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diquge.com

第二天,尉迟宝琪缓缓睁开双眼,只觉得脑袋仿佛被千钧重石紧紧压着,沉甸甸的,隐隐作痛。太阳穴处的血管,在无节奏地跳动着,每一次跳动都会带来一丝疼痛。

尉迟宝琪挣扎着坐起身来,他感觉整个世界都在微微摇晃,胃里传来的一阵翻江倒海,提醒他昨天夜里喝醉了。他干咽了一下,喉咙里传来一阵火烧火燎的疼痛感。“来人,倒水。”尉迟宝琪朝卧室房门喊道。

春桃听到声音,端着醒酒汤匆匆进来。尉迟宝琪服用完醒酒汤后,朝春桃吩咐道:“准备洗漱吧。”

在尉迟宝琪洗漱的时候,一个意料之外的人来到了长安尉迟府大门前。

尉迟宝琳和苏氏刚刚拜完舅姑,正听着尉迟敬德和苏氏的嘱托。《尔雅·释亲》有载,“妻之父为外舅,妻之母为外姑”,说明舅姑是公婆的意思。古代拜舅姑是指新娘在婚后拜见公婆的仪式。在古代,拜舅姑是婚礼仪式中的重要内容,标志着新娘成为家庭成员的重要一步。

几人正在谈笑的时候,尉迟福匆匆走了进来,他面露喜色,朝着尉迟敬德说道:“家主,孙思邈孙神仙,前来拜府,已到府门外。”

尉迟敬德听完尉迟福的话,马上起身,快步朝府门外而去,边走边喊道:“快、快,开中门,迎贵客。”

尉迟敬德恭敬的将孙思邈迎入大堂。大堂内红烛燃烧殆尽留下的残痕,仿佛诉说着昨夜的热闹与喜庆。孙思邈环视一圈,朝着尉迟敬德拱手,说道:“大将军家中有喜,是老道孟浪了。”

“道长,您是神仙中人,能来我尉迟家,我尉迟府是蓬荜生辉呀。不知道长为何事登门呀?”

“新丰县子可在?”

尉迟敬德明显愣了一下。自家二郎果然没说诳语,宝琳结婚前确实和孙道长相谈盛欢,这不,孙道长都亲自登门了。

等尉迟宝琪一脸懵逼的被尉迟福、尉迟禄拖入大堂后。没等尉迟宝琪见礼,孙思邈的问题已经进入耳中:“昨天夜里,鸡、鹅俱死,新丰县子是否早已预料?这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

尉迟敬德一脸疑惑的望着孙思邈和尉迟宝琪,不就死了只鸡、鹅吗?怎么孙神仙居然露出凝重的表情,而宝琪这臭小子居然也是一脸郑重。

“道长,之前我还不能确定,但经您测验后,可以肯定了,那些含朱砂的丹药,有毒。”

“你是什么时间,发现这件事的?”

尉迟敬德看着二人说话越来越大声,越聊越投入。这时尉迟福悄悄走进大堂,他朝尉迟敬德使了一个眼色。尉迟敬德微微点了点头,尉迟福便退了出去。

尉迟敬德看着聊的投入的老少二人,自己也插不进话,便悄悄退出大堂。刚出大堂,尉迟福连忙靠近,小声朝尉迟敬德说道:“家主,孙道长是有名的神医,主母想请孙道长给她们姐妹看看,毕竟还有两个月,她们都要生产呀。”

孙思邈不仅精于内科,而且擅长妇科、儿科,他在中医学上首次主张,治疗妇女儿童疾病要单独设科,并在著作中首先论述妇、儿医学,声明是“崇本之义”。

尉迟敬德听完这话,一脸大悟,然后用右手轻拍了自己的额头几下,然后急匆匆返回了大堂。

不到半个时辰,孙思邈跟尉迟宝琪聊完,就要提出告辞,但尉迟宝琪却说,来了尉迟府,饿着回终南山,尉迟府没有这么待客的,必须用过饭后,才准许他返回终南山。

一旁的尉迟敬德也是连连出声挽留,并提出想让孙神医为家中两位怀孕的裴氏看看。孙思邈本想快速回去,将自己和尉迟宝琪谈论的内容记录起来,但尉迟府盛情难却,他只能答应下来。

