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diquge.com

尉迟宝琪只在终南山待了一天。第二天日中的时候,尉迟五便急匆匆走进了孙思邈的道观。见尉迟宝琪跟孙思邈正在用饭,他便没有打扰,但脸上充满焦急的神色。

尉迟宝琪用完饭,出门便看见尉迟五,他一脸惊色,急忙朝尉迟五问道:“五叔,骊山出事了还是长安出事了?”

尉迟五苦笑的摇了摇头,然后让出一个身位。当尉迟宝琪看见江兴的时候,便全都明白了,他也苦笑了一声,然后跟孙思邈打了声招呼,便骑马朝着骊山而去。

终南山,在夏季中午的阳光下,犹如一位身着翠绿的巨人,静静地矗立在天地之间。阳光星星点点,透过茂密的树木,编织在山间的土地上,树叶被镀上一层金色的光辉,闪耀着耀眼的光芒。

沿着山路前行,耳边不时传来清脆的鸟鸣声,那声音时而高亢,时而婉转,呈现出一首美妙的乐章。尉迟宝琪抬头仰望,湛蓝的天空如同一块巨大的蓝宝石,清澈透明。

“此地景色如画,难怪新丰县子会流连忘返呀。”江兴坐在马上,朝着前方的尉迟宝琪悠悠说道。

尉迟宝琪知道,这是江兴在催促自己加快速度,于是尉迟宝琪冷哼一声,“可惜,来了位恶客,将这如此美好的景致,破坏殆尽。”

说完,尉迟宝琪抽了胯下骏马一下,“驾”一声过后,骏马如离弦之箭,冲了出去。

到了骊山,尉迟宝琪看着尉迟府和之前并没有区别,不由的微笑点了点头。但刚进大门,一队百骑便拦下了尉迟宝琪。

尉迟宝琪像进宫一样,被百骑搜身后,才被放进自己家中。

刚到前厅,孙大悄悄凑了过来,“郎君,圣人在书房呢。”

听完这话,尉迟宝琪在心里叹了口气。李二陛下进尉迟府跟回家一般,而自己这个主人返家,则跟入宫一般,而且尉迟宝琪千叮咛万嘱咐的书房重地,也失守了。

尉迟宝琪稍微整理了下衣衫,便轻轻踏上通往书房的小径。书房门虚掩着,从门缝中透出的几道柔和光线,仿佛在指引者尉迟宝琪前行。

尉迟宝琪推开门,眼前便是一间熟悉的古朴、雅致的书房。书房四壁皆是尉迟宝琪辛辛苦苦收罗、抄录的书籍,书架上面可谓琳琅满目,从经史子集到农书、医书,无所不包。书案上名贵的笔墨纸砚,一应俱全,几卷书册散乱的摆放着,那是尉迟宝琪之前经常研读所致。

这时,一道沉稳的脚步声从内室传来,尉迟宝琪不由的皱了皱眉头。刹那之间,尉迟宝琪恢复平静,而李二陛下身穿皇帝常服,出现在尉迟宝琪的视线内。

“臣,尉迟宝琪,见过圣人。”尉迟宝琪连忙朝李二陛下行礼。

李二陛下手拿一册书,正看着津津有味,他朝着尉迟宝琪摆了摆手,便坐到书案旁的座位上,仔细阅读起来。

不知过了多久,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户,洒在书房的角落里。

李二陛下那低沉而有力,带着一股不怒自威的声音传了过来,“你这记录东突厥的路线,方位,聚集地,是从何而来?”

“臣,是通过胡商哈勒苏的口述,然后通过和裴氏藏书内的记载比对后,才对东突厥有了些大致的了解。”

“也就是说,还没写完?”

“没有。这只是臣游戏之作,没想到会入圣人法眼,臣惶恐。”

听了尉迟宝琪的话,李二陛下嗤之以鼻,“游戏之作?是处心积虑之作吧。我没记错,就是因为你小子对突厥之事的见识,河间郡王才会将雪玲许给你小子。现在跟我说,是游戏之作,你小子现在跟敬德是真像呀。”

还没等尉迟宝琪说话,李二陛下打趣的声音便响起,“脸皮是越来越厚。”

尉迟宝琪被李二陛下噎的是不知说什么是好。

“站在那儿干什么?自己去搬个凳子。这是你家,你不会不知道凳子在哪儿吧?”

