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能看到迁移队伍中的老弱中有人病倒,甚至有人死掉。经过老弱营地中死者亲人的哭泣声,婴儿们在母亲怀里无助的哭闹声。姬信的心情跌落到了谷底。
一位抱着孩子的母亲注意到了姬信脸上的不忍,她抱着孩子向姬信这边走,到了走近,突然高喊着:“贵人,救救吾女!”就向姬信靠近。
姬信身边护卫立刻挡住了母亲。而这位母亲继续高喊道:“贵人,救命!”
听到这妇人高喊“救女儿”,有两个女儿的姬信着实忍耐不住。可他并不懂治病,只能对手下命道:“给她们些吃的。请巫师来驱灾。”
这时代,病也基本与鬼灾连接。虽然也有医生,但是医生哪里是普通人能接触到的。
听姬信不仅给吃的,还派巫师,那妇人立刻跪地磕头。附近其他老弱也都用惊喜的神色看向姬信。
姬信不想惹出更大麻烦,赶紧离开。同时尝试与王浩然联系,王浩然却一声不吭。直到姬信在夜晚巡营的时候,发现了有周军士卒用粮食与迁移女性进行身体交易。气得姬信按住腰间佩剑,心中杀意沸腾。
“住手吧。”王浩然终于开口了。
“为什么?”姬信已经按捺不住杀意。
王浩然内心其实也很愤怒。虽然在游戏视频中看P社玩家们干出各种反人类决策的时候笑笑,但是这和亲眼看到悲剧之间的差距太大。
正因为如此,王浩然最初才不想开口。此时见到姬信已经冲动过头了,不得不出言制止,“姬信,我很认同你的愤怒。但是你的愤怒到底是对正义的追求,还是对秩序的维护。又或者是对自己无能的迁怒。”
“什么?”姬信虽然感受到了冲击,更多的却是不解。
王浩然冷冰冰地解释道:“如果你因为眼前发生的事情就要杀人。那么,引发这种事情的原因是什么?是无法战胜敌军,还有无力提供更完备的后勤补给,共同造成的。你可以杀了眼前的士卒,但是你准备如何面对造成结果的人?”
姬信虽然很想说些什么,却说不出什么了。就在此时,眼前士卒见姬信手按剑柄,神色中混合着狰狞与震惊,连忙跪倒求饶,“公子,饶命!”
姬信的手收紧又放开了好几次,终于答道:“把粮食给那女人,不许再做这事!”
说完,姬信转身就走。周围的士卒们都松了口气。
姬信也没心情继续巡营,却还是勉强完成了巡视路线。一回到帐篷,姬信立刻问道:“鬼君,你所说得没错。但是,我觉得哪里不对。”
王浩然心中也很不舒服,调整了一下心情后才答道:“姬信,这就是战争。姬信。所以,你到底是反对战败,还是反对战争。这是一个很艰难的选择。”
姬信也没心思思考问题,直接提出问题,“我该怎么办才好?”
“君子爱人。”王浩然答道。
姬信愣了一阵才问道:“鬼君,什么是君子爱人?”
王浩然没有回答。因为他也需要平复一下自己的心情。
必须得说,只要提及“君子”二字,王浩然就下意识地感觉到一股陈腐之气扑面而来。更不用说这话出自《礼记》,就更容易刺激到王浩然的精神洁癖。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君子”这个词提出的时候,也就是在商周时代。支持这个词的社会制度,是在新中国那次伟大却失败的思想冲击和洗礼后,随着中国完成工业国建设的进程而真正被盖棺论定。
在其中的3000多年中,多少罪恶借着“君子”这个词而发生。以至于王浩然对这个词的直觉非常不好。
不过“爱人”这话倒是没错。王浩然好歹也是看过2025年中美大对账,那次对账后的很多讨论回复都说出了和王浩然一样的感受。
“原来劳动者们生活艰难并非他们自甘堕落,他们都在很认真很努力地生活着,试图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更好的生活。”
“我终于理解到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的真正含义。”
有了这样的感悟之后,王浩然才对“爱人”有了真正的共鸣。若是不能对于广大劳动人民有着真正的“爱人”之心,所有的仁义之说,都是自我满足的虚妄。
“鬼君,可否教我?”姬信又请求道。他觉得非得有什么来支持自己,否则,自己就会被某种黑暗的东西吞没。这种黑暗的东西已经在他曾经不被王兄认同的时代多次让姬信痛不欲生。姬信再不想被那种感受包围。
王浩然解释道: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
在王浩然看来,所谓德行,就是一个人终于有能力认识到规律对别人起作用,同样对自己也起到同样的作用。然后按照规律去安排自己的生活与工作。
就王浩然自己的经验与感受来说,想到达这个程度并不容易。除了需要整个社会拥有这样的文化底蕴,还得有足够的生产力与社会制度支撑普通人能够通过学习、工作、生活,最终理解和接受这些。
既然姬信对于违背道德的事情反应那么激烈,王浩然认为姬信有理解这些的可能性。
姬信听完王浩然的话后陷入了沉默。然后他就一个劲地思考着,直到不知不觉睡着。
撤兵已经不容易,还要在这个时代将近20万人撤出几百里,更是无比艰难。
但这次大撤退花了一个月时间,终于完成了大半。即便还有不少民众并未撤到潼关以西,没能撤退的民众至少都是青壮。他们的生存可能要比最先撤退的老弱可要大得多。
等姬信护送最后一批老弱回到潼关,立刻被告知去姜子牙大帐。等进了大帐,就见到大帐里不仅有姜子牙,还有太宰姬旦。
姬旦用一种审视的目光看着姬信。他是奉姬发之命前来迎接姜子牙,听姜子牙说了姬信的巨大变化,着实让姬旦有些惊讶。
看着姬信目光坚定地走过来向姜子牙行礼,目不斜视,根本不在意周围人反应的姿态。姬旦一时都有些迷糊了,他甚至生出了一个想法,要不要把他的儿子交给姜子牙管教。
这么短时间就让姬信变成现在的样子,可见姜子牙的育人之术到底有多高明。
姜子牙并不知道姬旦相岔了,他对姬信命道:“吾想知道信公子如何看赵公明。”
“赵公明做了何事?”姬信问道。
姜子牙将赵公明在周国北方所作所为讲给了姬信,姬信静静地听完才答道:“可否令九帐分析?”
