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文官那边怎么样了?”
魏无缺随口问道。
这几天他基本上都在打仗,对朝廷的这些文官还从未有过交涉,自然不知道他们是个什么态度。
“回陛下,明日所有的朝廷官员都会来参加登基大典,并且大周所有的军队将领,我们也提前通知到了。”
“他们明日肯定也会到场的!”
在看到百万人的尸体后,相信这些军队将领不会再敢忤逆魏无缺的旨意。
“那就好。”
魏无缺满意的点点头。
这些人识相最好,不识相问题也不大,无非就是腾出手来收拾一番。
“明日就是陛下登基大典的日子,还请陛下早日休息,老奴先行告退!”
王承恩行礼道。
魏无缺点点头。
这几天他干了不少大事,确实是有些疲惫了。
命宫女更衣后,便准备好好休息一晚。
明日起,他便是真正的大周之主。
想来魏无缺还有些激动,不知自己登基后这个世界会发生什么变化。
……
当夜。
明月当空。
丞相府中。
大周朝数十个重要官员,汇聚一堂。
只是,这堂中的气氛有些静默。
“丞相,先帝难道真的有遗诏?”
过了许久,御史宋忠忍不住开口问道。
“是。”
丞相杨文杰沉吟着点了点头。
“那我们真要在一年内,不彻底交出官力?”
太尉李千皱眉道。
此事,关系重大。
天地皆有气,为帝王者拥有龙气。
龙气的浓郁程度,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国运。
就连魏无缺也不清楚,龙气的浓郁程度除去传承外,还取决于“三力”。
所谓三力,也就是将力,官力、民力。
顾名思义,将力指的也就是武将的忠心,在这之前都是通过兵符控制。
民力,由百姓决定,皇帝是否受百姓爱戴,是否能得民心。
至于官力,也就是由官员决定。
龙气,考究的是天时地利人和。
天地传承,也就是天时。
所在国家,也就是地利。
三力,也就是人和。
总的来说,只有天时地利人和越统一,皇帝的龙气才会越强。
龙气,也就影响着国运。
对于太尉李千的问题,丞相杨文杰沉默了。
他的内心,同样也很纠结。
跟随皇帝多年,他肯定是有忠心的。
但魏无缺已经继承大统,并已经坐稳皇位,按道理讲,杨文杰应该是要忠于新帝的。
只是,先帝恐怕是……
“丞相,你要想清楚,这新帝可不是一般人,他的手段我们都是见识过的,凡是不从他的,基本上都已经被杀了!”
“如若我们不交出官力,只怕……”
就在此时,御史宋忠说道。
此话一出,众人立马联想到了今日京城外尸山血海的一幕。
几万具尸体堆积在那,直到现在都还没有清理。
想到这,三人都不由倒了一口凉气。
若是忤逆新帝之意,只怕他们的下场也是如此。
“丞相,竟然先帝已经离去,那我们理应把官力交给新帝。”
随即,座下官员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对,我们忠于的是大周,谁在位,我们便效忠谁!”
“请恕下官直言,既然先帝已经逝去,那我们就应该全心全意的侍奉新帝,官力自然也是要交的。”
“只是……先帝让我们这么做,到底是为了什么?”
“事已至此,来不及想那么多了,还是把官力交了吧!”
“对,我赞成!”
很快,座下官员纷纷赞同。
“丞相你是百官之首,还请你决断!”
太尉宋忠直言道。
丞相杨文杰思索片刻,轻叹口气道:
“明日,大家看老夫形事便可。”
在他的印象当中,三皇子魏无缺乃是出了名的废物皇子。
但经过这几天的了解他才发现,三皇子这么多年一直在蛰伏,绝非明面上表现的那般无能。
即便是杨文杰,也无法现在就下定主意。
明日,就是文官和这位新帝的第一次交锋。
杨文杰打算试一下这位新帝,而后再做决断
“好!”
“那就全听丞相安排!”
听到杨文杰这样说,一众官员心里也都有了底。
拱手后,接班离开了丞相府。
待一众官员走后,御史宋忠却是留了下来。
“宋御史,不知还有何事?”
杨文杰见留下来的宋忠,不由问道。
“我留下来,是为了问丞相大人一个问题。”
宋忠回道。
御史,职责便在于监察百官。
他留在这里,自然是看出了一些东西。
“说吧。”
杨文杰问道。
“丞相大人,有些话就不必我说的那么明了吧?”
御史宋忠看着杨文杰道。
“你的问题,请恕老夫无法回答。”
杨文杰皱眉道。
宋忠这样说,问的自然是关于先帝的事。
但实际上,就连他也不知道答案。
即便是猜到了,也不敢随意乱说,只能加装不知道。
御史宋忠沉声道:
“不知可否看一眼先帝的密诏!”
杨文杰闻言,有些犹豫。
“罢了。”
过了半晌,杨文叹息一声,还是从衣袖中拿出一金色的卷轴,递给了宋忠。
宋忠结果卷轴,缓缓摊开一看。
只一眼,他就神色剧变。
宋忠深吸口气,将卷轴重新合上。
御史需为帝王记录史册,所以拥有特殊的御史之眼。
通过密诏上残留的龙气,宋忠能看出很多寻常人看不到的东西。
只看了一眼,宋忠便明白了个大概。
“看到了什么?”
杨文杰问道。
宋忠摇摇头,轻叹口气:
“你早就知道答案,何必问我?”
杨文杰闻言,只得苦笑一声。
其实他一直知道答案,只是不愿意承认罢了。
但现在事情已经确凿,他没办法再装作不知道了。
看来,先帝确实…没有驾崩。
明日,他将面临更为艰难的选择。
是忠于先帝,还是投靠新帝。
若是选错,必将万劫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