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翊钧冷笑,又是自嘲,这就是大明的官员。
而且,为了方便走私,海商的准入标准非常低。
只要几两银子或十几两银子,就有资格获得引票。
没错,就是理论上的标准,看似谁都能够加入。
但最终的决定权,在于官府。
“标准定得如此低,没有猫腻就见鬼了。简直是丧心病狂啊!”
朱翊钧似乎已经习惯,太多了,简直生不起这些气了。
“广东、福建的官场要来一场大清洗啦!”
朱翊钧眯了下眼睛,闪过带有寒意的光。
如果还是那些官员,开再多口岸,国家也收不到多少钱。
“换官换将,提高准入制的标准,提高出入口税率,两广、闽浙水师大力打击走私……”
朱翊钧强迫自己静下心来,在小本本上一条一条地记下。
不是制定出一个政策就万事大吉的,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周全布置。
就象要在山西进行试点,杜绝走私,重整马市交易的规划和秩序。
光是打击奸商就完了,那些沆瀣一气的贪官呢,私放奸商的边关守军呢?
环环相扣,已经形成了利益共同体。
“篱笆不严,终会有蛇鼠钻进钻出。”朱翊钧的失望来自于各方面。
脚步声虽轻,依然打扰到了皇帝,他抬眼看过去。
文书房新晋太监孙暹捧着奏疏题本走了进来,年轻的脸上带着惶恐不安。
朱翊钧缓和了脸色,淡淡地开口问道:“有何重要的?”
孙暹还不是很熟愁业务,略微想了一下,才小心禀奏道:“回万岁,海瑞已入京。奴婢不知道,算不算重要?”
朱翊钧笑了笑,转头对值事太监吩咐道:“传朕口谕,从太医院派大夫过去。”
“看海瑞身体是否康健?需要调理的话,便开方用药。”
“让海瑞好好休息,若有所奏,便一并由内官带回来吧!”
这个老倔头儿来得不算慢,路上可别累着。
“如果得用,海大爷是一把好刀啊!”朱翊钧微抿嘴角。
见神杀神,见鬼杀鬼,海大爷不是一般的莽,简直是神鬼辟易。
“只要朕用心,还会找到更多锋利的刀,砍向贪官奸商的狗头。”
朱翊钧知道图名图利的人很多,不只海瑞。
如果能得皇帝宠信,能够加官晋级,自有人为他冲锋陷阵。
但现在,他最放心的还是海大爷这个大杀器。
“张先生不肯用,朕却起用,好像又是一个误导的信号。”
朱翊钧不无恶意地想像着,又会让哪些人胡思乱想,甚至是暗自窃喜。
………….
海瑞在馆驿正歇息呢,七十多岁的老人家,一路上也真是辛苦了。
可没想到,这么快皇帝便得到了消息,还派来了太医,关心可见一斑。
海瑞赶忙跪地叩首谢恩,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若论愚忠,海瑞也是数得上的。
嘉靖把他关在牢里,可听到死讯,他痛哭几至昏厥。
听内官传了口谕,海瑞谢恩起身。
太医把过脉,开了方子,倒是没大毛病,有些劳累,调理休息就好。
“请转奏万岁,微臣虽年迈,尽忠之心犹在,可堪万岁驱驰。”
海瑞向皇城方向拱了拱手,又取出路上所写的奏疏。
“海大人请好好休息,杂家这便回宫复命。”
内官也不敢拿大,这可是万岁派了太医的。伸手收了奏疏,便告辞而去。
海瑞送到门口,便回来坐下,思虑半晌,又铺纸提笔。
一路所见,心有所感。要说的太多,奏疏并不完全。
倔老头儿体会到皇帝的关怀,报效之心更盛,刷刷点点,又写了起来。
海瑞对于贪官污吏是深恶痛绝,在奏疏中便劝皇帝用暴虐刑法。
在当时的官场和社会氛围中,他的言论当然是错误的,招到言官的弹劾攻讦。
乱世才用重典呢!
现在国泰民安,天下太平,你海瑞是何居心?
但朱翊钧看到带回来的海瑞的奏疏,却深有同感。
“太祖定律法,枉法八十贯便处绞刑。现在的官场,恐怕能全砍了。”
“别说八十贯,就是几百两,百分之八十的官吏,也够判死刑吧?”
朱翊钧虽然很想如此,可也知道不现实。
但他是定要严惩一批贪官污吏的,非如此,不能震慑其余。
“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
朱翊钧已经能够引经据典,也弄出几句文绉绉的雅句来。
看过脉案,朱翊钧已经决定近日便宣召海瑞,安排工作。
“让海大爷奔波巡视,确实有些不人道,但这也是海大爷所希望的。”
“不是曾有言官弹劾海大爷庇护奸民,鱼肉士大夫,沽名乱政吗?”
“那朕倒希望海大爷能继续如此,多干翻些道貌岸然的士大夫之流。”
海瑞确实有这个毛病,那就是向着穷人,或者称为弱势群体。
遇到富人与穷人打官司,若是他审判,多是穷人获胜,富人败诉。
抛开公平不谈,朱翊钧倒是对此并不苛责。
富人败诉,损失几两几十两银子,算不得什么,照样高楼大厦、吃香喝辣。
可若是几两或十几两银子压在穷人头上,那可就是倾家荡产,衣食无着了。
“没毛病,刁民还是少的,为富不仁的倒是很多。”
朱翊钧放下海瑞的奏疏,为北直隶的贪官污吏、权贵士绅默哀。
大杀器一出,谁与争锋?
心情不错,朱翊钧准了永宁公主明日要入宫谢恩的上奏。
皇家在外要有代理商,驸马李侯良是商贾之家。
朱翊钧已经派锦衣卫调查,如果可用,便想让这个妹夫来打理。
以后,宫中库藏的绫罗绸缎,银作监打造的金银首饰。
还有用不上的珠宝,甚至是古董字画,朱翊钧都准备逐批出手换现。
“再过几天,朕还要看看有哪些王八蛋是表面忠臣,实则贪鄙自私。”
朱翊钧冷笑两声,吩咐值事太监,“去通报端嫔,朕今晚在永宁宫就寢。”
端嫔周氏,两宫太后评定的综合分第一。
虽然朱翊钧还是对灵动的郑氏更感兴趣,但还是暂且压住情绪。
人不能惯,一惯心就大了,不安分。
有宠是有宠,可不能恃宠而骄。
内宫也要平衡,雨露均沾,也是朱翊钧的责任和义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