最新网址:www.diquge.com

尉迟宝琪返回骊山,便指挥着家中部曲和吴庄村的村民开荒。人手不够时,尉迟宝琪亲自去砖厂,跟各家管事说了原因,让窑工三班倒了几天,这才将荒地开了出来。

棉花其实是一种比较“娇气”的植物。土壤水分、养分、温度、空气、盐碱含量以及质地等条件对棉花生长有很大的影响。棉花对光照条件要求较高,它的生长周期还比较长,且苗期、初蕾期、盛蕾期和吐棉期间的土壤含水量都有具体的要求。于是尉迟宝琪化身农夫,开始侍弄起棉花来。

这天,尉迟宝琪刚跟着部曲一起给棉花苗浇上了水。尉迟宝琳骑马便跑了过来,“二郎,你是不是忘了什么?”

“忘了什么?”尉迟宝琪一脸疑惑的问道。

“崇义几天后娶窦氏入门,你可是傧相呀。”尉迟宝琳痛心疾首的说道。

尉迟宝琪这才反应过来,现在已经是六月份了。他马上跟旁边的尉迟五吩咐了几句,便骑马朝骊山而去。

换好衣物后,尉迟宝琳看着和自己一起返回长安的尉迟宝琪,不由的在路上打趣着:“二郎,你现在的面相就很好。咱们兄弟终于是统一了肤色啊。”

尉迟宝琪没好气的朝尉迟宝琳“哼”了一声。尉迟宝琪明白,自己经过这一个月的暴晒,肯定黑了不少,但说他和尉迟宝琳肤色一样,他绝不承认。

长安,河间郡王府。尉迟宝琪进来没一会儿,便被河间郡王李孝恭叫进了书房。

“宝琪呀。这次你做事有些操之过急了。”河间郡王寒暄两句后,便开始提点尉迟宝琪,“你还年轻,多的是立功的机会,没必要和朝臣在朝堂上争吵。”

“这不是话赶话,说道那儿了。还有那几天,我确实让杜清搞得心烦气躁,一下子没控制好情绪。通过这件事,我明白自己养气的功夫,还得练呀。”

听尉迟宝琪将自己的话听进去了,李孝恭严肃的脸色有了笑容,“这事过去了。魏征、权万纪,都是心直口快、满身正气之人,他们对事不对人。只要你做得好,他们绝对第一时间会给你请功的。”

“还有,坚持自己的想法。不要怕犯错,我和你阿耶,给你撑着呢。你现在这个年纪,正是闯的时候。何况,你的心性还是很不错的。”

为什么李孝恭夸赞尉迟宝琪的心性?原因就是这段时间,“尉迟家的傻儿子”这个称呼,又有人开始叫了。尉迟宝琪因为可能降爵一等,在这段时间已经成为各世家大族口中的笑话了。尉迟宝琪对这些情况心知肚明,但他毫不在意。他心里有谱,就表现出了一副风轻云淡的模样,但其他人不知道呀,在他们的眼中,尉迟宝琪经此一事,心性大涨,成熟了很多。

尉迟宝琪和李孝恭聊了半个多时辰,李孝恭便让尉迟宝琪出去和李崇义他们一起饮宴了。

几天后,李崇义娶妻。尉迟宝琪留下了“昔年将去玉京游,第一仙人许状头。今日幸为秦晋会,早教鸾凤下妆楼。”(注1)这首催妆诗后,便返回了骊山。

六月中旬最后一天,尉迟宝琪得到尉迟敬德的吩咐,一大早便赶赴终南山,大、小裴氏要生产了,尉迟敬德和尉迟宗希望能请来孙思邈这位“神医”坐镇,为大、小裴氏保驾护航。

孙思邈得知尉迟宝琪此行的目的后,也没说二话,便跟着尉迟宝琪去到了长安尉迟府。

请来孙思邈的第二天日中,大裴氏羊水便破了。也不知是不是确实有孙思邈坐镇的原因,大裴氏的第一次生产极为顺利。一个半时辰后,产婆便朝尉迟敬德报喜:“恭喜大将军,弄璋之喜。”

尉迟敬德听见裴氏给自己生了个男孩,大笑出声,“哈哈哈哈,赏,大大的赏。”

