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上你确定不是因为没有像赵佶那样发现美的眼睛?斜眼笑.jpg}
{不是,我是真的觉得很一般!}
{我也看过,大家应该都见过宋徽宗的瘦金体吧?不瞒各位,那些石头也长这样!}
{是的,这些石头集所谓“瘦、透、漏、皱、丑”于一身!}
{等等?前面的也就算了,怎么还有丑啊!}
{这谁知道!}
{可能真的没有这个艺术细菌,我家就在附近,我也觉得很一般!}
{韩世忠!原来韩世忠这个时候就已经开始崭露头角了!}
宋徽宗时期。
明明所有的事情都是按照天幕上说的这般发展的,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原本还很坚强的百姓们眼泪都默默的流下来了。
或许是因为之前没有人心疼他们,现在天幕竟然在指责当今陛下,认为花石纲给他们这些平民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天幕都这么说了,官家是不是就能知错就改了?
花石纲和这些繁重的徭役,是不是就能停了?百姓们黯淡的眼睛中燃起了一束束光亮,
赵佶非常的惶恐。
他在大殿上摔摔打打:“凭什么!朕是大宋的皇帝,难道朕想要点奇石都不行吗?朕是天子,受到供奉不是应该的吗?”
蔡京等人时常跟宋徽宗说这样的话,谎话说的久了,就连编造者自己都相信了。
那些尚且有良心的臣子们冷眼看着御座上发疯的皇帝,在心中默默的摇头:百姓供养皇帝自然是可以的,前提是不能太过分!
刚刚讲过去的唐玄宗李隆基的教训还不够深刻吗?
二十余年的花石纲,四十万的徭役,别说大宋并不强盛,就算是强如大唐,皇帝若昏庸无能、骄奢淫逸,朝代崩塌也不过是顷刻之间!
此时的中原大地上,宋、金、辽并立,宋和辽之间长达百年的和平共处,让宋辽文化兴盛,经济繁荣,但是两国的政治腐败严重,军事上更是一日不如一日。
北宋末年,东北地区的女真部落日渐强大,他们觊觎中原大地的富饶辽阔。
女真兴起的地方,距离北方的辽国要更近些,所以攻打辽国成为了女真族夺取中原地区的第一步。
女真部落联合在一起建立了金国,向中原发起冲锋。
此时的女真族兵强马壮,骁勇善战,而辽国则是日薄西山,孱弱不堪。
女真族人虽然少,但是勇猛的他们很快便攻占了辽的东京辽阳府和上京临潢府。
金国打辽国打的那叫一个顺利,这让北宋的君臣们看到了灭亡辽国,拿回燕云十六州的希望。
啧,赵佶看来还是有点梦想在身上的,虽然日常不干正事,但是北宋历代君王的终极愿望倒是没有忘。
国家之间就是这样,之前宋辽之间交好百年,也敌不过永恒的利益。
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郑允中和童贯二人出使辽国,更加深了辽国弱小不堪的印象,此时的辽国也是民不聊生,辽国人自己都不向着自己的国家了。
辽人马植一心想要封侯拜相,但是在辽国,他根本没有机会,所以在得知宋国有使者到访,兴奋的马植连夜拜见了童贯,为大宋献上了灭辽之策。
童贯等人也知道赵佶的想法,接见马植后大喜,将马植带回了北宋。
马植上书给宋徽宗赵佶,北宋的君臣们分析辽国现在的境况之后,认为此次辽国毫无疑问的会消失在中原大地上。
但是北宋的君臣们自家人也是知道自家事,宋朝什么最严重,那就是三冗问题,“冗官、冗兵、冗费”,北宋的军队确实不少,但是战斗力根本不行!
单凭自己可能还灭不了辽国啊!那他们怎么才能拿回燕云十六州呢?
大聪明的北宋君臣们想到了一个引狼入室的好办法,那就是联金攻辽!!
一个国家不行,那就两个一起上!
宋徽宗赵佶派遣使者乘船渡海,绕过辽国前往东北地区,与金国联盟,密谋一同灭亡辽国。
这个时候北宋只是有这个想法,跟金国之间虽然没有谈拢,但两国的互通有无也带了好处,宋金之间的关系开始突飞猛进。
宋金之间数次互相派遣使者,商议结盟事务,直到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宋金双方终于谈妥了联盟,商定夹攻辽国。
辽国的南京燕京由宋朝攻取,而距离金国更近的中京大定府则是金国负责进攻。
双方在打仗之前就已经商议好了如何瓜分辽国。
燕云地区尽归宋朝,为了补偿金国在地盘上的让步,北宋需要把原来给辽国的岁币,全部转送给金国。
这个联盟被称为海上之盟。
北宋的君臣们想的很好,但是在真正执行这个计划的时候,却出了差错,宋金确实夹攻辽国了,但是由于北宋政治腐败,军队的战斗力低下,所以在进攻辽国燕京的时候,根本就不能战胜辽军。
北宋接连进攻燕京两次均以失败而告终,另一边的金国却高歌猛进,不仅打下了中京大定府,还一路打到了南京燕京。
等到宋金双方的军队一碰面,金国就看出问题来了。
北宋这边乌泱泱的几十万大军,结果一点战斗力都没有,连个小小的燕京都没能拿下来!
金国觉得,可以试探一下宋朝了。
之前商定好要把燕云地区尽数交给宋朝,但那是在宋朝打了胜仗,为辽国灭亡出了一份力的情况下,而现在,整个辽国基本上都是金国打下来的,那凭什么还要按照约定办事呢?
北宋也知道这个盟约继续履行的话,金国那边是要吃亏的,于是宋金之间再次谈判。
金国表示可以把燕京以及燕云地区割让给宋朝,但是宋朝必须要付出代价。
北宋每年都要加付一百万贯作为代税钱,这个钱要随着每年的岁币一起交付给金国。
宣和五年,金国信守承诺,将燕京及所属九州中的西部六州割让给了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