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diquge.com

何以柔胜刚强?在这个具体事儿上是不好展开的,就好像说水滴石穿一样,那不得十年如一日且万亿的水滴么,好像根本上又是以多取胜了,又或者有言老年人能把年轻力壮的打出去就是以柔克刚,然而老年人并不是柔的代表,似乎更是弱的代表,好像小孩子才算是先天至柔的,其实这个以柔克刚需要放在道上理解,例如用技巧和力量去对比,很多人说技巧也是需要力量的,其实也就是技巧的高下属性,刚开始运用技巧的人肯定是笨拙的,也就是身体还没有适应虚无的感知力,总是不由自主的去一记拼杀,就好像优秀的搏击运动员会越来越娴熟,在同等的体能储备下,技能包越多的越能胜利,然而运用技能也是灵活机动的,也就是要有抓机会的能力,要不再高的本领也会栽跟头!

拳论里重点强调两点,一是: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这是比较具体的东西,就是不与对方较劲,与敌手应该是若即若离的状态,就好像两个人谈恋爱,远了就凉凉了,谁能有隔空打牛的能力,又不能紧紧的栓在一起,就好像很多拳击手互相抱住了对手而不能完成攻防转换,太极拳的法则是腰腿换劲,不以单独的肢体运动为根本,其实大多格斗都是类似的讲究,腰如果卡住了什么都不灵了!其次第二点就是虚的东西了,叫人不知我,我独知人,你可以看到优秀的格斗武术家都有这个体会,也就是预判能力和控场能力,李小龙的格斗思想精髓也是提前感知对方的动作并做出最佳的反应,很多格斗选手上了擂台都需要做好一点就是入静,进而能感知一切的变化,能因敌变化才能获得最终的胜利,当然这种格斗技术仅限于一对一,最多也不能对付几个,并且仅限于徒手格斗技术,若是遇到几个手持短兵的流氓,建议还是要量力而行的,即便是综合格斗选手也不一定能应付的,这就是术业有专攻了,格斗选手及武术家与杀手或者战场搏杀是不一样的,做人最主要的就是要能认清现状并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古代的武术家多半都是文武双修的,其文词境界也是登峰造极的,能将技术及精神层次都概述到拳论之中,有许多拳论还有兵法的影子,例如蓄劲张弓,发劲放箭,又言: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格斗就是要保持应有的状态,手的快慢都得归属神的调动,拳论总结为:心为令,气为旗,腰为纛;神为主帅,身为驱使。刻刻留意,方有所得,打架走神或者神情恍惚比技术不全面要命,那怕你抱头鼠窜也比痴傻了强,总之这拳论与兵法一样重要,优秀的武术家都是近乎道的,也可以品读一下道家经典如《道德经》或者医家经典《皇帝内经》等,都是对武者大有裨益的,拳技都需要精神的内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