时间慢慢走到七月,小裴氏也为尉迟宗添了嫡子,但因为生产时间比较长,损了元气,孙思邈为小裴氏诊过脉后,留下一剂药方,便返回了终南山。

……

在尉迟府张灯结彩、兴高采烈的庆祝时候,太极宫内的气氛确压抑的吓人。

李二陛下、长孙无忌、房玄龄、魏征、李绩等人,聚集在两仪殿内。只见长孙无忌眉头紧锁,衣服心事重重的样子,“皇后娘娘,怀有身孕已经十个月有余,但……”

李二陛下看着长孙无忌,接着他的话,往下说道:“皇后有孕又患了重病,太医连开百药,全无效。为之奈何呀!诸位爱卿可有良策,是否另择良医,救朕的皇后,若错失良机可是耽误两条性命呀。”

原来长孙皇后已经怀孕十个多月了,却不能分娩,反而另增了许多奇怪的重病,卧床不起,太医们连番上阵诊治,也不知是什么原因,不管怎么诊治,开药都无效。长孙皇后身体日渐衰弱,李二陛下是寝食难安,他觉得不能再拖延了,免得耽误了治疗良机,于是这天便召群臣来商议对策。

但房玄龄和魏征每天都有忙不完的公务,他们一时无暇顾及,魏征就说道:“太医署能人甚多,应该能够解决此问题。”

李二陛下听完,仍然是眉头紧锁,他不死心的继续问道:“难道没有别的办法了吗?”

旁边的李绩虽然他是武将出身,却为人谨慎,言行有节有度,见魏征和房玄龄束手无策的样子,这才上前来奏请李二陛下,“臣为武将出生入死,战于阵中,故而身上经常负伤,在军中的时候也到各地遍寻名医求索良药,微臣早有听说终南山有位隐士孙思邈,为人慈敏,精诚行医,不为名利,山门关内关外,他传给百姓的药方多有灵验,微臣也试过一些药方,确乎良效,可将他招进宫,为皇后治疗为善。”

李二陛下一听,好似得救一般,急忙问道:“孙思邈人在哪儿?马上派人去请。”

当百骑将孙思邈请进宫后,李二陛下看着一副心风飒爽,精神焕发,年轻模样的孙思邈,不由焦急的说道:“道长神仙中人,不知可否为皇后诊治?”

“皇后娘娘身患何疾?”

于是李二陛下一边和孙思邈朝甘露殿走着,一边详细的将长孙皇后的病情给孙思邈介绍了一番。

等到了甘露殿门口,孙思邈又将长孙皇后贴身的侍女叫出,详细的询问了长孙皇后的病情后,这才进入了甘露殿。

甘露殿内,甄医令正焦头烂额之际,看见穿着一身粗布衣衫的孙思邈走了进来,跟见到“救星”一般,连忙将太医署的记录的处方拿给孙思邈观看。

孙思邈看完后,正准备进寝宫给长孙皇后诊脉,但一旁的侍女看来的是个民间医生,她就没当回事,便拿出“男女授受不亲”的理由阻止。虽然,古代医生给宫内贵人看病,大都不能够接近身边,只能根据旁人的口述,诊治处方,但你也不看看这是什么时候?

李二陛下在一旁听着甄医令的汇报,没有注意到这一情况。

这时孙思邈却淡淡的说道:“取一根红线来,将线系在皇后娘娘右手腕上,便好。”孙思邈捏着线的一端,在皇后寝宫外开始“引线诊脉”了。

一会儿,孙思邈朝李二陛下行了一礼,然后说道:“圣人,我已对病症经过了查问、诊脉,诊断皇后娘娘应该是胎位不顺,民间叫做小儿扳心,故而难产十多个月不生,致使皇后身患重病。”

“道长,可有良方?”