听到这话,姜子牙立刻来了兴趣。他知道九帐可以分析如何打仗,却没想到竟然可以分析对手。
“速去。”姜子牙立刻命道。
等姬信出去,姬旦对姜子牙说道:“尚父教导信,着实辛苦了。”
姜子牙稍微一愣,随即明白了姬旦的想法。他知道姬旦不信鬼神之说,也不去强行让姬旦接受有鬼君附在姬信身上的说法,而是笑道:“太宰,信公子天赋惊人。吾只是令信公子有所发挥。”
姬旦点点头,他也觉得大概如此。就姬信那种轻佻,如果不是姜子牙这样地位的人物,怎么有能力给姬信擦屁股。
没多久,姬信在姜子牙的大帐旁边布置好了九帐。开始根据赵公明所作所为以及战况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很快送到了姜子牙面前。
全局战略上,赵公明让鬼方参战,符合“上兵伐谋,其次伐交”的原则。
战役执行层面,在周国北方地区避实就虚,大肆抢掠。分别符合了以下原则。
“兵贵胜,不贵久”的效益最大化思想。
“取用于国,因粮于敌”的战争经济学。
战术方面,准确把握周军动向,2000亚旅和10000鬼方附庸部队并不主动对3000周军精锐交战,在周国北方采取绕了一大圈又回到出发地,赵公明的可取之处同样很多。
“全旅为上,破旅次之;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的实践。
“险形者,我先居之”的占位逻辑。
“致人而不致于人”的主动权掌控。
“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的情报优先原则。
光是听到这些分析,姬旦的神色就变得极为凝重。正因为姬旦能够模糊地理解到这些分析,他的确被商国北路军统帅赵公明的才华所惊到。
然后姬旦就听到了对赵公明不足之处的分析。最大的问题就在于“重地则掠,衢地则合交”的理解方面有问题。
与多国毗邻,谁先到就可以获得诸侯列国援助的战地,叫作“衢地”;
深入敌国腹地,背靠敌人众多城邑的战地,叫作“重地”;
进入衢地应该主动结交诸侯,深入重地要掠取军需物资。
赵公明进入周国腹地,的确应该采取纵兵大掠的方式。但是鬼方作为商国手下的诸侯,最好的办法是结交,而不是直接将鬼方视为附庸军队,领着鬼方军队进入周国北部一起抢掠。
另一个可以商榷之处,在于赵公明太保守了。如果掌握了周军动向,是可以针对周军动向制定专门的战术,而不是一味避战。
这充分体现出了赵公明在此次军事行动中保守的一面。
听完关于缺点的评价,姬旦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反应。因为姬旦觉得赵公明这么做非常正确,至少是姬旦率兵的话,肯定会采取相同的选择。甚至会比赵公明更加保守。
就在此时,却见一直静静地听的姜子牙,用怀念的语气说道:“吾与赵公在归藏馆便是故交。赵公行事,素来有节制。”
说完,姜子牙又怀念地叹息一声,这才问姬信:“若是信公子与赵公交战。可会如何?”
姬信经过前几日见到百姓艰难,以及王浩然的开导,也有些明悟。此时听到提问,也没有询问别人,立刻答道:“为将者有五危:必死,可杀也;必生,可虏也;忿速,可侮也;廉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覆军杀将必以五危。
赵公明有节制,乃是廉洁,爱民。辱之,烦之。一旦赵公明为所动,必可杀之。”
原本姜子牙只是问问,并没有真的考虑要如何与赵公明交战的事情。听完姬信所言,别说姬旦被惊得目瞪口呆,连姜子牙都被震撼得说不出话来。
如果姬信的描述只是杀气腾腾,自然不可能让姜子牙感到压力。偏偏姬信的描述冷漠平淡,仿佛只是背诵一篇书稿而已。
然而姬信所引用兵法中,那严谨的推演,以及蕴含其中的冷酷原则,让姜子牙感到了森森寒意。
沉默了一阵,姜子牙不想让姬旦被吓到,便问道:“信公子,何为爱民?”
姬信果断答道:“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
这次,姜子牙真的不知道还能问什么。他看向姬旦,却在姬旦眼中看到了惊讶,以及某种欣赏。
再沉默片刻,姬旦终于下了决心,开口命道:“信,详谈爱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