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百户一早来到了魏府。
还有郑贵太妃派来的太监李进恩,因为要出远门,所以选择的此人,此人四十来岁,以前在宫里还伺候过福王。
李进恩表现的恭恭敬敬。
周百户内心感慨。
要说以前宫里谁的人最嚣张?
半年前。
必然是郑贵太妃身边的太监们,去了何处都是高人一等,哪怕在司礼监也是如此。
这份嚣张,持续了数十年,宫里的太监都送走了几代人了。
许多人。
从小是在乾清宫太监嚣张的环境里长大的。
包括周百户。
以前,周百户可是见到过这李进恩的,当初在他们大人的面前,要多么跋扈就有多跋扈。
如今呢?
在自家新来的千户面前,竟然如此乖顺。
这样的李进恩,周百户从来没见过。
所以周百户懊悔啊。
恨不得抽自己几耳光,让自己有眼不识泰山,错失了一份大大的良机。
明明是自己最先认识的千户,却让下面的李彪超过了自己。
说来说去,也才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而已。
谁能想到之前还是丧家之犬的魏忠贤,一夜翻身了呢,偏偏不早发生几日。
周百户觉得自己太特么委屈了。
以前的周百户有多么油滑,现在就多么勤勉,连去陕西那么远的差事,周百户也毫无怨言,就想要在千户面前改变印象。
“等见了福王,请向他转达我的问候。”
杨报国不知道身旁周百户心里各种想法,反正这家伙目前比较勤快,自己手里头事情多,偏偏又缺人,普通的事情正好可以交给他去办。
“咱离开慈宁宫的时候,太妃娘娘叮嘱奴婢,说千户您是自家的孩子,福王殿下那头,让奴婢好生去说,不让自家的孩子受委屈。”
李进恩拉着杨报国的手,亲切的说道。
杨报国习惯了。
宫里的太监们就是如此。
最是势力。
但是不得不承认,他们要是热情起来,比如拉手等动作,虽然肉麻,可的确诚意十足。
政治斗争是什么?
很复杂。
也很简单。
谁能弄死对方,谁就厉害。
比如内廷。
万历朝。
冯宝弄死了司礼监掌印太监陈洪,联合内阁张居正驱逐了首辅高拱,所以冯宝掌控了内廷。
现在。
王安的干儿子被魏忠贤弄死了,而王安却没能力报复魏忠贤,那么下面的人就不敢得罪魏忠贤。
甚至越来越多的人,认为魏忠贤与客氏联合,必然要弄死王安,于是很多人投靠了魏忠贤。
加上自己出面帮助郑家,郑贵太妃在宫里也需要客氏与魏忠贤的支持。
福王没理由拒绝自己。
除非他昏了头。
不顾政治形势,不顾孝道,不顾利益。
自己与福王又没有深仇大恨,所以杨报国对此次的计划,并没有太过担忧。
这场面,让小户出身的丁胜安浑身颤抖。
双手已经止不住的发抖。
太激动了。
又是慈宁宫的太监,还是郑贵太妃身边的,又是锦衣卫的百户,还要出差去陕西,去见福王殿下,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个层次的丁胜安,没办法不激动。
他仿佛看到了金光大道。
对父亲的决定,丁胜安再也没有了怨言。
谁要是再来跟他说,他家的少爷是小人,让他做人要有良心,丁胜安一定会上前抽对方两耳光,并恶狠狠的骂道,去你妈的。
虽然什么身份也没有,丁胜安已经看到了自己的前程。
杨报国亲自送了李进恩出门。
门口停放了马车。
魏府的车夫,送众人去本朝修建的南北运河,按照计划,抵达聊城一带,进入隋唐修建的大运河最后达到洛阳。
隋唐开始修建的大运河,加上宋朝的修建,然后是明朝两百余年修建的大运河。
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无论是政治还是经济,对生产力的促进,没有任何奇迹可以比肩。
更加证明了这个民族的组织能力,生产能力,科技能力。
可是。
农业社会无法抗衡气候灾难。
下午。
李彪匆匆的赶来,脸色难看,告诉了自家千户,上午发生的事情。
“刘同知和郑都督争吵了一通。”
“汪文言关在诏狱的事情,不知道被谁给传了出去,刘同知要求放人,属下挡不住,正好郑都督在衙门,所以属下第一时间赶去求救,郑都督出面阻止了刘同知。”
“汪文言人现在在哪里?”
“还在诏狱。”
“不过刘同知署理北镇抚司,今天虽然没有成功把汪文言放出诏狱,只怕也维持不了多久。”
李彪忧心忡忡。
今天太刺激了。
都督和同知两位大佬当众吵架,这辈子没见到过的场景,许多人吓得气都不敢喘。
“刘侨。”
杨报国皱起眉头。
这就是锦衣卫的弊端。
随着文官子弟萌荫锦衣卫职位,导致锦衣卫中下管理层被文官掌控,虽然高级官员还是权贵担任,可实际的权利已经发生了变化。
以前。
土木堡之变,文官获得了军队的权利。
宦官刘瑾专权之后,文官获得了锦衣卫的权利。
哪怕京营还是锦衣卫的都督,仍然是勋贵子弟担任,也无法阻挡实际权利的转移。
至于内廷。
内廷也越来越受文官的影响。
很早就开始发生了。
自己帮助魏忠贤办了许多事,让魏忠贤的权利,已经比历史上更早的稳固,可相比文官们的势力,仍然是鸡蛋与石头的区别。
只能指望东林党。
杨报国感到很可笑。
想让魏忠贤尽早成为九千岁,指望的竟然是东林党。
东林党当权越久,排挤其他派系越没有余地。
如果东林党能治理好大明。
例如解决辽东问题。
那么魏忠贤与其他被打压的派系,这些人该凉拌还得凉拌。
可偏偏东林党解决不了。
辽东局势彻底崩坏,以及国内灾民问题逐渐严重,地方上的民变越来越多,连京畿地区在天启二年都发生了大规模的流民造反。
无论东林党如何遮掩和推卸责任,到了天启三年十二月,魏忠贤开始走出内廷。
是东林党的掌权,和东林党在治理大明失败的过程下,才有了魏忠贤出头的机会。
否则魏忠贤在东林党面前算个什么东西。
军队、钱、权、京城、地方、舆论各方面都掌握在东林党手里,魏忠贤有什么资格挑战东林党。
能龟缩在内廷里自保,让自己活下去,已经是魏忠贤做到的最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