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奋斗在广陵侯府 第67章 兴国大长公主薨 上

作者:帆船居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23 01:14:38
最新网址:www.diquge.com

今晚家中的兄弟姐妹们时间充裕得很,李昭元也就对宴席大干改革,走少量多次的设计,分成三波份量不大但是风格各异的席面,

第二桌席面吃完,大家都有六七分饱,第三桌准备还需要时间,于是又兴致勃勃的怼着窗口看外面。

前世的时候李昭元经常在高楼上俯视城市,无论是日景还是夜景都比今世之人看得多,他把窗户让给了其他人,和几个兄弟出门如厕,

如厕结束后又不急于回去,沿着廊道慢慢欣赏樊楼内部的结构装饰和节目。很巧的就遇上了准备下楼离开的顾廷煜。

顾廷煜回头借着鲲脂灯光惊喜的说“是你”

李昭元笑嘻嘻“不错,正是我,顾小侯爷这是孤芳自赏还是等候佳人?”

顾廷煜也笑起来“太公钓鱼,愿上钩者即为佳人”

李昭元身后的李家兄弟扑哧笑出声来。

李昭元也没有不好意思“这位是宁远侯府世子顾廷煜,我南下前在城外的庄子上遇见他家昆仲相谈甚欢。

这是我家二房的兄长李昭恤,这是我同父哥哥李昭亮。”

李昭恤和李昭亮都叉手问好“见过顾小侯爷”

顾廷煜叉手还礼“宁远侯府顾廷煜见过昭恤兄,昭亮兄”

李昭元又问“顾兄今日在此是有局?”

顾廷煜说“正是,不过廷煜不胜酒力,已经告辞而出,正要离去”

李昭元“不胜酒力?那身体可好?”

上次回家后,家里人就和他说了一些宁远侯府的事情,所以李昭元知道顾廷煜的身体一直不停药。

顾廷煜自嘲“各家的兄弟们都是来此买醉,我独自一人不饮不酌,坏人雅兴,何必多留呢?”

李昭元喜道“原是如此,这可巧了,今日我家兄弟姐妹出外游赏,晚间就在樊楼用餐,

因是家中人,都是用些时鲜饮子,廷煜还是去我们那里再吃一点垫垫肚子吧。”

李昭恤李昭亮也招呼“顾小侯爷若是不着急,正好与我们凑成一桌,

这樊楼上下几百桌,大约就是我们房间不曾饮酒作乐。可不就是缘分吗”

顾廷煜露出犹豫之色,李昭元上前就拉住他

“走走走,大丈夫婆婆妈妈成何体统。吃顿饭还瞻前顾后,何为大丈夫”

顾廷煜这个人城府深归深,终究才十岁,又因为身体病弱,越发不希望别人觉得他身子差,

李昭元把吃饭上升到大丈夫小丈夫的程度,精准的激发出他的心气

“昭元贤弟教训的是,我着相了,这就叨扰诸位贤弟兄。”

李家兄弟高兴的带着顾廷煜回包房。

一开门,一群少男少女在房中玩耍,新的席面还没有上齐。

顾廷煜看到李昭元有这么多兄弟姐妹,心中竟然闪过一丝羡慕,

这段时间他们宁远侯府的人丁可就差了许多,二房三房的长辈不知何故很少来侯府,

那边的兄弟姐妹们并不熟悉贴心。

四房五房的长辈做派不讨喜,孩子们年纪幼小不经事,以至于找来找去只有老二廷烨可以带着玩耍。

见到陌生人进来,李家的公子小姐们赶紧起身,因为顾廷煜才十岁,还没有到男女大防的年纪,

李昭元才敢大方的带他一起玩,要是再长三岁,为了姐妹们名声着想,就只能带着顾廷煜出去吃路边摊了。

一番繁琐的通名答礼之后,樊楼那边又给加了座,顾廷煜挨着李昭元坐下,

李昭元给他倒了一杯樊楼配方的紫苏饮子

“樊楼出品果然不凡,紫苏饮子我也喝过几十家,未有如樊楼的配方让人印象深刻”

