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逸离开之后。现场只留下了刘三亮和侄子刘文享,毕竟是血脉相连,两人很快亲近了起来,刘三亮摸了摸刘文享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文享啊,既然遇上了李逸公子这样的人物,可得好好干活,忠心耿耿地跟着他,莫要辜负了他的厚望。咱们刘家虽然祖上平凡,但只要你有机会出人头地,将来也能为家族争光。”
刘文享郑重地点了点头:“叔叔放心,我会谨遵教诲,努力做好公子交给我的每一件事。”
两人寒暄许久,刘三亮逐一向侄子讲述了家中成员的情况,家里的地址,叮嘱他有空时回家看看,也好让他安心。分别前,刘三亮抬头望了望灯火通明的房间,对侄子做了最后的叮嘱,这才带着依依不舍的心情转身离开。
小厮随后带着刘三亮直至书房门口。推开门,书房内灯火柔和,李逸正在桌边翻阅着几本厚重的书卷。见刘三亮进来,李逸微微抬眼,随即露出一个温和的微笑。
“刘叔,坐吧。”李逸客气地指了指旁边的椅子,语气柔和中带着一丝尊重。
刘三亮不敢怠慢,连忙躬身行礼:“逸公子好。不知道传我过来还有何事。”
李逸微微一笑,挥手示意他不必多礼,缓缓说道:“文享的事宜我已知晓,得知你们相认,心中甚感欣慰。你们相隔多年,又血脉相连,着实难得。文享日后跟着我,我有意将他培养为我身边的左膀右臂,所以想与刘叔多了解几分,也能让咱们之间多些信任。”
听了李逸的话,刘三亮心中略有不安,却仍不失恭敬地回答:“公子高看了文享,那是他的福气。只是我不过一介狱卒,虽然没什么大本事,但是如果公子有所吩咐,我定当竭尽全力。”
李逸微微颔首,语气依旧平和:“其实,我对你的过往还知之不多,只知你曾为隋朝效力,后又被遣至万年县为狱卒。这样,刘叔不妨详细说说你的经历。”
刘三亮犹豫片刻,抬头道:“既然公子问起,我也不敢隐瞒。当年我在家乡参军,那时隋朝正值动荡,家中人多口杂,我无奈下投军报国,入伍之初便被分到了宇文大将军麾下,算得上是将军嫡系之一。”
说到这里,刘三亮眼中浮现一抹复杂的神情:“宇文将军是当时有名的战将,对我们这些下属真是如同兄弟,待我们极好。每逢节日他总是宴请犒赏,战时更是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平时最不喜欢浪费东西,往往碗里的每一粒米,他都要吃干净。有大将军的命令,我们什么都敢。正因如此,我等与将军便也情谊深厚。后来,我在战场上因负重伤,被将军安排到了后方,做了长安县的牢头。”
他轻轻叹息了一声,似乎回忆起那些峥嵘岁月:“隋朝末年动乱不止,长安城里人心惶惶。可惜天命难违,隋朝终究还是没落了,唐军攻入长安,我们这些老隋军都被遣散或收编。因我并未在战场上与唐军交手,便得以留下性命,被安置到万年县,做个狱卒,苟且偷生。”
李逸听着,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原来如此。隋末那几年天下动荡,确实是令人唏嘘。既然你为旧部将领效力多年,也算忠义之人。如今在万年县做狱卒,算是安身立命,倒也未尝不好。”然后忽然觉得不对啊,这个台词有点熟悉啊,不浪费粮食,吃干净每一粒米,有大将军的命令,什么都敢。心说,那后面就该排队了。
刘三亮低垂着头,语气中带着一丝难以言明的愧疚:“我能活下来已是幸运,然而因旧日恩情,曾立誓誓死追随将军。可惜天命难违,现如今家破国亡,而我却苟且存活,心中难免有些惭愧。”
