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可惜,这种想法太天真了,这个时候的党争已经不是源于变法是好是坏了,而是两拨人之间无法调和的深层矛盾。
所以两党之间的斗争不仅没有消失,反而越演越烈。
嗯,臣子们都快要打起来了,咱们的皇帝陛下赵佶在干什么呢?
他还在宫中沉迷于书画丹青,琢磨自己的瘦金体呢!
向太后虽然支持守旧派,但是变法派也不是好相与的,所以在建中靖国元年,依附于蔡京的起居郎邓洵武受到了蔡京的指示,想要推蔡京当左相。
邓洵武很聪明,他借鉴了宋哲宗赵煦恢复神宗新法的做法,首创了宋徽宗应该绍述神宗的说法,攻击守旧派的领头羊,左相韩忠彦。
此举得到了执政温益的支持,宋徽宗赵佶也很满意,毕竟本来他是登不上皇位的,但是现在有了继承神宗之治的说法,让他的继位变得更加名正言顺了几分。
赵佶在十一月月末决定采纳邓洵武的建议,并且决定将第二年改为崇宁元年。
这件事意味着守旧派的失利,变法派再次占据上风,之前主张调和矛盾的一系列做法全都白费了功夫。
蔡京是蔡卞的哥哥,蔡卞是非常维护王安石的新法的,但是他的哥哥蔡京却不是。
这次看似是变法派占据了上风,实际上这不过是蔡京本人为自己谋取私利的手段罢了。
毕竟蔡京是一个比章惇还要厉害的投机者。
{守旧派和变法派,这已经不是王安石的新法好不好用的问题了,而是这些官员们都在为自己争权夺利!}
{赵佶感觉就是没有一点自己的想法,向太后说用守旧派,左相就由变法派的章惇变成了守旧派的韩忠彦。}
{大臣们觉得要调和一下双方的矛盾,那就改年号,支持双方握手言和。}
{至少最后一次邓洵武的进言他仔细思考过了!}
{思考什么,思考是不是符合自己的利益,是不是让自己满意吗?}
{这个时候宋徽宗登基也就是个两年?这来来回回守旧派变法派的换了几茬了?翻白眼.jpg}
{赵佶之前根本没有学过为君之道,这个邓洵武可是个大奸臣,他根本就看不出来!}
{依附蔡京,确实好像不怎么样!}
{不止这个人是个奸臣,他爹也是!}
{还有这回事?展开说说?}
{邓洵武的父亲名叫邓绾,宋神宗时期,王安石主持变法,邓绾看王安石得势,就谄媚于王安石,王安石失势被贬,他立马远离,等王安石回到朝堂,他又准备依附王安石。}
{就连宋神宗都下了断言:邓绾操心颇僻,赋性奸回,论事荐人,不循分守。}
{结果邓绾死了,他的儿子邓洵武又来了,赵佶也不听别人的劝告,坚持要用邓洵武,还让他担任了起居郎。}
{嘶,这识人的能力堪忧啊!}
宋神宗时期。
王安石这个时候已经是经过了两次罢相,邓绾这个人也已经被宋神宗处置过了。
宋神宗撇撇嘴,一脸嫌弃的对王安石道:“王相公啊,你看,朕就说这个邓绾不是什么好人!结果这个小兔崽子竟然还坚持要用他的儿子?真真是一点都不像朕!”
宋神宗赵顼抱着自己的六儿子,一脸若有所思,要不还是别让赵佶这小子出生了吧。
可是他也不知道这个赵佶是哪个妃子生的啊?
天幕也真是的,怎么也不说个明白,难道以后要朕都禁欲吗?QAQ他不要啊!
王安石也是经历过邓绾的反复无常的,这种小人,他以及他的家眷再次为官登上高位,对于大宋来说,绝对不是一件好事!
如今守旧派虽然反对新法,但是绝对没有发展到后期那么严重的情况。
他们只是意见不合,并不是要拼个你死我活!
但是现在看来,以后守旧派和支持他变法的变法派,会是水火不容的态势啊!
臣子不和,朝堂也会是一片混乱,怎么会变成这样呢?
尤其是天幕对于章惇的评价,更是让王安石大吃一惊。
章惇一直都是王安石并肩作战的战友,蔡京是他的女婿蔡卞的兄长,蔡家两兄弟明明都是新法的有力支持者,本以为这几人都是大公无私之人,如今看来,这几个人那是各有成算。
尤其是蔡京,很明显不得后人的喜爱啊!
蔡京和章惇已经冷汗连连了,自家人知道自家事,他们现如今支持新法,除了大宋确实要通过改革来富强之外,自己的利益也是被他们考虑在内的,只是看这架势,未来他们的这点小心思一点都没瞒着啊!
未来的我!你是爽了!留下我在这提心吊胆啊!
蔡京这个人,是一个切切实实的墙头草,他初为官的时候,是王安石受到重用,熙宁变法如火如荼的时候,所以他是坚定的变法派,而后,王安石被罢相,守旧派的司马光上台,他又去巴结司马光。
蔡京能够五天之内就将新法中的役法完全转变回来,成为司马光眼前的红人。
等到宋哲宗赵煦继位,变法派的章惇为相,再改役法,役法改来改去应该是一件极为麻烦的事情,但是因为蔡京之前便做过这种事情,役法再改回来也是得心应手。
蔡京再次依附章惇。
这种反复无常的来回跳反,让很多人都看清了蔡京的真面目,但是蔡京的工作能力毋庸置疑,周旋在两派之间还能游刃有余。
但是蔡京这种做法也引起了一些正直的臣子们的不满,于是蔡京被弹劾,贬官。
宋徽宗继位之后,蔡京举荐邓洵武为官,邓洵武在宋徽宗赵佶面前拼命的说蔡京的好话,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将蔡京推上了左相之位。
由放逐大臣一跃成为皇帝近臣,大宋左相,蔡京可谓是志得意满。
换了个皇帝,又换了个丞相,所有大宋人的目光都聚集在了这对新上任的君臣身上,期望着他们能够大展身手,有所作为,带领大宋走上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