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炽是明成祖朱棣长子,母为仁孝文皇后徐氏,他生于洪武十一年(1378年)八月十六日,当时他父亲为燕王,年仅18岁。相传仁孝文皇后梦见有冠冕执圭者上谒而生。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立为世子。他生性端重沉静,言行识度,喜好读书。
建文元年(1399年)至四年(1402年),朱高炽逐渐直接介入地方政治,并且在必要时他不只会咬文嚼字。
建文元年(1399年)十一月,他手下只有1万士兵,却巧妙地组织了城防,并挫败了李景隆的一次攻击。
这一次他表现的责任感和正确的判断力,有助于改变人们对他的看法,永乐二年(1404年)五月,他已成为皇帝的父亲在大学士解缙、黄淮的极力要求下立他为皇太子。
永乐十二年(1414年)九月,朱棣刚从征蒙之役返回北京,朱高煦诽谤他的兄长未能为皇帝完成某些任务。
朱高煦最后在永乐十五年(1417年)被放逐,作为一个直接威胁而被清除。
洪熙(1424年八月—1425年五月),共十个月。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朱棣在最后一次远征蒙古之役后回朝时去世。
在永乐十二年(1414年)事件中被撤职的黄淮和在同一时期被监禁的杨溥被任命为翰林学士兼大学士。
在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的余下的几个月中,朱高炽把大部分时间用在改革行政方面。
在洪熙元年(1425年)进入内阁完全是因为他极为孝顺。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十一月,他命令内阁会同司法官员复查案件。
朱瞻基在洪熙元年(1425年)六月二十七日正式登基,开始了宣德王朝。
朱瞻基在短期患病后于宣德十年正月初三日(1435年1月31日)意外地死去,终年38岁。
他留下二子二女及原配废后胡氏(死于1443年)、继后孙氏(死于1462年)和他母亲张太后(死于1442年)。
在临终时,朱瞻基指定已在宣德三年(1428年)2月20日被定为皇太子的8岁的朱祁镇为他的继承人,就是后来的明英宗。
张太皇太后领导一个摄政团,它一直统治到正统七年(1442年)她死去时为止。
朱瞻基出生于洪武三十一年二月初九日(1398年3月16日),是朱高炽与其嫡妻张氏所生的长子。
他的父亲朱高炽在永乐二年(1403年)被指定为皇太子,朱瞻基也在永乐九年(1411年)被朱棣正式立为皇太孙。
在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十一月一日立朱瞻基为皇太子。在以后几个月,朱瞻基的大部分时间在北京度过。
宣德三年(1428年)八月,诚实清廉的顾佐被任命为都御史,以取代刘观,刘因任职期间(1415年—1428年)犯下许多罪行而被判刑。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至宣德九年(1434年)期间,专门规定了一些御史监察的任务,并在以后加以制度化。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至宣德九年(1434年)期间,御史们使240名以上的官员降职。
经过宣德三年(1428年)的清洗,御史们变得更加干练,在批评时更加直言无忌。
“巡抚”这一名称已被太祖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使用过,当时他派太子朱标去陕西执行类似的任务。
成祖在永乐十九年(1421年)也派26名高级朝廷官员进行安抚军民的工作。
在洪熙元年(1425年)九月派两名高级官员到南直隶和浙江省去进行“巡抚”。
当宣德五年(1430年),任期不限定的高级官员被委派去“巡抚”河南、陕西和四川的民政、司法和军事工作时,体制的定形化过程仍在继续。
宣德五年(1430年)五月,工部右侍郎周忱(1381年—1452年)被指定去监督征收、运输从长江流域解往北京的漕粮时,“总督”这一官职名称开始被使用。
宣德元年(1426年),后来宣德三年(1428年),皇帝指定翰林学士在内书堂教宦官,以使他们能够处理文件和正式与朝廷官员联系。
但甚至晚至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苏州的份额依然高达281万担。
在永乐二十年(1422年)至1428年期间,松江欠税每年高达几百万担。
这些运送的粮食宣德元年(1426年)估计达239万担。
他的宣德元年(1426年)八月的奏疏描绘了农民的逃亡、过多的欠税以及由此造成的对当地居民和征税工作的严重影响。
宣德五年(1430年)五月,皇帝下令全国减税。十月,皇帝派几个财政官员作为巡抚到各地总督税粮征收工作。
在以后几年他和况钟(1383年—1443年)在宣德的改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况钟是一名同样干练的行政官和财政专家,在当年(1430年)六月任苏州府知府。
苏州府太仓县在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至宣德七年(1432年)的40年中,纳税户少了90%。
宣德元年(1426年),明宣宗下令,设置“内书堂”,教导宦官们读书。后设司礼监秉笔太监,司礼监掌印太监。
宣德五年(1430年)三月,朱瞻基路经农田时,看见路旁有耕作的农民,于是他下马询问农作物的生长情况。
宣德元年(1426年)七月,罢湖广采木。宣德五年(1430年)二月,罢工部采木。宣德三年(1428年)十一月,锦衣指挥钟法保请采珠东莞。
宣德(1426年~1435年),使用10年,是其代号。明宣宗又称宣德皇帝,其文化代表为宣德炉。
朱瞻基从宣德元年(1426年)到三年(1428年)派出一批批的监察官员去视察和改进各省的军事状况。
朱瞻基在宣德三年(1428年)颁布了关于征兵和扣押逃兵的新规定,条款从8条增至19条;四年(1429年)十月,他又增加了旨在清除营私舞弊的条款22条。
这在正统十四年(1449年)土木堡惨败人数远远少于明军的瓦剌蒙古人之手这件事中暴露无遗。
宣德五年(1431年1月),宣宗以以外番多不来朝贡为由,命令郑和再次出航。
返航期间,郑和因劳累过度于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初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去世。船队由太监王景弘率领返航,宣德八年七月初六(1433年7月22日)返回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