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diquge.com

虽然李修安差最后那三十步,终究没能迈过心桥。

但镇元子对此表现颇为满意,评价颇高。

虽如此,镇元子还是提醒道:“徒儿虽天赋不错,但仍有可能道心蒙尘,另,徒儿你虽然五年炼就金丹,却只换了骨,并未换肉,因此虽已入道,却算不得得道。”

“师父,如何才能得道,从而脱胎换骨?”李修安问道。

镇元子答:“待你六转大成,脱去凡胎肉体换得仙躯,方为得道,故徒儿还需勤加修炼,不可骄奢自满,荒废懒怠,从而前功尽弃也。”

李修安点头牢记在心。

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

不知不觉,李修安在观中已修炼了整整一百年。

到此,李修安方才真正了解《九转内丹秘诀》奥妙所在,也终于明白师父说的此道之难。

与此前极速大成不同,李修安足足费了九十九年时间,方才六转大成,而后又用了一年时间彻底消除浊气,以气养肌,阴消凡肉,至此仙肌自生。

有经曰:“玉之有瑕不成真玉,人之凡胎浊骨,不成真人。”

脱去肉胎凡骨,实属不易。

此刻,李修安方真正理解了那句话:“来时凡胎凡骨重,得道身轻体亦轻。”

当年,李修安从心桥坠落,镇元子使了个袖里乾坤把他拉了上来,细细想来,那时李修安未完全脱去凡胎,只怕就连师父也不敢轻易扶他拉他一把。

讲经结束后,镇元子独留下了李修安。

镇元子道:“徒儿,我观你浊气已消,步伐轻盈,想必已经脱去那凡胎肉骨,得了道。”

李修安行了一礼:“师父明鉴。”

镇元子抚须赞赏道:“好,不错,不错,如此徒儿也算勉强踏入了长生之道。”

“有道是:有道无术术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

“徒儿你既已经得道,想从我这学些什么术法?”

李修安没有贸然提出想学的法术,思索后问道:“不知青阳能从师父那习些什么法术?”

毕竟李修安很早就听说过,经不贱卖,道不轻传的道理。

镇元子似乎并不在意,回答道:“我这有起死回生术、变化术、分身术、升天术、腾云术、预知占卜术、符箓术、三味真火术,此外还有那袖里乾坤、神行之术、土遁之术,不知你想学个什么?”

李修安没想到,西游里面的道术种类如此庞杂。

但这么多年的《九转内丹心诀》修炼下来,李修安也深知了一个道理:“术法高低取决于修炼者的法力,法力大小又取决于修炼者的境界,贪多嚼不烂。”

这么多法术中,那变化术三个字李修安听的格外清晰,在他心中也颇有分量。

毕竟变化之术在西游记中的分量太重了,不仅仅是因为习得七十二变的猴子。

当然,袖里乾坤也很不错。

李修安深思熟虑后,对着镇元子再行一礼,询问道:“师父,不知这变化之术是否是那天罡地煞之术?”

镇元子微微颔首:“然也,有一般天罡数,该三十六般变化;有一般地煞数,该七十二般变化。”

听到这里,李修安怦然心动。

虽然李修安没走非常大道,不需要躲避那三灾。

但七十二般变化的无穷奥妙,可不仅仅只是用来躲三灾。

于是李修安回道:“弟子心中已有选择,求师父传我地煞变化之术。”

镇元子笑道:“果然,你还是心中念念不忘那天罡地煞之术,也罢,不过为师需要提醒你,这天罡地煞之术并不真正以数量多少见高低,二者各有千秋,关键在于习术之人。”

李修安道:“弟子也不多贪,情愿学那地煞之术。”

镇元子道:“既如此,上前来,传与你口诀。”

李修安遂附耳聆听,牢牢记下口诀。

此后,苦修自修自练,如此又花了一百年时间,将七十二般变化,都学成了。

然之后二百年的时间,李修安的修为便停滞不前,难有突破。

尤其是最近时日,可谓诸事不顺。

这日,他独自一人在山上采菇,忽然天色大变,而后一道惊雷直直对着他劈了下来。

幸得李修安习会了地煞变化,反应够快,这才躲过了天雷。

李修安知道这并非什么三灾天雷,但依旧心有余悸感叹道:“当真是雷法无情,差点劈错人了!”