尉迟宝琪一边搬着矮凳,一边在心里腹诽着:你也知道这是我家啊?你这是上门做客的样子吗?

等尉迟宝琪坐到旁边,李二陛下笑着说道:“你小子很不错,现在已经准备的这么充分了。这册书我一会儿带回去,然后交给李靖。你也不要觉得吃亏,我会让百骑将朝廷收集的突厥资料,都给你拿过来,之后你必须再写出一册更为详尽的,给我拿过来。”

“诺。”

李二陛下沉思片刻,然后朝尉迟宝琪问道:“你觉得‘虎鞭酒’,以后应该怎么处理?”

终于问道了正事,尉迟宝琪马上开口说道:“圣人让臣怎么做,臣就怎么做。”

“滑头呀。”李二陛下听了尉迟宝琪的话,笑着说道,“将‘虎鞭酒’药方交给江兴,之后‘虎鞭酒’的酿造,必须经宫内同意,怎么样?”

尉迟宝琪一脸纠结之色,“圣人,是不是有些兴师动众了?‘虎鞭酒’只是一种保健酒呀。”

李二陛下仔细打量着尉迟宝琪,见他神色不像作伪,才缓缓开口,“你知道嫡子有多么重要吗?家族嫡子是家族发展和稳定的根基,每多一个嫡子,家族便稳固一分。‘虎鞭酒’是利器呀。你小子大事见识不凡,怎么在这些事上,反应如此迟钝?”

尉迟宝琪低下了头。一直以来,尉迟宝琪都觉得自己就是先知,知道李二陛下的功过;知道长孙皇后的死期;知道李承乾的结局;知道朝中各位大臣的诉求;所以他对他所处的环境缺少敬畏。如今被李二陛下一语道破自身最大的弱点,他是真的有些惶恐了。

李二陛下看着久久没有抬起头的尉迟宝琪,倍感诧异,自己说的话也不重呀?他破天荒的开口安慰起尉迟宝琪来,“宝琪,你毕竟是庶子出身,这些东西,敬德可能还没有跟你明说。你以后会得到很多人的提点,慢慢都会明白的。”

尉迟宝琪郑重的朝李二陛下行了一礼。之前尉迟宝琪明白,他没有能力改变环境,只能适应环境。但尉迟宝琪适应的是大环境,对于自身所处的小环境,也就是世家如何运行,如何交际,如何崛起和衰落,下意识的忽略了。毕竟自己身为一个穿越客,怎么会让尉迟家衰落呢?他也有自己的傲气,还想着改变周围人的命运,所以一些小节,都没有太过在意。

“你小子怎么回事?跟我说话,居然也能出神。长安有传言,你小子跟人说话,会经常出神,之前我还不信,现在不信都不行了。”李二陛下朝尉迟宝琪没好气的说道,“这是病,要治。”

尉迟宝琪不好意思的回答道:“诺。”然后他好像想到了什么,开口说道:“圣人,骊山还有十几坛‘虎鞭酒’,您让百骑都带走吧。”

明白了“虎鞭酒”是制约世家的利器后,尉迟宝琪就决定将“虎鞭酒”这烫手的山芋,扔给李二陛下。

是不是觉得尉迟宝琪有些软了?他可以拿“虎鞭酒”和各个世家打好关系,然后确保自己的人身安全呀。要是这么想,才真的让自己处于危险之中。

我们知道的“盛唐”,其实只有李二陛下强盛。唐朝历史中,国都六次被攻陷,皇帝九次出逃。这样的唐朝凭什么能被称为“盛唐”?原因就是这朝代,出了李二陛下。李二陛下二十二岁虎牢关之战,三千破十万,俘虏窦建德、平王世充,一战擒两王,授封天策上将;二十三岁大败刘黑闼,平定徐元朗;二十七岁发动“玄武门之变”,登基为帝;三十一岁灭东突厥,生擒颉利可汗,被尊为“天可汗”;三十六岁灭吐谷浑;四十一岁平定高昌国;四十六岁亲征高句丽;四十九岁灭中天竺。而且他打这些仗,基本没怎么消耗国力,都是做足了功课,出奇兵,以最小的代价拿下的。

