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馆里有个裱画匠 第120章 南北方风格差异

作者:细语一戏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21 22:49:29
最新网址:www.diquge.com

师叔给李天佑打电话的时候,他正在给王佑檬改第三期的防骗宣传公众号推文。

小老头那么远,从其他省份,千里迢迢的把这老瘸子挖了回来。

李天佑匆匆帮小徒弟改了一遍稿子,他就赶忙过去了。

“不用拜他,不用尊称,学了多少就是多少,一切都是他欠我的。”

师父撇着嘴。

好像这老瘸子得罪他了一样。

老瘸子也是嘿嘿光笑。

对着李天佑也是笑眯眯的点头。

询问了一遍李天佑的国画基础,发现他仅仅只是入门不久的级别。

来之前师叔可能也交代过,孩子以后是为了充实鉴定的知识。

所以老瘸子大概也在心里过了一遍,以后教导的方向与类别。

一切从头开始便是。

虽然师叔黑着脸,让李天佑不用尊敬老瘸子。

但是好歹人家要教他知识的。

所以李天佑还是恭恭敬敬的给人家敬了一杯茶。

老瘸子笑眯眯的接过。

自打这天起。

师叔教导他书法知识。

老瘸子教导他国画知识。

两人都是由浅入深,一点点从头开始教。

李天佑瞬间就觉得自己时间,开始变得不够了。

每天的生活,也变得特别紧凑。

......

老瘸子喜欢抽旱烟。

这跟李天佑他姥爷一个习惯。

小小的画室里,弥漫着浓浓的旱烟味道。

闻不惯的人,光是闻见这气味,就要打喷嚏、头发晕。

但是李天佑几岁就在姥爷怀里各种摸爬滚打的人。

那“烟龄”可是几十年的。

不但不觉得呛,而且还很熟悉这种环境一样。

如鱼得水的。

今天老瘸子就是拿了几幅比较有代表性的画作。

着重的给李天佑讲述,就是在我国,不同的地区,南北差异造成的风格变化。

前面有说过。

李天佑的师父和师叔,他们这一派,书画鉴定的主要依据是风格和笔墨,

其中笔墨

是关键因素,是核心依据。

而书画的风格包括书画的时代风格、流派风格与

书画家的个人风格,是一种外在的要素。

这些

风格特点反映在书画作品的本身,它包括笔

的艺术水准、结体、造型、构图的技巧和书画

的题材内容,

这就是内在的要素,即书画的

笔墨技法问题。

书画的时代风格、流派风格与书画家的个人风格是书画鉴定重要的要素与依据。

老瘸子多次提到这个“风格”。

那么什么是“风格”呢?

风格,是指艺术作品在整体上呈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独特面貌。

风格不同于一般的艺术特色或创作个性,它是通过艺术品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更为内在和深刻,

从而更为本质地,反映出时代、民族或艺术家个人的思想观念、审美理想、精神气质等内在特征的外部显现。

而形成这种风格不同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地理气候。

地理气候自然环境对于艺术风格往往有直接的影响。

比方说,

我国黄河以北,多重山旷野,山石的形象轮廓多严明刚健,所以形成了北方的金碧辉映与水墨苍劲的山水画派。

而我国长江以南,草木蓊郁,景色多烟云变幻,山川的形象轮廓,多为婉约和柔和,因之发展为水墨淡彩的南方情调。

董源《潇湘图》

范宽《溪山行旅图》

同样是画山水。

南北方的画家,对于山水的描绘,着重点,都不在一个方面上。

南方画家,更喜爱强调水势悠长。

北方画家,更愿意去凸显高山的巍峨。

所以,在很多时候,很多鉴赏大师,只看山水的大致风格,都能断定画家大致是北方人还是南方人。

如果还是个历史上的名人,能大致知道他的籍贯,或者生平。

那么在很大的程度上,也能辅助鉴定师,对于绘画作品的判定。

南方画家,如果突然画起了他不熟悉的北方派系作品。

如果不是有特殊含义,那么其中必然有问题。

这个,就属于懂得原理后。

然后,再进行大量知识积累。

从而通过南北方山水画的风格差异,进行比对的一种办法。

李天佑悉心记录下老瘸子讲述的每一个点。

这个需要他以后自己,慢慢去做积累,别人是帮不了他一点的。

说到这里,老瘸子还额外点出一个观点。

既然提到了南北方差异。

那么必然是要讲到不同地区的风俗习惯差异。

各民族各地域的,风俗习惯的形成,是与自然环境和历史条件密不可分的。

而表现在绘画形式上的不同风格,

又往往是不同风俗习惯的反映。

自古以来,

古代南北方风俗习惯差异主要体现在服饰、饮食、婚姻、节庆活动等方面。

举个例子,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北方服饰差异显著。

南方士大夫中盛行宽衣博带,

而北方则流行具有窄袖、紧身、圆领、开衩等特点的胡服。

随着民族融合的发展,胡服在中原地区成为普遍流行的服装形式,并被汉族服饰所吸收。

此外,南北方鞋类也有所不同,南方盛行穿屐,而北方则流行穿靴。

(木屐)

(皂靴)

所以这些因为南北差异不同,出现在绘画作品中的形象,也是截然不同。

除了这些衣物的显著不同之外。

各地的特色文化形式也是大不相同。

就比如说,

舞狮,古时称“太平乐”,是咱们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

舞狮都有南北之分。

南狮又称醒狮,而北狮则分为“文狮”和“武狮”。

舞狮起源于东汉汉章帝时期。

唐朝时,舞狮运动主要以狮舞的形式作为宫廷娱乐节目供皇帝欣赏,地位极高。

五代十国之后,随着中原移民的南迁,舞狮文化传入岭南地区。

传承这么多年,不论是宫廷、还是民间的记载。

那么多文字与绘画,都有详细的传承。

北狮以写实为基础,造型酷似真狮,狮头较为简单,全身披金黄色毛;

舞狮者的裤子、鞋都会披上毛,看起来就像是惟妙惟肖的狮子,狮头上有红结者为雄狮,有绿结者为雌狮。

(北狮)

南狮造型威猛且更富浪漫主义气息。

狮头以戏曲面谱作鉴,色彩艳丽,制造考究,眼嘴可动。

南狮的狮头还有一只角,传闻以前还用铁做,以应付舞狮时经常出现的武斗。

(南狮)

所以,不仅仅是不同地区会有差异。

不同的风格,也会诞生出不同的文化表演形式差异。

这些传承,不仅仅是通过口口相传。

还会反应在各类叙事类国画上。

只有熟悉这些相关知识的差异,再去看相关的绘画作品,才会更有把握。

所以多多积累相关知识。

这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