然而,这才仅仅只是开始。

此后,李修安每每外出过山林,要么天雷滚石,要么地陷山洪。

接二连三的出现意外,可谓是走大霉,对于李修安来说槽糕透了。

这还是在李修安看了黄历,算了良辰吉时的情况下,要是发生在他得道之前,只怕早就命已休矣。

俗话说,屋漏偏逢连夜雨,似乎因为流年不顺,再加上修为长期停滞不前,李修安的心态也发生了些微妙的变化。

最近每每打坐修炼,内心深处总有一股说不明道不清的烦躁涌上心头,总是令他隐隐不安。

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李修安的修炼。

如往常一样,今夜李修安闭目打坐修炼,才刚进入状态,内心莫名受到了一种难以言说的外在感应,这让李修安忽然感到内心沉重,仿佛压着一块大石头。

李修安越是想压制这些情绪,内心反而越是纠结,他的思绪如同心猿意马一般,不知道飘到了哪里。

李修安睁开了眼,无奈放弃了继续打坐修炼的想法。

此前的诸多不顺加上内心的不宁,令李修安隐隐怀疑自己无意间,可能沾染了某些不明所以的因果。

但李修安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在五庄观已经修行了几百年,远离尘世久矣,怎么会莫名沾上自己都不知道的因果?

难道说其实是道心出了问题?

毕竟此前镇元子告诉过他,他虽然天赋上士,但未彻底斩断尘心,道心并不稳。

且自己走的是性命双修之路,但这么多年来,他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修命之上。

李修安不自觉陷入了胡思乱想之中,但始终没能想出个所以然。

不知不觉,夜已过半,屋外万籁俱寂。

李修安叹了口气,吹了灯,上床休息。

明日还是去请教师傅吧!

.....

迷迷糊糊中,李修安做了个梦。

他已经好久没有做过梦了,上一次做梦的时候还是来到五庄观的第一晚。

熟悉的场景、熟悉的癞蛤蟆、熟悉的鹰隼。

只不过这一次在梦中,身份互换,他成了盘旋在天空的苍鹰。

一只跳出枯井的蛤蟆看着天空,羡慕的请求道:“高高在上的鹰啊,您曾经也是一只井中之蛙,如今一朝得道,我们也想看看这云层之上的天空,您能下来带我们一程吗?”

盘旋在空中的鹰儿长鸣了一声,同意了,而后飞了下来,停在了枯井口。

蛤蟆兴奋的呱呱叫了几声,跳跃到了鹰的身上。

正当李修安准备再次鹰击长空之时,这时,蛤蟆又开口道:“我的徒子徒孙们跟我一样,也想感受下天空的辽阔,你能顺便带带他们吗?”

李修安愣了片刻,正在犹豫中的时候,井底突然又蹿出来一群蛤蟆。

不等李修安开口,便先后一窝蜂跳到了苍鹰的背上。

然这才是这一批,四面八方又涌出来更多的蛤蟆。

非那只蛤蟆的徒子徒孙,却硬是沾亲带故。

看着如同蚂蚁般的蛤蟆,李修安慌了,急忙挥动双翅。

然而后背上的蛤蟆太多了,他拼尽了全力才勉强腾地起飞了起来。

他的两只鹰爪还挂着两大批蛤蟆,以致于他收不起爪子,无法专心飞翔。

此外,他背上的蛤蟆们也并不老实,噗通来蹦跶去。

终于,空中的鹰儿支撑不住,笔直倒下,连带着蛤蟆们摔了个粉身碎骨。

李修安睁开了眼,发现自己竟然飘到了观子外面。

而整个人有一种轻飘飘的感觉,仿佛一阵风都足以吹飞他。

李修安看着四周,懵了。

难道自己在梦游?

这时,来了两个奇怪的人,一白脸,一黑脸,拿着一张批文,上有“李修安”三个字。

走近身,不容分说,欲要给李修安的脖子套上索。

李修安大惊,连连后退了两步,呵斥道:“你们是何人?为何要往我身上套索?我又不是劳什子犯人。”

一人冷笑道:“我们乃地府的勾魂使者,你阳寿已尽,我等特意勾你来也,劝你乖乖就擒。”

另一人也道:“你本一月前就该前往地府,哪知你小子运气太好,躲过了数次死灾,如今地府特批,令我两人前来勾你。”

听闻二人之言,李修安又是一惊,原来前几日的灾厄竟完全是冲着自己来的。

李修安又转念一想,这不对啊。

于是对二位勾魂使道:“两位莫不是弄错了?且不说贫道早已得道,就那贫道闻食的人参果,合该寿命也不止四百四十三。”

使者冷言冷语道:“休得胡言乱语,这阳世间万物有数,生死簿上皆有记载,怎会弄错?”