论个人综合能力,古代帝王将相中,能与其媲美者,寥寥无几。论完美君王,四千年来无出其右,论后世的影响力,自大唐亡后,一千多年,为人臣者,无不祈祷遇到李二陛下这样的人主。所以从唐到宋,文官们但凡遭受到一点委屈,都要去哭昭陵。李二陛下在终南山翠微宫病逝二百年后,黄巢起义,唐军投降之际,一首“秦王破阵乐”,依旧能唤醒初唐的血性,大破叛军,强行再为大唐续命三十年。

秦始皇创造了一张名为皇帝的试卷,李二陛下是唯一一个拿到满分的皇帝。

让尉迟宝琪和“七世纪最强碳基生物”、“亚洲洲长”、“东半球扛把子”的李二陛下为敌?尉迟宝琪脑子没病,他也不傻,他是绝对不会这么做的。

李二陛下见尉迟宝琪这么知趣,不由大笑道:“哈哈。不错,你个臭小子,居然还有存货。江兴,给我将‘虎鞭酒’全装了。”

尉迟宝琪朝李二陛下行了一礼,然后匆匆走出书房,一脸肉疼的将怀中的钥匙,递给江兴。

江兴一脸平静的接过钥匙,但是心里已经笑抽了:尉迟宝琪呀尉迟宝琪,你不是在终南山讽刺我是“恶客”吗?怎么进了书房后,连钥匙也给我送出来了呢?不管你地位有多高、身份有多显赫,总有人能治住你。

“对了,江兴,给宝琪留下一坛。”这时,李二陛下的话从书房传了出来。

尉迟宝琪正准备返回书房,书房门口张阿难轻声的话语传了过来:“新丰县子,皇后娘娘这些天食欲不振。”

尉迟宝琪脚步停顿了一下,然后朝着张阿难点了点头,便走进了书房。

“小子,拿了你的酒,你说赏你点什么好呢?”

尉迟宝琪刚刚进入书房,便听到李二陛下这话。他不由的腹诽道:这是问的吗?你直接赏了不就行了。你敢赏,我就敢接。但尉迟宝琪只能想想,他不敢张口。

猛然,尉迟宝琪想到什么,于是他开口说道:“骊山东北方向,又一处土质非常好的地方,臣想要这个地方。”

“又是地?”

“是,但那处地方紧挨着骊山,算是山地。”

“你要它干什么?又种棉花?”

“不,是烧砖。”

李二陛下眉头微皱,“大唐还在休养生息,人口不多,不能让百姓‘舍本琢末’呀。”

尉迟宝琪听完李二陛下的话,解释道:“今年蝗灾,虽然治蝗及时,但百姓还是有食不果腹的情况出现。地里虽然补种了庄稼,但今天减产已经不可避免。今年秋后,关中肯定会出现灾民、流民,他们齐聚长安后,会给长安带来巨大的粮食压力。”

“臣认为,不应该只是赈济,而是应该‘以工代赈’。让他们去砖厂,凭借自己的劳动,吃饱饭。而且,灾民、流民集中在砖厂,也便于管理。请圣人裁定。”

李二陛下沉思片刻,欣慰的朝尉迟宝琪点了点头,“不错,你能想到这里,确实是长进了。是我将这事疏忽了。”然后李二陛下朝尉迟宝琪吩咐道:“‘一事不烦二主’,既然你将此事提出,那么就由你负责吧。”

“臣,惶恐。臣能力有限,这事做不了。”尉迟宝琪赶忙朝李二陛下说道。

不是尉迟宝琪推脱,是他真的干不了。“以工代赈”里面,粮食的调动和分配、军队的调动和维持秩序、各家各族对人口的向往,尤其是还要和各部衙门、御史台打交道的一些事,不是现在的尉迟宝琪这副小身板能抗得起来的。

李二陛下看着尉迟宝琪明亮、清澈的眼睛,沉思了一会儿,缓缓点头:“不错,此事千头万绪,确实不是现在的你能抗得起来的。”

“回宫。”李二陛下雷厉风行,朝着书房门外吩咐道。

在尉迟府门外,李二陛下停下脚步,朝尉迟宝琪说道:“棉花如果有你所说的一半功效,你就是立大功了。”说完,李二陛下轻轻拍了拍尉迟宝琪的肩膀,上马而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