李逸略微沉思,心中隐隐为刘三亮的忠诚而动容,果然古代的忠诚都是因为上位者给的多,随后微微一笑道:“刘叔忠义可嘉。文享既是你的亲侄子,我必会悉心照顾。如今在这长安城中,你若有任何难处,尽可告诉我,或许我能助你一二。”
刘三亮不禁有些犹豫,沉默片刻后,终于说道:“逸公子,其实我也有一桩隐忧。只是不知公子是否愿意帮我,若是为难,老奴也不敢勉强。”
李逸微微一笑,眼神中透出一丝好奇:“刘叔尽管直言。”
刘三亮心一横,抬起头来缓缓说道:“我当年跟随宇文将军,成为将军嫡系不下,身为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而大将军对我们也是极好,有福同当,所以我参加过排队事件(不能说,懂得都懂),次日遇到劫囚,我也是在那天负伤严重,几乎死掉。然后大将军把我安置回来,然后我结婚生子。买了小宅子,在长安安定了下来。当年的排队之人,据我所知都已经不在人世,但是难免有其他人知道此事。现在秦将军已经贵为翼国公,如果知晓我仍然在世,想要我命的话,怕是易如反掌。我本也是死不足惜,但是现在妻儿和侄子怕是要被我所累了。”
李逸恶趣味的想了一下,花点钱不行吗,非要这么刺激的!口头安慰了一下“刘叔先不必多虑,此事暂且保密,我也不会对任何人提起。”忽然想到将来武德九年的那一晚,好像有个机遇,于是问到,“不知你对长安县衙还熟悉吗,如果有机会,将你调回长安县衙,你觉得怎么样?”
刘三亮问到:“虽然我已经调到了万年县,但是对长安县衙也还熟悉,毕竟在那里工作了那么久,而且故旧也还在。不知公子可是有事情吩咐我去做?”
李逸见状,略微思忖道:“眼下并无事要你去做,只是想离近一些方便走动。刘叔回去与家人告知一声,准备好一些,待时机一到,我会向雍州府衙打点安排。”
刘三亮虽然不清楚为什么,但是既然公子这么说,必然是有好处。而且对长安县的大牢还更熟悉一些。随后向李逸再次答谢。然后两人告别。
告别后,刘三亮缓缓走出书房,向家中走去。回到家中,刘三亮轻轻推开门,看到妻子正坐在桌前,神色带着几分焦虑。他放下手中的包袱,坐在妻子身边,轻声说道:“有惊无险。”然后将来龙去脉简单说了一下。当然排队事件肯定不能说,有些事不能跟老婆说,打死都不能。
另外一边,在刘三亮离开之后,李逸开始思考起来,丢啊,天宝大将军真是牛X,真是我辈楷模,怪不得都说要誓死追随天宝大将军,真是舍得给啊,虽然慷的是老秦之慨。
忽然李逸想起来现代的一个段子,很多老板、或者大小领导们,经常觉得手下的人没有奉献精神,不知道什么是忠诚,处处斤斤计较。他们觉得人心不古了,古人都以忠诚为美德,甚至不惜生命的去执行任务,甚至刺杀和造反都可以做。因为他们觉得死士换到到现代,每个月五千工资,随时待命,没有任务就要被当狗一样训斥,动不动还有成绩考核。而历史上的死士,五星级酒店长包房,白吃白喝白住,配台帕拉梅拉,日常活动喝酒钓鱼打球,24小时管家服务,一个月好几万的零花钱,家庭方面也完全不用担心,父母有专职护工,孩子上的是最好的学校,一年到头都没几个活要干。老板见到你只问你最近的服务好不好,过得开不开心。这样的条件下,某天老板忽然找到你,说他遇到个坎,但是身边信任的人只有你一个,如果你不去,他可能有灭顶之灾,如果你去了,那他就平安无事,并且他承诺,如果你出事了,他会给你的父母养老送终,保你的后代前途无忧。这种情况,你去不去呢?
所以李逸想到,以后如果要培养手下,一定要向天宝大将军学习,当然强迫是不对的,不能全学,可以花点钱。但是现在李逸没有钱啊,现在住的宅子还是秦王给的,也会按月给点钱,但是本就捉襟见肘啊,现在又来了5个人,要培养起来,要花钱的事情就更多了,要想办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