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馆里有个裱画匠 第126章 后续影响

作者:细语一戏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21 22:49:29
最新网址:www.diquge.com

文字狱最早从秦朝开始,以后各个朝代或多或少的,都会出现一点。

但论数量最多、规模最大、杀人最多、持续时间最久的当属清朝了。

清朝入关后推行剃发易服政策,遭到当时百姓的强烈抵抗。

清朝号称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如果不听从朝廷的号令,便会展开大肆屠杀。

大多数百姓恨透了当时的满清朝廷。

那个年代的文化学者们,也都怀念之前的大明帝国。

他们的文字中流露出对前朝的怀念和尊敬。

在那个时间。

南方还有明朝政权,仍旧有明朝的皇帝和政府。

很多明朝旧臣,招兵买马,江湖中也有很多团体支持南明皇帝,想要推翻清朝,到处充满着反清复明的思想。

清朝立朝后的的第一起文字狱,与科考有关。

此案发生在顺治二年。

这一年的乡

试,也是清朝立朝以来举行的第一次科举考试。

考试进行得很顺利,结束后发现了问题,

一个河

南中举者把“皇叔父多尔衮“写成了“王叔父多尔衮“

。

这事若是在现在,最多当错别字处理,大不了给零分,

但在当时的罪名就大了,

是对摄政王

多尔衮的“大不敬“,

除了考生被治罪,主考官欧阳蒸和吕云藻都倒了霉,先是被革职,然后交刑

部处理。

康熙初年,还在四大臣辅政时期,就发生了清代文字狱史上的第一桩大案--庄廷陇《明史》案。

金庸封笔武侠小说《鹿鼎记》就是以此案作为背景故事展开。

庄廷陇本是浙江湖州富豪庄允诚之子,明末入选国子监,但后来因病双目失明。

庄廷陇有感于左丘明失明后写《国语》的事迹,也想创作一部传世之作。

他用1000两白银买到朱国桢撰写的《明史》稿本,又出资请到一批江浙名士补写了崇祯朝和南明的史事,成书后名为《明史》。

书中奉南明的弘光、隆武、永历政权为正朔。

不尊清朝祖先,称努尔哈赤为建州都督,直呼其名。

不使用清朝年号,而用明朝年号。

对降清的明朝将领称为“叛贼”

字里行间流露哀悼故国之情。

这时候有一个重要的无赖出现了,因贪污被革职的吴之荣。

吴之荣知道了庄家写《明史》,就想用这个借口,说庄廷陇对清朝不尊,而讹诈庄廷陇的后人。

最后讹诈不成,他就立马向朝廷告发了此事。

此时,庄廷陇已经去世了,但他竟然还是被清算。

先是被掘墓,然后他的尸体被挖出来当众鞭尸,挫骨扬灰。

他的父亲也被捕,死于刑部大狱。

此案株连甚众,凡为该书作序、校补、刻印、编撰的人,以及家族中15岁以上的子侄。

共70人被斩立决,而被流放的更是多达数百人。

其中有很多人和此事根本就是毫无关系,

庄家为了提高此书的知名度,在作者中加了很多当时的名仕的名字。

其实这些人根本不知情,还有目不识丁的搬运工之类的,都惨遭杀害。

在这之后清朝文字狱愈演愈烈,到乾隆时期达到巅峰。

乾隆在位60年,文字狱多达一百三十余起。

被冤杀的人不计其数,下场一个比一个惨。

乾隆时期发生的文字狱,所针对的对象已不再有特定范围。

康熙时期的文字狱所针对的是知识分子。

雍正朝喜欢大造声势、加以威慑,

那么乾隆则把矛头指向了整个社会,手段也更加恶劣。

翰林胡中藻因为一句“一把心肠论浊清”,就被判罪。

不仅仅是这些书写者,就连一些负责刊印的人,也受到过牵连。

当时有个名叫毛重倬的私人出版家,出了不少书,一直平安无事,

却被一个国史院大学士害了。

因为在毛重倬出版的书里发现有“悖谬荒唐,显违功令“的文字。

那些文字有多“荒唐“呢?

比如在《制艺序》里,他发现只写了丁亥干支,而没有顺治的年号。

对出版人来说,这也许仅仅是个疏忽。

但在那时却是“目无本朝,阳顺阴违“的大罪,

这个大学士不知是出于公心还是私心,反正如获至宝地立即上疏,求皇帝给他们定罪。

胥庭清、史树骏、缪慧远等发起编书的有关人员一个也没落下,

“皆置于法”。

从此以后,朝廷制定了一个言论审查制度,

经书诗词之类的,必须经过政府指定的官员审查、校阅才准出版发行,其他杂书禁止出版。

而这样的文字狱案在乾隆朝的文字狱中还有很多。

正是因为这种大规模的、惨烈的文字狱,禁固了文人的思想,阻碍了文化的发展。

在我们现代人的认知与审视下。

其实大家都明白,

想通过一些文字,来限制大家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是不可取的。

当人们因为害怕说错某个字,或者某句话。

而不敢说话的时候,才是最悲哀的。

而这一次事件,王佑檬犯的这个错。

其实就是不注意用词,没有表达清楚用词的重要性

她确实是忽略了普通大众,对于三皇五帝这类知识的认知程度。

简略的提了一句发明者是谁。

而恰巧“天皇”这个词语。

又确实会触犯到很多某些人不舒服点上。

不得不说,小曰本在文化的入qin这一点上,确实是成功了。

他们已经让我们忘记了,“天皇”这个词,是我们的历史人物,最先使用的。

现在这个词语与某个傀儡进行绑定。

那么作为文化工作者,再使用这个词语的时候,也确实是要留神几分的。

王佑檬是有错。

甚至李天佑没仔细检查,他也有错。

但是这些问题,不是什么原则性的问题。

不能用来引导网上的吃瓜群众,去攻击他们。

作为一个文案编辑,

要对自己的所写的每一句话,都要负起责任来。

这些文字要经得起反复推敲。

保证让其他的人看见,不会引起什么奇怪思想,才是最好的。

王佑檬还需要时间,慢慢的,一点点去历练。

她还有很多的机会。

在各种渠道上去畅所欲言。

远的不说,就拿她之前做春季系列活动的时候,对着镜头直播来说。

如果这姑娘,说话不过脑子,讲的东西不经过细致的琢磨。

一旦有坏人,引导她讲一些不能说的话。

或者聊到一些敏感话题。

那么等着这小姑娘的,轻则就是短期封禁直播间,重则被人录屏做切片,然后追责。

这些都不是一个小丫头能承受的。

直播都尚且如此,那么影响更为广泛的文字呢?

所以这也是给王佑檬敲了一个警钟。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