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海瑞就是以直来直去的“莽”为武器,在官场杀出血路,让官员们又恨又怕。
当他以右佥都御史(正四品),外放应天巡抚时。
属吏闻之色变,一些贪官污吏甚至主动辞职。
显赫的权贵也畏之如虎,纷纷把红门改漆成黑色的。
马车进入了城里,海瑞的眼前一亮,不禁微眯起眼睛。
平坦宽阔的马路,林立整洁的商铺,熙攘的行人……
不时入眼的蓝色垃圾箱,还有公厕的指示牌,胳膊上戴着“环卫”红箍的扫地者……
海瑞抽了抽鼻子,空气中没有那种难闻的气味。
每隔一段路,甚至还修起了小花坛。
正是鲜花盛开的季节,五颜六色的十分养眼。
有的花坛还未栽花,但绿油油的青草,也给人舒爽的感觉。
“变化真大呀!”海瑞发出惊讶的声音,“要花不少银子,但好像很值。”
车把式嘿嘿笑着,说道:“官府说了,环境好,少疫病,心情也舒畅。”
“有道理。”海瑞捋着胡须,说道:“如此整治,确实干净许多。”
这恐怕也有以工代赈之意,城内的流民和乞丐,眼见得少了太多。
海瑞毕竟在地方上呆过,看得更深更远,对此也就更加称赞。
其实,看似官府在出资做善事,但利用工价低,却是实打实地铺路建屋。
如果从长远看,算下来其实官府是赚了。
以工代赈古已有之,本可借灾害之机,做些兴修水利、铺筑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如此一举两得,却在明朝中后期失去了效用。
原因很简单,穷得一批,官府也没有启动资金。
同时,即便有钱粮,也不愿施此善政。
毕竟,基础设施的建设,不能迅速产生效益,只利在长远。
所以,以工代赈也需要充裕的钱粮来支撑。
“看来,万历新政还是颇为成功,朝廷已经有了钱粮来赈恤百姓。”
海瑞是“一条鞭法”的支持者和实践者,凡是对老百姓有利的,他就支持施行。
“听说张居正已经重病难起,自古人亡政息,不知道新政是否还能持续?”
海瑞对于底层百姓的艰辛,以及土地兼并的严重,有着切身的体会。
不管新政有什么缺陷,出发点都是好的。
只要有改动,也总好过一潭死水,继续腐朽发臭下去。
到了馆驿,海瑞下了马车,只有一个少年仆人相随。
拿出公文,住进馆驿,海瑞又去报备,便静等皇帝宣召了。
……………
鼓板声一停,赵彩凤敛衣施礼,赢来稀稀拉拉的掌声。
赵彩珠鼓起了腮帮,竟然没一个人扔铜钱,真是小气。
赵彩凤笑着摸摸妹子的头,表示安慰和不在意。
赵彩珠听到茶客的招呼,又跑去柜台,端了盘瓜子送过去。
踢手绊脚地也能在茶楼里帮上忙,每天一两个铜板,也打发得她乐呵呵的。
父亲总有活儿干,或者说官府老雇人工;
母亲戴着红箍扫大街,也没空儿照顾她。
小丫头只好跟着爷爷和姐姐,在茶馆里算是个小打杂的。
老板倒还和气,也没赶人。
他可是看见皇爷打赏的,不讨好,可也别得罪。
角落里摆着桌椅,供赵氏爷孙喝水休息。
赵彩凤坐了下来,喝水润着嗓子,听着茶客们谈天说地,也能长见识。
“都在为张相爷祈福,也不知病能不能好?”
“那么多名医,还有太医,应该能治好吧?”
“哎,不是说要依古礼纳九嫔吗,怎么只册封了四个?”
“估计是万岁没看上眼。”
“讲武堂就是武学吧,名字听起来挺威风啊!”
“国家储将所用,万岁很重视,亲任督学呢!”
“那从讲武堂出来的,岂不是天子门生?”
“老王家昨晚又叫又骂又嚎的,知道出啥事吗?”
“我就听了一耳朵,好像是王家那臭小子又惹祸了。”
…………
有朝廷大事,也有市井议论,听起来也挺有意思。
“姐。”彩珠凑了过来,带着讨好的笑容,“让我看看那银钱呗!”
赵彩凤伸手捏捏妹子的脸蛋儿,微笑道:“跟你说过嘛,别在外面显露。”
“我就摸摸,沾沾财气儿。”彩珠退而求其次,眼中闪着希翼的光。
赵彩凤轻轻拉开衣服上小兜,笑着点头示意。
银币呢,价值是小事儿,可是个稀罕物。
赵彩凤得到后,爱不释手,特意缝了个小兜,天天揣着。
彩珠呵呵笑着,伸手进去,捏摸着银币。
感觉着手上的字迹,有圆有方的形状,她可想可想要一个啦!
正在此时,又有茶客进来。
彩珠赶忙抽回手,小跑过去,把本已干净的桌子又擦得发亮。
“小丫头勤快哈。”茶客看着这个可爱的小姑娘,随口赞了一句。
彩珠咧嘴笑着,熟练地询问茶客所需。
“一壶碧螺春,一盘瓜子,一盘蜜饯。”彩珠记得牢实,又跑去柜台。
两个茶客坐下来,随意地闲聊起来。
“今日可算是兑换到了。”一个微胖的茶客有些显摆,掏出钱袋,拿出几枚银币。
“看,一两的,五钱、两钱和一钱的都有,这下可全了。”
方脸的茶客拈过去摩挲欣赏,笑道:“某不着急,市面上很快就多起来,不必排队兑换。”
“某倒是个急性子。”胖茶客嘿嘿笑着,说道:“这几枚新钱哪,不准备花用,留着做喜钱。”
方脸茶客点了点头,赞同道:“既崭新,又干净,赵兄想得周全。”
“以前只皇家有金银币,现在咱平头百姓也能花用啦!”旁边桌上的瘦脸茶客伸头张望了一下,似乎有些感慨。
胖茶客见有人捧场,心中高兴,说道:“这花用起来也方便。”
发出感慨的瘦茶客轻轻摇头,说道:“这只是其一,朝廷要废除火耗,施恩百姓啦!”
胖茶客恍然,拱了拱手,说道:“兄台高见,佩服佩服。”
瘦脸茶客拱手还礼,带着口音说道:“南方亦有少量银币流通,乃西夷所铸。咱大明铸造的,比之精美。”
“那是。”胖茶客咧嘴笑道:“西夷岂能与咱泱泱大明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