李修安不服气道:“万一是生死簿上记错了呢?”

李修安心想的是,这在西游记中又不是没有先例,别说记错了,就连偷改命数的都有。

二位勾魂使者闻言大怒,不再废话,祭出铁索,一人抓住一头,摆出阵势,欲强行把李修安带到地府。

李修安自然不会坐以待毙,先是吹了个风咒,拉开两者距离,而后又开始默念口诀,暗暗使出雷法。

就在这时,空中突然传来一道极具震慑力的声音。

“哪来的宵小野鬼,敢欺我徒儿!”

镇元子略举手,一挥拂尘,两个勾魂鬼惨叫一声,被打成了肉酱。

见是师父来了,李修安大喜,对着镇元子拜谢过。

镇元子点头,哼了一声:“两个不知死活的野鬼,瞎了眼的东西,竟敢勾我徒儿的魂魄,我定要去那地府与那十殿阎王说道一番。”

“徒儿,你且回去还魂,随后来大殿找我,随我去一趟那地府!”

李修安点头,返回屋里,魂归自身。

等他再次睁开眼的时候,猛然发现床边围着一群人,皆是熟悉面孔。

见李修安醒来,清风明月一阵欣喜,其他师兄也是松了口气。

李修安不解道:“师兄们为何都围在我床边?”

清风明月这才把整个事情经过说了一遍。

原来,卯时师兄们纷纷起床,唯独不见李修安。

大师兄路过李修安的房间时,发现房间昏暗,屋内全然没有动静。

在外面叫了几声也没有得到回应,以为李修安病了,于是强开了门,点上了灯,这才发现李修安没有了呼吸脉搏,已然如同死人。

山河大师兄大惊,把这一情况告诉了镇元子。

后面便是镇元子赶到。

“原来如此。”李修安点了点头,把两个勾魂鬼的事跟师兄们说了一遍。

众人皆是惊讶不已,而后愤愤不平。

李修安想起了镇元子的话,于是爬了起来,穿好衣服,洗漱一番,来到大殿。

镇元子早已在大殿等候。

“徒儿,准备好了吗?你我前往地府找那十殿阎王问上一问。”

李修安点头,他也想知道为什么自己的寿命只有这么点,这生死簿到底有何别的说法。

镇元子使了个通幽的手段,不多时,师徒二人来到一城边。

李修安抬头观看,那城上有一铁牌,牌上有三个大字:“幽冥界”。

师徒二人驻足观察,守门的一队鬼差忽的走上前来。

“你们是何人?竟敢擅闯幽冥界,尔等还不速速离去。”领头的鬼差大声质问着。

镇元子回答道:“我乃与世同君镇元子,前来找你们冥王问罪。”

“放肆,幽冥地府之地岂容尔等撒野!”鬼差们一拥而上,欲要捉拿二人。

镇元子心胸开阔,待人仁义宽厚,但不代表没有脾气。

既然这些鬼差们不讲道理,镇元子也不废话,稍微使了点手段,鬼差纷纷躺在地上,哭爹喊娘。

刚进城门,又遭刁难,师徒二人都不再做无谓的口舌之争,谁若挡路,那便怪不得他们自讨苦吃了。

一时间,唬得那牛头鬼东躲西藏,马面鬼南奔北跑。

众鬼卒奔上森罗殿,急报:“大王,祸事,祸事!外面有一个老道士领着一个小道士,打将来了!”

慌得那十代冥王急整衣来看,见镇元子师徒二人仙风道骨,一派正气。

即排下班次,应声高叫道:“大仙留名,大仙留名!”

镇元子这才停手,道:“幽冥教主何在?昔日我与他蟠桃大会有所交集,今日一来与老友叙些旧,二来则是要问一问你们十位冥君,何故刁难我徒儿,怎的差人勾我徒儿魂魄?”

听闻此言,十位冥王皆是大惊。

所谓的幽冥教主,指的不是别人,正是地藏王菩萨。

而王母的蟠桃大会那更不用说,上面的名单个个都是三界有头有脸的大人物。

十位冥王怎么也想不到,竟然得罪到了这样的人物。

慌得他们急忙躬身赔礼,而后又差人通报幽冥教主。

.......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