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唐的屁事 第17章 高端路线

作者:弓口长十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2-21 21:42:45
最新网址:www.diquge.com

几天的试验之后,第一批高度酒终于成功蒸馏出来。李逸看着那一坛清亮、醇厚的烈酒,闻到酒香中透出的辛辣与浓郁,不由得感到心满意足。他兴致高涨,特意挑了两坛封得严严实实的,打算亲自带去陈府,与陈通商议下一步的计划。

陈府内,书房的暖色光影中,陈通将李逸带来的高度白酒倒入玉盏之中,酒液泛着清澈的光泽,幽香四溢。陈通轻轻抿了一口,酒的烈性在唇舌间瞬间炸开,随即下咽,一股浓烈的热流直冲胸腹,涌上心田。他放下酒盏,抬头满是惊叹地望向李逸,压低了声音:“贤侄,这可是上等烈酒!若让长安的富贾贵胄们知道,必然争相疯抢。”

李逸微微一笑,接着道:“伯父说得极是,这酒不同于长安现有的低度酒,烈却不灼,醇香绵长,别有一番滋味。我思来想去,若在长安推出高档烈酒,必定会有市场,但名字也要响亮才行。”

陈通捋须沉思片刻,赞赏地道:“此酒浓烈如火焰,却又澄亮如金。既如此,便叫它‘金焰烧’如何?既高贵又豪放,正好契合这酒的气韵。”

李逸一听,顿觉这个名字贴切有力,不由拍手道:“妙极!这个名字听起来就令人想尝一口,伯父果然眼光独到。”二人会心一笑,气氛更加融洽。

随后开始谈及价格,陈通有些迟疑,接着开口道:“长安的富贾云集,家财万贯的名士、商户不在少数。一般的酒每坛不过几百文,可这‘金焰烧’酒质稀罕且制法独特,定价可不低。我建议,每坛定价五十两银子起,专供长安几家顶级酒楼、青楼,再造出限量的概念,价格才能更上几层楼。”

李逸笑了笑,赞同地点头:“伯父高见。如今唐朝虽不缺佳酿,但如此烈性又有品味的酒尚无先例,物以稀为贵,定价高些,反倒更显品位。只要做出限量,就会吸引那些富家贵人争相抢购。”果然古人也是懂饥饿营销的,现代人并不比古代人聪明啊,只是现代人的知识积累的多了一点。

李逸点头认可。随即,两人开始讨论起长安的酒楼和青楼的分层和市场。陈通思索片刻,介绍道:“长安的酒楼,按档次可分三类。最上等的高端酒楼,不外乎‘龙门堂’和‘蓬莱阁’,这两处不仅接待达官显贵,连些异邦商人和王公也常常光顾。至于青楼,顶级的自然是‘醉红楼’与‘月下香’,客人多为富商与显贵,其中许多豪门公子哥儿都常在此流连。”

李逸仔细听完,接着问道:“伯父,我们若只供给这几家高端场所,是否能先打出一个局面?而且现在此酒初成,匠人们也需要一段时间熟悉工序,以后才能逐步提高产量。”

陈通会心一笑,说道:“正合我意。此酒若要以奢华名品立足,初期最好限量供给,制造稀缺之感,这样才能让那些有钱人争相品尝。”他接着补充道,“如此一来,倒是可以先邀请‘龙门堂’的刘掌柜和‘醉红楼’的王妈妈过来小聚一番,便于介绍我们的新酒,也算是用个体面的方式打开销路。”

李逸心头一喜,称赞道:“伯父高见!后面就有劳陈伯父了。”

几日后,陈通在府中设宴,刘掌柜和王妈妈一齐应邀到来,酒席间气氛热络。酒过几巡,陈通装作无意般取出“金焰烧”,将封好的酒坛小心开封,为二人斟上满满一盏,淡然道:“这是近来才酿成的,和普通的酒味道有些不同,二位不妨试试。”

