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很久没有因为单纯的讨论而这么激动了。老头子最初觉得心情激动,谈论一阵后,开始有点头晕中还有些许头痛。
王浩然命令姬信搀扶着姜子牙到外面散步,同时告诉姜子牙,这次对谈结束了。
姜子牙感受着身体的不适,以及些许悸动,也准备放松一下。就这么稍一放松,姜子牙突然想起一件事,连忙说道:“鬼君,可有办法坚持20日?”
王浩然笑道:“若是姜公想对诸侯交代,我倒是有个办法……”
之后几日,周军与洛地诸侯们都感觉到了完全没想到的轻松。商军竟然不再主动出击,仿佛战败的是商军一样。
散宜生受命继续与洛地诸侯联络,劝说他们尽早撤退,但是诸侯们纷纷表示,“等收完庄稼。”
洛地大战后的第9天,散宜生回到大营,靠着士卒搀扶才下了马。他只觉得大腿内侧火辣辣地疼,又靠着士卒搀扶才到了姜子牙面前。
姜子牙自己也尝试着骑过装备了新式鞍具的战马,知道这种鞍具的确可以让不懂得骑马的人也能骑在马上快速行动,其方便程度远超原始的马背上铺快皮革的模式。
但这种改进总是有限,刚开始骑马的人,因为大腿内侧与鞍具的摩擦,会有段时间很不舒服。所以姜子牙给散宜生安排了个马扎。
最初的时候,散宜生不习惯这种臀部与两脚居然同时接触实地,不用两腿并拢的坐姿。不过见到太师姜子牙也搬了个马扎坐下,散宜生并没有拒绝,而且汇报起工作,“太师,洛地诸侯还是想再停留一阵。臣已经尽力劝诸侯迁移,他们只答应先从老弱开始迁移。”
见姜子牙继续在听,散宜生又说道:“诸侯询问臣,太师何时再与商军交战。”
其实诸侯做得比散宜生说得更露骨,有些诸侯甚至是诈散宜生说:听闻太师几日后要与商军再战。
散宜生并不想对姜子牙提这些事情。
姜子牙心中对诸侯们的反应很不满,只是当下的大周已经没办法再替诸侯出头,也没办法再像之前那样用比较强硬的态度表达要求。
“汝去告知诸侯,商军的援兵到了。”姜子牙的语气相当沉重。
商军的援兵的确到了。在孟津浮桥的北端集结了上万商军。得知蛮廉以少胜多,纣王派老将鲁杰为帅,率领雷鲲与雷鹏兄弟指挥的两个亚旅,以及商国内服诸侯们派出的8000士卒前来增援蛮廉。
雷鲲,雷鹏两兄弟都是亚旅旅长,负责保卫商国王都朝歌。此次将他们派来,朝歌就只剩下纣王亲自指挥的两个亚旅。朝歌可谓空虚。
先过河的老将鲁杰见到蛮廉之后,立刻询问起战况如何。听完蛮廉讲述,鲁杰捋着长髯,眉头微皱着问道:“周国骑兵竟然如此厉害?还有6000之数?”
“周地产马。”蛮廉也很无奈。
大商地处平原,物产丰富。周地比大商冷些,粮食产量不如大商。但周地西北草原广袤,野马很多,以前周王每年都要向大商进贡马匹。
鲁杰自然知道蛮廉所说不错,又问道:“亚长意欲如何?”
蛮廉答道:“等援军过河再议。”
上万军队过河,用了两天。蛮廉在中军大帐请众将齐聚,这才说道:“吾欲先讨洛地诸侯。诸侯必然向周军请援。若是周军不出兵,诸君请看……”
说着,蛮廉铺开地图。用马鞭置于地图之上。
众将围观,就见蛮廉的马鞭正在周军大营处。
蛮廉继续说道:“以此为界,此界以东诸侯,若是不臣,便灭其国。迁其人口。”
众将一看,便知道蛮廉的打算。这次蛮廉选择保守战术,就是要引诱周军主动出击。
这个办法倒是没问题,众将都觉得周军若是出击,商军定可在野战中大胜。便都请蛮廉开始指派人马。
随着商军结束休整,再次开始行动,大量洛地诸侯立刻跑到周军大营哭诉求助。姜子牙第一天不接见诸侯,第二天一大早又跑来更多求助的诸侯。他们跪在姜子牙大帐外,哭嚎声惊天动地。
直到下午,更多诸侯赶来。姜子牙确定撤退计划已经开始执行,这才出来接见洛地诸侯。
诸侯们中有些人哭着请求姜子牙派兵相救,也有些诸侯则请求姜子牙派兵接应。姜子牙看着满脸灰尘的诸侯们拥挤的浑身是汗,脸上的汗水与眼泪在揉搓下,形成的一张张花猫脸,只是叹息几声,随即认真地听着诸侯们的请愿。就在诸侯觉得姜子牙准备表态之时,几匹快马从大营门口直奔大帐而来。
马上士卒在诸侯外圈停下,下马后从诸侯人群中挤进来,终于挤到了姜子牙面前。为首的士卒,呈上书卷。姜子牙打开后看了看,就变了脸色。他当即领着士卒们进了大帐。
诸侯们此时无比焦急地等着姜子牙派兵去救,此时连忙找人打听,却苦无门路。最后他们见到了散宜生过来,连忙上前请求。散宜生一直以来都与诸侯联络,他进去大帐后没多久就出来了,板着脸告诉诸侯们,“方才是大王派遣的使者,命太师率军归朝。”
听了散宜生的话,诸侯们霎时鸦雀无声。过了片刻,有诸侯立刻哭喊道:“吾要见太师,吾要跟太师一起去大周!”