顾廷煜说“樊楼这类正店在吃食上一向是精益求精,

有时候为了优良配方不惜一掷千金,这才能牢牢把握住大周正店第一把交椅。

据说他们还养着一堆名厨和著名茶娘,每岁都要推陈出新创造新菜式新饮子,

甚至有采风使行走大周各地名城,探寻美味发掘人才带回汴京,

全天下也只有煌煌大周才有这般富贵气象”

李昭元点头“哎呀,这么说来,这正店经营也是极不简单,

既要眼前精益求精又要着眼长远发掘人才选拔优劣,

感觉正店的东家应该去中书省参知政事才对。

我看樊楼做事的态度比中书省靠谱多了”

听到李昭元把樊楼与中书省对比,顾廷煜想了想,竟然点点头

“好像还真是如此,樊楼的东家事先勤于准备,

每日组织又足够周到,无论客人何时来,来多少人都能安排得妥妥当当,

几百道当季菜肴什么时候都有新鲜货可用,还能着眼长远选拔考评人才,

主动吸纳外面的才智之士,这样的人才经营一座正店着实可惜了。

要不要你我联手上书向陛下推荐这位大才?”

李昭元没好气“顾兄何必逗我开心,樊楼这样的名店,

东家是谁连官家都知道,甚至熟识,哪里轮得找我这样的小孩子举荐。

人家不去做宰相自然有不去的道理。来来来吃一口乳鸽,这可是大补名菜”

顾廷煜举杯“哈哈哈,为兄该罚,认罚。

还未请教贤弟,此番出京贤弟据说是威风凛凛,

还不快快把一些趣事讲来。为兄可是等了好久”

身边的几个兄弟也起哄

“昭元撇下我们一个人去风光,还不快快讲一些路上的事给我们开开眼”,

兄弟们起哄了,姐姐李静嫣带头女生圈子也起哄。

李昭元张张嘴想一下“哎呀,就是从早忙到昏黑,能有什么趣事。

倒是每个庄上都有我家长辈留下的事迹,各个庄子的老人与我讲了好多,

脑子都灌满了,既然大家想听,我就讲一些吧”

第三桌席面虽然精湛,也不耽误大家听故事,

这个年纪别的也做不了,只有故事会是同时适应男女的组织形式了。

李昭元清清嗓子“那就讲一段我们家范叔爷爷带着建功叔叔讨平淮水水寇的故事吧......”

与很多大家族一样,每一代李家兄弟都是有分工的,

李范虽然在军中有职位,得益于大周军将管理的松散,

同一个位置上安排了好几个将领蹲坑,

非战时军队真正的管理权是在兵部和枢密院派下来的各级小武臣。

至于将领们怎么在非战时保留自己的军事素养,怎么锻炼指挥能力,

那就随缘吧,官家不想管这种小事,反正打输了你不自杀就搞你全家。

李范是李勤那一辈兄弟中年纪最小的,自然也就被大长公主更加宠爱,性子最是跳脱,

在通过李定地狱般的特训试炼后根据本人愿望,

顺利的担任躺平养老著称的军职,然后坚定的跑到江湖上锻炼去了。

大周时代的江湖不存在什么名门正派,也不存在正魔两道,

黑白势力都要匍匐在官府之下,甚至匍匐在各个勋贵将门淫威之下。

不会有什么大侠蹦出来大喊一声“狗官,某今日行侠仗义,劫富济贫!”

为什么呢?你看广陵侯府在大江南北那两千几百家庄子就知道了,

哦,加上这些年分家出去的李氏子孙掌握的庄田数量,早就突破三千座了,

更不用说那些托庇于广陵侯府的旧部名下还有大把的田产物业,

一个侯府的帖子过去没有不尽心办事的。

你说这种庞然大物之下还有门派什么事?

哪个门派能在乡野立足?你觉得这就是全部了?

巧了隔壁江都侯府的规模也不遑多让,

两大李姓侯府在江湖上那就是超级加倍的效果,

得罪了方丈跑不出少室山,得罪了侯府你就是跳海都有舰队追杀你。

至于那些想要占山为王的势力,这不是巧了吗,能住人的山都被勋贵们分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