“不是什么大碍,只需吩咐侍女,将皇后娘娘的手扶近珠帘,我在其中指扎上一针即见效果。”孙思邈淡然的说道。

孙思邈用过针后。长孙皇后便发动了。

一个多时辰后,长孙皇后顺利生下一名男婴。李二陛下大喜,要给孙思邈封爵、封官,但通通被孙思邈拒绝。

尉迟宝琪是第二天听闻的此事。原来大、小裴氏全部的男后,尉迟宝琪本想返回骊山,但却被尉迟宗拦了下来。尉迟宗觉得他们两兄弟今年还有操练,且现在也不是很忙,于是便开始操练他们。

尉迟宝琳还有借口,他自己上午要上值,这就苦了尉迟宝琪。尉迟宗多年无所出,今朝有了儿子,而且还是嫡长子,那兴奋劲大半个月都没有消散。

下午,尉迟宝琪刚刚操练完。尉迟敬德走了过来,朝尉迟宝琪吩咐道:“现在马上去骊山。明天记得去终南山跟孙道长问声好。”

尉迟宝琪一脸疑惑,大、小裴氏生产完,不是已经谢过了吗?怎么明天,还要自己专门上终南山谢一次,这是发生什么事了吗?但看着已经走远的尉迟敬德,尉迟宝琪高兴的略作修整,便返回了骊山,他终于逃脱了尉迟宗的魔爪。

第二天一早,尉迟宝琪便赶到了终南山。见到孙思邈后,尉迟宝琪好奇的问起了“悬丝诊脉”一事。

孙思邈将七月二十一这天的事情,简略的跟尉迟宝琪说了说,便起身忙其他去了。

尉迟宝琪沉思良久,终于明白:这“悬丝诊脉”可以说是亦真亦假。所谓真者,确曾有其事;所谓假者,悬丝纯粹是一种形式。孙思邈为长孙皇后治病,已经通过李二陛下、贴身侍女、太医署的记录,获得真实而详尽的情况。到了悬丝诊脉时,孙思邈已经开始暗思处方,准备应付,以免因一言不慎、一药不当而招祸。(注2)

当尉迟宝琪明白,“悬丝诊脉”不过是蒙上了神秘色彩的骗人形式而已后,他顿感索然无味,正准备过了日中便返回骊山时,田鸣匆匆赶到了终南山。

“郎君,你现在还是不回骊山好。”

听到田鸣这么说,尉迟宝琪一脸诧异,怎么?自己家不能回了?于是他开口问道:“到底发生何事?”

田鸣苦笑着回答道:“各皇亲国戚、世家大族、武勋家族,将骊山围了个水泄不通。我得到五管家的吩咐,去了长安,然后再悄悄来到终南山给您报信。”

“说这么多废话。说,到底因为什么?”

“为了‘虎鞭酒’。”田鸣终于言简意赅了。

尉迟宝琪略微思考,便明白此中原因了。尉迟家添了两位嫡子,一位还是嫡长子,而且秦夫人也为秦叔宝添了一位嫡子秦有道,长孙皇后则是生下了李治。之前便有传言,尉迟兄弟和秦叔宝及李二陛下是因为饮用“虎鞭酒”,才让他们的正妻纷纷怀孕,尤其是尉迟宗,多年无出,饮用“虎鞭酒”不久后,小裴氏便怀孕了。现在他们的正妻,纷纷诞下嫡子,这还了得?

这可是嫡子呀。因古代“嫡子继承制”,嫡子自出生之日起,便承载着家族的期望与荣耀,其身份认同清晰而明确,他们享受着家族资源的优先分配权,再有,他们通常会接受更为严格和全面的教育。而且,古代大的家族,往往都是通过联姻来彼此扶持发展,嫡子从出身开始,他们背后便有一定家族势力的舅家扶持,他们成功且出将入相的机会会有很多。

尉迟宝琪想到这,也是头疼起来。他已经详详细细说了“虎鞭酒”的功效和弊端,且声明“虎鞭酒”绝对没有助人怀孕这一功效。但他的这说法,连尉迟敬德和尉迟宗都是嗤之以鼻,何况是他人。

现在又出了这事,尉迟宝琪已经可以预见,“虎鞭酒”可能已经是一杯难求了。之前的“虎鞭酒”,因为辅药较少,没有几坛,尉迟宝琪只给过太上皇李渊、李二陛下、尉迟敬德和李孝恭,尉迟敬德又分给秦叔宝和尉迟宗一些。

虽然现在尉迟宝琪从哈勒苏来过后,就酿了一批“虎鞭酒”,但狼多肉少呀。谁家不想多要几个嫡子呢?

尉迟宝琪心一横,便朝着孙思邈在道观内,所住的地方而去。

注1:《催妆》卢储

注2:查阅很多资料,都记载有孙思邈“悬丝诊脉”一事。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