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的京城,笼罩在一层薄雾之中,街道上的行人稀少,远处的宫殿轮廓在夜色中若隐若现。
李明坐在客栈的房间内,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目光落在一卷账册上。账册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大晋各地赋税收入,以及商贸往来的情况。
吴越站在一旁,低声道:“少爷,消息已经传开了,太后让您负责商部之事,朝中各方势力都在观望。”
阿牛皱眉:“少爷,今日在朝堂上,陈弘虽未正面反对,但他绝不会轻易让您掌控商贾之事。他手下不少世家出身的官员,必然会从中作梗。”
李明淡然一笑:“既然他们要阻拦,那便先下手为强。”
吴越疑惑:“少爷的意思是?”
李明眯起眼睛,缓缓道:“三日之内,我要让整个京城都知道,商部的成立,势在必行。”
---
翌日,京城酒肆,茶楼,商会之地,皆在议论一事——
朝廷欲设商部,规范商贾,改革赋税。
有人兴奋,有人惶恐,也有人愤怒。
“朝廷终于要承认商贾的地位了吗?”
“哼,承认?不过是想多收税银罢了!”
“可若真能规范商贸,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京城最大的商会——广德商会内,众多商贾齐聚一堂,脸上皆是忧虑之色。
商会会长赵恒目光阴沉,看向坐在上首的一名中年男子:“秦老板,你怎么看?”
秦庄,京城最大的粮行掌柜,冷哼一声:“李明虽在阳城声名鹊起,但京城不是阳城,若他以为能轻易掌控商贾,未免太天真了。”
赵恒皱眉道:“可这次是太后支持,他真能将商部立起来,我们商贾的命脉可就要被朝廷掌控了。”
秦庄目光一冷:“那就让他知道,商贾,也不是任人拿捏的棋子!”
---
与此同时,陈弘府邸。
书房内烛火摇曳,兵部尚书陈弘坐在案前,神情冷峻。
幕僚王策低声道:“大人,李明这次来势汹汹,若真让他掌控商贾,朝廷的税收问题确实能缓解,但对我们来说……并非好事。”
陈弘冷笑:“他李明不过是个商贾,竟想插手朝政?太后扶持他,不过是想制衡我。”
王策沉声道:“那大人的意思是?”
陈弘眯起眼睛:“放出风去,商部不过是朝廷的手段,商贾若不愿受制,便该早做打算。”
王策微微一笑:“属下明白,明日商贾们必然生乱。”
---
第三日,京城商贾聚集在户部衙门前,要求面见张肃。
“我等商贾,每年缴税甚重,如今朝廷又要设商部,这是要彻底剥削我等吗?”
“不错,朝廷既然要管商贾,那我们便要商贾的权利!”
“李明不过一介外来商贾,凭什么决定我们的未来?”
人群激愤,张肃站在衙门台阶上,神色凝重。
此刻,一道声音在人群中响起:“朝廷要收商税,商贾却无官职,无议政之权,难道我们商贾只配被压榨?”
人群一片附和:“不错!若朝廷要收税,就该给我们应有的权力!”
张肃目光微微一变,暗道不妙。这些商贾,竟然借机要与朝廷谈条件!
然而,就在人群即将彻底哗然之际,一道沉稳的声音传来——
“各位何必如此激动?”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李明缓步走来,身着青衫,神色淡然。
赵恒冷笑道:“李公子好大的威风,今日商部之事,可否给我等一个交代?”
李明淡然道:“诸位,商部之设,并非为了剥削,而是为了保障商贾利益。”
秦庄冷哼:“此言何解?”
李明微微一笑:“商部设立,商贾归朝廷管理,但同样,朝廷也会赋予商贾应有的地位。”
他顿了顿,缓缓道:“从今日起,商贾可设立**‘商议堂’**,每年可推选十名代表,入朝面见户部大臣,共商商贸之策。”
众人一愣,随即议论纷纷。
“朝廷……竟然允许商贾参与政事?”
“这可从未有过!”
赵恒目光一沉:“此事,当真?”
李明微微一笑,拿出一封手谕:“这是太后亲笔旨意。”
众人见状,顿时目光变化。
秦庄脸色阴沉,冷冷看着李明:“李公子果然好手段,竟让太后下旨。”
李明淡然一笑:“各位,商部之设,并非坏事,而是新局的开始。”
他目光沉稳,缓缓道:“从今往后,商贾不再只是谋利之人,而是大晋兴国之基。”
众多商贾神色复杂,显然在权衡利弊。
李明没有再多说,只是静静地等待着。
片刻后,赵恒深吸一口气,拱手道:“既如此,我等愿追随李公子,共助大晋。”
众人纷纷点头,局势瞬间逆转。
秦庄脸色阴沉,但也只能拱手道:“李公子,望你说到做到。”
李明微微一笑:“放心,今日只是开始。”
---
深夜,陈弘府邸。
王策急匆匆走入书房:“大人,不好了,李明不知用了什么手段,竟让商贾们接受了商部。”
陈弘脸色阴沉:“他比我想象的,还要难对付。”
王策低声道:“那我们下一步?”
陈弘眼神森冷:“既然他想入局,那便让他知道,朝堂之上,刀剑无眼。”
他缓缓站起身,冷声道:“去安排一下,让他……出点意外。”
夜风吹拂,窗外的烛火微微摇曳,仿佛预示着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