刘掌柜与王妈妈端起酒盏,稍一嗅便觉香气扑鼻,又不同于平日的低度酒,香味浓烈。刘掌柜心中一动,小心抿了一口,随即面露惊讶:“此酒烈而不燥,醇香厚重,真是我生平未尝之美味!”一旁的王妈妈也连连点头,露出欣赏之色,眼中放光:“陈兄,此等美酒若是供我醉红楼,必会受到贵人们的追捧。”

听到二人夸赞,陈通微微一笑,乘机说道:“此酒正是近些年费劲心思,精酿制而成,我们特意推出少量,计划只供给几家顶级的酒楼和青楼,以满足贵客需求。不过,初期产量有限,因此暂定只供给‘龙门堂’和‘醉红楼’,每月每家限量十坛。”

两位掌柜一听,顿时兴奋不已,这种奢侈限量的感觉瞬间让他们意识到这是提升店面名气的好机会。刘掌柜兴奋地说:“好!既然如此,那我们龙门堂就先订下十坛,让酒客们一饱口福。”王妈妈也满脸笑容地应承道:“我们醉红楼也不落人后!每月的十坛,也能让楼里的公子哥儿们眼前一亮!”

就这样,陈通与刘掌柜和王妈妈商定了初期限量供货的约定,每月仅供少量,分配给这两家独家销售。过了不久,“金焰烧”便在长安的上流圈子中悄然名声大噪。龙门堂和醉红楼因为“金焰烧”的推出,客流量明显增加,不少达官贵人纷纷慕名前来一尝此等烈性珍酿。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李逸和陈通密切配合,凭借“限量供应”的策略,金焰烧迅速在长安的上层圈子中引起轰动。龙门堂和醉红楼的生意蒸蒸日上,因为有了金焰烧这种独特的酒,常常是人满为患,不少贵人不惜排队,只为品尝这限量珍酿。

不得不说,奢侈品的收益相当可观。每坛酒售价定在五十两银子,每月销出二十坛,龙门堂和醉红楼各得十坛,一个月下来就进账一千两银子。扣除原料和人力的成本,这个月的纯利润大约在八百两银子,暴利啊。

一个月后,李逸和陈通重新审视了金焰烧的生产过程。经过这一段时间的摸索和调整,酿酒技术逐渐稳定下来,出酒的比例也趋于固定。李逸组织的几位家生子在经过反复的操作和适应后,熟练掌握了蒸馏技艺,能够相对高效地控制酒的浓度和出酒量。通过不断调整原料和蒸馏时间,李逸成功将每月的产量稳定到大约一百坛左右,但是并不打算全部拿出去卖掉,初期酿出来的打算卖掉80%,留下20%存年份酒。

正当他们欣喜于收益稳定之际,陈通提出:“既然产量已经稳住,接下来也许可以进一步扩展销路,让更多的高端场所接触到金焰烧。”

李逸点头说道,“可以再寻找一些有潜力的商家,扩展品牌影响力。”

陈通说到,“此时不难,其实随着“金焰烧”渐渐名声大噪,长安其他高端场所如“蓬莱阁”和“月下香”的掌柜们也开始有所耳闻,已经派人来递过话,表达了合作意向。我暂未回复,既然我们今天决定了,我这就约他们的时间。”

然后两人继续商量了一番,决定先开放给这两家,每家先供应十坛,同时对于刚开始就支持的两家每家供应十五坛。这就是五十坛子,另外三十坛备用和机动。还有二十坛封存。

几日后,在蓬莱阁的包间里面,陈通又约了月下香的掌柜,进行详谈。两位掌柜都表示愿意高价采购,并希望能够加入这份限量供应的行列。

陈通故作矜持地表示:“这酒产量低,难以大量供应,但既然两位掌柜有此需求,不妨每月先供应十坛,不过仍需限量供应,且按市价每坛五十两银子,才不至损害‘金焰烧’的独特品质。”几位掌柜欣然同意,丝毫不介意这高昂的价格。

就这样,金焰烧的销售逐渐扩大,形成了长安上层消费场所的“专供烈酒”。在持续限量供应、严格控制价格的策略下,李逸的第一桶金顺利滚动增值。每坛五十两银子,利润四十两,销售八十坛,也就是三千两百两。而李逸作为大股东,分一半,就是每月一千六百两,李逸花不完,根本花不完啊。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