一个时辰后,尉迟敬德带着尉迟宝琳、尉迟宝琪将孙思邈送到太平坊坊门口,看着孙思邈骑着毛驴,汇入人群。良久,三人才结伴返回尉迟府。

第二天,尉迟宝琳领着苏氏祭祖。这是古代婚礼最后一个习俗:婚后三天,新娘行庙见之礼,去家庙拜见列祖列宗神位,表示自己已经是家族成员了。尉迟宝琪从旁完整的观礼后,才带着骊山的一群人,返回骊山。

五月,夕阳如血,一道农夫身影从田间地头走了出来,他肩上扛着沉重的锄头,汗水浸透了粗布麻衣,顺着不算黝黑的脸庞滑落,滴落在干涸的道路上。一会儿,尉迟禄、孙大、吴老憨一群人也是这种打扮,从田间走了出来。

“郎君,这棉花苗长势不错呀。”

“明天上支架,用于支撑棉株,防止棉株倒伏。”

“诺。”

尉迟宝琪为什么这幅打扮?还不是自尉迟宝琳婚后,尉迟宝琪返回骊山,便开始准备大规模种植棉花。但府内的部曲,得知自家郎君要用一大块地种植这不能吃的东西,纷纷出言劝阻,不让自家郎君胡闹。尉迟宝琪明白,棉花没种出来,你说的再好,也打消不了他们的顾虑。

尉迟宝琪一意孤行,就是要种棉花,在部曲的苦口婆心中,不知道消息怎么就传到了新丰县令杜清的耳中。杜清一听这消息,立马赶到骊山,拉着尉迟宝琪,不让他乱搞。

但这是棉花呀。棉花的种植对于任何一个朝代的农业和纺织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棉花作为一种经济作物,其种植和加工不仅提高了百姓的收入,还推动了纺织业的发展。棉花制成的衣物保暖性能好,价格相对低廉,使得更多人能够负担得起,从而促进了棉纺织业的繁荣;棉花制成的衣物和用品能够有效地抵御寒冷,特别是在冬季,棉衣和棉被的普及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此外,棉花的种植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可以增加朝廷的税收来源,同时通过棉花的商品化,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加强了区域间的经济联系。

“衣食住行”,衣排首位呀。而且贞观朝的百姓,过冬基本穿的是麻衣,而且比较贫穷的百姓,居然穿纸衣过冬,这些衣物能抵御寒冷吗?之前尉迟宝琪没有办法,但既然有了棉花种子,尉迟宝琪是下定决心,一定要将棉花普及。

见尉迟宝琪不听劝,新丰县令杜清也急了眼,你是新丰县子啊,在新丰县境内,你是唯一的勋贵呀,居然带头在土地内,种植不能食用的陌生东西,你知道你这样做的危害有多大吗?杜清直接喊来衙役,开始跟尉迟宝琪针锋相对起来。

这场闹剧不到一天时间,就传入了长安。第二天,御史台御史大夫杜淹、御史中丞权万纪,联名御史台内所有御史,一起弹劾尉迟宝琪。

御史台是我国古代的中央监察机构,起源于秦汉时期,定型于隋唐,并在唐朝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唐朝的御史台不仅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和行政监察机关,负责监督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确保法律的执行和行政的廉洁。唐朝,御史台不仅在整肃纲纪、监察百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还在支持行政管理、维护社会治安以及“净化”官僚社会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刚刚上朝没几天的尉迟敬德,被这阵仗惊呆了。自己一个没注意,自家二郎这是闯了什么弥天大祸?居然被御史台所有御史,联名弹劾。

朝堂上权万纪痛斥尉迟宝琪的所作所为后,魏征、房玄龄、长孙无忌纷纷出列,希望李二陛下严惩尉迟宝琪。

虽然武勋集团为尉迟宝琪说了好话,但群情汹汹,已有鼎沸之势。这时李二陛下一锤定音道:“宣新丰县子尉迟宝琪,新丰县令杜清,入宫。”

一个时辰后,尉迟宝琪和杜清进入太极殿。

尉迟宝琪刚刚进入殿内,魏征便出列,朝着李二陛下行了一礼后,便朝尉迟宝琪发难:“新丰县子,民以食为天,粮食是百姓生存的根本。你居然不在土地上种粮食,简直是大逆不道。”