有人打破了沉寂,随即哭喊声,哀求声,不绝于耳地传入大帐。
姜子牙知道迟早得有这天,倒是早做好了准备。那些真心想投奔大周的诸侯们已经明确表态,并且开始迁移。这些诸侯占洛地诸侯中的三分之一。
现在门口的那些诸侯的确不愿意投降大商,却都有自己的打算。姜子牙与散宜生,南宫适等将领讨论之时,都认为没必要继续主动提供保护。若是这些诸侯们真的愿意走,他们应该立刻离开周军大营,回去整顿部下以及部族,开始迁移才对。
也不管大帐外人声鼎沸,姜子牙询问负责撤军的南宫适,“从此地到渑池,可准备好?”
南宫适的目光不自觉地看了看姬兰身旁的位置,但此时的位置空空荡荡。原本,这里应该坐着姬兰的副将姬信。整个撤退计划虽然是姜子牙决定,但姬信在里面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然而姬信这段日子里,每日都是在外奔波,回到大营也只是去见姜子牙。平日里倒是见不到他。
南宫适收回目光,答道:“太师。诸军已收拾停当,只需太师一声令下,三日可到。”
姜子牙点点头,又询问了其他将领。这几日周军将领都开始准备撤军,此时最慢的也已经完成了准备。
确定众将都没懈怠。姜子牙终于松了口气,让众将准备明日开拔,向渑池进军。
散帐后,姜子牙回想起“鬼君”给出的建议,“我以为,周王姬发不日将命太师班师回朝。等那时候,洛地诸侯们自然会知道该怎么做。”
听了“鬼君”的这个建议后,姜子牙才下了决心开始全面准备退兵。只是当事实发生的时候,姜子牙才不得不佩服王浩然的远见。此时姜子牙虽然知道姬发下令周军主力退兵的原因定然是商军北路军,但是姬发的命令中并未提及具体原因。姜子牙对此非常有兴趣。
此时在周国北方,商军北路军统帅赵公明骑在一匹黑鬃马上,看着山丘下那个正在燃起大火的周国小邑。
商军正在小邑外集结,随商军出征的鬼方师氏部队则从小邑中往外搬粮食以及抢到的物资。看上去很是热闹。
一匹五花马此时正沿着小道向赵公明飞奔而来,马上正是三花娘娘子秀指派的小将孔宣。
孔宣在赵公明面前勒住马匹,拱手禀报,“赵公,周军三个千人队正在我军南方会合,像是要打过来了。”
赵公明稍一思索,答道:“绕过他们,转向西走。”
孔宣有些不解,“赵公,我军12000,敌军不过3000。为何不战?”
“为何要战?”赵公明反问。
孔宣迟疑地答道:“战之可胜?”
赵公明继续问道:“胜之又如何?可令吾手下战死士卒死而复生?还是可令吾手下伤兵即刻痊愈?”
孔宣自然知道这话没错。但是他少年心性,还是忍不住答道:“可令无周国无兵追我军。”
赵公明知道孔宣是子秀看重的将领,不得不给孔宣些点拨,就问道:“3000周军追在后方,的确令人不快。可周军真敢与吾军交战?”
孔宣想了一阵,不得不摇头。
赵公明继续点拨,“吾军已破小邑8个,战死多少?受伤多少?”
孔宣立刻答道:“亚旅战死18人,师氏战死45人。亚旅伤52,师氏伤300。”
“缴获如何?”
孔宣负责军务,对此非常了解,又立刻答道:“缴获马匹上千,车420。其余缴获无数。”
赵公明这才总结道:“吾等便是不杀3000周军,也不过小心戒备即可。然待今年吾军撤走,明年只怕300骑兵至此,消息被镐京得知,周军非得派数千士卒前来不可。在此派数千士卒,周军就少了数千兵卒用于其他方向。为何非得此时与周军交战?”
孔宣似懂非懂,却也说不出更多。毕竟赵公明才是北路军统帅,而且缴获如此之多。孔宣也不能说赵公明不努力。只是孔宣觉得,若是下次自己能统领一路人马,定然不会放过当面之敌。
赵公明知道孔宣此时肯定理解不了这么多,便策马下了高处,直奔商军所在。他准备率军先向西,再向北,一路回到鬼方所在,将缴获的粮食等没必要运回朝歌的东西都赏赐给鬼方。
这些年,大商已经基本没有给鬼方的赏赐,反倒是不断从鬼方索要贡品与人口兵马。当下从周国获得如此多的物资,正好让鬼方感受一下大商的慷慨。
赵公明素来认为,适当的慷慨才是维系与诸侯关系的最好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