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diquge.com

杨氏眉头紧蹙,目光疑惑地凝视着苏忠全,急切地追问:“我等如今身处朝歌,你究竟从何处擒得姜文焕?”

苏忠全面露困惑之色,缓缓将今日之事一一道来。

杨氏听罢,眉宇间愁云密布,沉吟良久,缓缓开口:“北伯侯信中所言,姜文焕被囚于朝歌,必有人暗中监视。你欲如何将他带离此地?即便能侥幸脱身,若被察觉,我等岂不坐实了东伯侯同党之名?届时,恐怕……”

此次来朝歌,二人并未携带兵马,若事态败露,恐怕难以脱身,更会背上莫须有的罪名。

二人初至朝歌,仅赴皇宫一游,尚未探听消息,不知姜家已获赦免,姜文焕亦已解禁之事。

苏忠全闻此言,心知此行凶险万分,然其志在必得,面露坚毅之色,沉声对母亲道:“母亲,此事孩儿定当竭尽全力,为救父亲,在所不惜。”

杨氏望着苏忠全,眼中带着恨铁不成钢的忧虑,语重心长地说:“孩儿,你父亲常劝你多读书,你却总是置若罔闻。若姜恒楚真敢私扣你父亲,此事大可上报丞相,东伯侯无端扣押官员,丞相自会为你父亲主持公道。何必轻举妄动,自招是非?”

苏忠全闻言,眉头紧蹙,疑惑不解地反问:“然而姜恒楚若是矢口否认,我等手中又无确凿证据,此事又当如何是好?”

杨氏沉声而道:“你只需坚持己见,老爷乃是在东鲁失踪,沿途百姓皆可作证。即便无实证在手,他亦难逃其责。”

杨氏之言甚是在理,苏忠全闻言,憨态可掬地摸了摸脑袋,连连颔首。

苏忠全并不知晓,杨氏心中尚存一线希望于妲己,不愿就此离去,她心存侥幸,或许妲己今日确有不便之处,并非不愿相见。

杨氏决意明日前往黄府,欲拜访贾氏,以探听虚实。

贾氏乃黄妃之嫂,或许能引杨氏入宫,得见妲己一面。

相较于苏护,她更挂心妲己之事。

杨氏心不在焉地吩咐道:“明日我欲往黄府一行,你则前往丞相府。至于那姜文焕……便放他离去吧。”

苏忠全只得依言而行,面带沮丧之色,缓缓离去。

回到房内。

他凝视着房内安静的姜文焕,心中虽怒火难平,却又不愿行那以大欺小之举。

于是,他伸手将姜文焕一把提起,步至门外,将其重重地掷于走廊之上,束缚未解。

他心想,待有仆役经过,自会施以援手,解开束缚,此番作为,也算是对姜文焕的一种小小报复。

若是无人施以援手,便待明日再作打算,毕竟饿上一夜,尚不至于丧命。

姜文焕无辜地坐在走廊之上,心中满是困惑。

他未曾料到,苏妲己竟能以德报怨,显出宽宏大量之态,而她的兄长却显得如此心胸狭窄。

姜文焕只以为方才一时冲动,对苏忠全挥拳,方惹得苏忠全心生不悦。

毕竟,二人素昧平生,往日并无交集。

……

次日。

黄府。

贾氏悠然坐于庭院之内,轻抚着那日渐隆起的小腹,脸上洋溢着母性的温柔与慈爱。

旁侧侍女怀抱着幼小的婴儿,细心呵护。

自她腹中胎儿日渐显怀,便鲜少外出,更不曾踏足宫中。

加之近日阐教掠子之事频发,她更是不敢轻易离开黄天禄半步,唯恐有所不测。

贾氏凝望着空旷的庭院,心中不免生出几分孤寂之感。

黄妃已多日未至。

“夫人,府外有一妇人自称苏护之妻,特来求见。”侍女匆匆来报。

苏护之妻!

“可是翼州候苏护之妻?”贾氏疑惑问道。

“正是。”侍女恭敬的回答。

贾氏闻言,急忙吩咐道:“速速请入!”

不久后,侍女引着杨氏款款而来。

贾氏缓缓起身,手抚孕腹,微微欠身,含笑致歉:“妾身身怀六甲,不便远迎,还望海涵。”

杨氏见状,急忙将果篮置地,快步上前扶贾氏安坐,温言笑道:“妹妹有孕在身,何须多礼。”

贾氏闻得此言,面露喜色,含笑问道:“姐姐何时来的朝歌?”

杨氏面露愁容,叹息道:“昨日方抵朝歌,本欲探望我女,却未得见。”

贾氏闻言,同为人母,自能体会杨氏思女之切,感同身受。

贾氏柔声劝慰道:“飞虎曾言,大王亦有数日未临朝堂,宫中或有要务缠身,不便相见。姐姐不妨耐心再候几日。”

帝辛数日未朝,朝中群臣皆知其因,然此间缘由在难以启齿,故未曾向家眷透露。

杨氏听罢,面色微变,心中半喜半忧。

杨氏得知此情,知妲己非故意回避,乃是有难言之隐,故不得相见,心中稍觉宽慰。

然而,大王数日未朝,令她心生疑虑,莫非真如北伯侯信中所言,妲己迷惑大王,致使其荒淫无度,荒废朝政?

“妹妹,姐姐久居翼州,对朝歌之事知之甚少,不知近日朝歌可有大事发生?”杨氏柔声细问,意欲从贾氏口中旁敲侧击,探听妲己之事。

贾氏眉梢微挑,若论朝歌之要事,实乃繁多。

于是贾氏孜孜不倦,将“朝堂改革”、“建立工部”、“货币改革”、“养殖场”、“培养粮种”等诸般要事,一一细述。

然贾氏所陈,皆系影响深远之大事,却未提及皆因妲己之故,杨氏听罢,面色顿显阴沉。

至少,书信中所言朝堂改革,确有其事。

杨氏急切地追问:“闻听太庙遭拆,可有此事?”

贾氏听罢,面露惊异之色,此事乃皇亲国戚所关切,杨氏何故得知?

“确有其事,大王欲重建太庙,故有此举,然闻其尚未动工,此事尤大人主理,不知何故,至今未果。”贾氏缓缓道出。

然而,此言落入杨氏耳中,犹如晴天霹雳,尤浑乃宦官,与费肿狼狈为奸,皆是贪利之徒。

重建太庙之事一旦落入尤浑之手,恐怕朝堂拨款皆入其囊中矣。

妲己竟与此等宦官同流合污!

结合书信所言,此事确系妲己所为,莫非妲己与尤浑勾结,共谋敛财?

贾氏之言,令杨氏思绪万千,心中愈发难受,神思恍惚,心神不宁。

贾氏见杨氏神色恍惚,轻声呼唤,连唤三声,杨氏方才如梦初醒,回过神来。

贾氏关切地询问:“姐姐,何事让你如此出神?”

杨氏并未直接回应贾氏的关切,反而婉转地请求道:“妹妹,你可有法子助姐姐,得以入宫见妲己一面?”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