尉迟宝琪朝李二陛下行完礼,立即出声反驳,“魏左丞,衣食住行,民之本也。种植棉花不但能让百姓有过冬衣物,棉花还可以用于织布,增加百姓收入,并且随着棉花产业的发展,还能为国库开拓税源,何来大逆不道?谁敢阻碍棉花的种植,谁就会成为千古罪人。”尉迟宝琪朝着魏征一顿喷,将自己这几天郁闷的情绪发泄了出来。

“一派胡言。若真有此物,朝廷怎会不知?”一旁的权万纪出声了。

“那是你孤陋寡闻。坐在井内观天,你也就能看出这么点东西!”说着尉迟宝琪朝他,用右手拇指和食指比划了估计一厘米距离的手势。

“放肆。”李二陛下看不下去了,掷地有声的说道:“新丰县子,那些地必须种植粮食。”

“圣人,臣不服。”

“你……”看着尉迟宝琪倔强的神情,李二陛下也是头疼,他不由的朝尉迟宝琪问道:“你待如何?”

“棉花我肯定要种,而且还需要深褐色或黑色的肥沃土地。您要不让我在长安中,那我就回善阳老家去种。”

尉迟宝琪在来长安的路上,就准备朝李二陛下伸手要地。原因是,他的土地都是含铁氧化物较高的黄土大地,而棉花喜欢中性到微酸性的土壤。而且话赶话说到这儿,尉迟宝琪便索性不要脸一回,朝着李二陛下伸手。

李二陛下被尉迟宝琪的无耻气笑了,他还真不想让尉迟宝琪在现在的时间段内,离开得太远。

这时一旁的杜清朝李二陛下行了一礼,开口说道:“新丰县和昭应县的交界处,有一处荒地,符合新丰县子要求。因为新丰县和昭应县人口不足,那处荒地现在还荒废着。且那快地也比较大,足足有两、三顷。”

“行,将那块地并入新丰县。赏给新丰县子。”李二陛下听完杜清的话,沉思片刻便说道,“还有,新丰县子,如果你口中的棉花种出来没作用……”

“臣愿立军……”

“行了,到时朕会将你降爵一等。”

“那如果棉花的作用大呢?”尉迟宝琪朝着朝臣问道。

“我魏征,亲自上骊山,到你府内请罪。”

“还有我权万纪。”

尉迟宝琪看着出列的二人。魏征他认识,权万纪也听说过,但今天才将他对号入座。权万纪是一个正直刚烈之人,长期御史素养造就了他的品性。后面他应李二陛下,辅导吴王李恪和齐王李祐。在他的督导下,吴王李恪收敛许多,并博得了尊师的美名;但齐王李祐,好游猎,结交奸邪之人,不听权万纪的,最后居然派燕弘亮等率20骑射杀了他。

尉迟宝琪走出太极宫,才暗暗后悔。不是后悔种植棉花,而是后悔居然可能会被降爵,唐初的爵位有多难得,那一群朝堂大臣心里跟明净一般,也是因为这原因,尉迟宝琪才能快速离开太极殿。

尉迟宝琪刚走没几步,杜清便赶了上来。尉迟宝琪狠狠瞪了杜清一眼,杜清朝尉迟宝琪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说道:“新丰县子开荒,我新丰县肯定帮忙。”

新丰是个小县,作为县令的杜清早就想着扩大辖区面积,但之前一直苦于没有适当的时机,这次也是赶得巧。而且,杜清知道,尉迟宝琪对于新丰县以后的发展有多重要。最后,杜清因为尉迟宝琪来了新丰县后,贞观元年得评“恪勤匪懈”,今年又有治蝗、防疫之功,且经过今天的事情,“清慎明著”已经是板上钉钉,明年任期结束,他绝对会高升。

唐朝对官员任上的评价主要通过“四善”、“二十七最”两个标准进行。四善便是:德义有闻,就是官员要“德高望重”,品德高尚,行为可靠;清慎明著,官员要清廉、谨慎,办事公正无私;公平可称,要求官员秉公执法,不徇私情;恪勤匪懈,官员应勤勉尽责,不懈怠。官员考核结果以“一最四善”为最上等,并可以“善”代“最”。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