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diquge.com

正月初三。姜哲和爸妈按照习俗,送年。

各地习俗不同,有的地方初二就开始送年。

但不管怎么样,过完正月初三,热闹的过年气氛,气氛渐渐消散。

别墅里重新恢复了往日的安静。

正月初四的上午,一家人收拾卫生。

徐丽一边擦拭厅的摆设,一边说道:“小哲,收拾好了,我们就回去,一个星期没回家,要回去收拾一下。你记得勤打扫。”

姜哲答应一声,停顿片刻之后说道:“妈,你们回去的时候把小卡也带上。”

“你要出去?”徐丽问道。

姜哲说:“我要准备毕业创作。”

“你考研的事情,什么时候准备?”姜益问道:“三四月份能知道成绩吗?”

因为姜哲要考研,所以姜益夫妇也开始打听相关的消息。

姜哲解释接下来的考验流程。

“您说的是国内的考验流程。我需要等学校的邮件和通知。如果需要补充材料,要尽快按要求提交。部份学校,可能会要求面试。

如果收到学校的录取通知后,大概是5月-8月,就准备入学材料,比如办理签证,包括护照、资金证明等。总之,按照领事馆的要求申请留学生签证。”

听到姜哲说起时间安排,姜益夫妇开始想象姜哲准备外出的情景,心情瞬间变得复杂。

两人询问预订机票、安排住宿、欧洲或米国的生活习惯等等事情。

姜哲理解父母的感受,尽可能的把事情往好处说,让父母安心。

“大四的第二学期,主要就是三件事,写论文,毕业创作以及完成考研的后半部分。考研的准备已经做好,您放心吧。”

姜益夫妇听了姜哲的一番解答,这才带着小卡回去。

姜哲带着自己准备的草稿,来到秦教授的家中。

秦教授夫妇正在接待人,他们热情的给起人们介绍姜哲。

这几位人听说过姜哲,态度非常的热情。

等到人离开之后,姜哲拿出了为创作准备的草稿。

“老师,我在假期考虑了一些题材,请您把把关。”

秦教授说道:“去画室,慢慢看。”

两人在画室坐下,秦教授的太太把茶水送进来,然后离开,关门。

姜哲准备的草稿,大部分是素描,速写稿,也有部分水彩稿,还有几张画在油画纸上的油画稿。

秦教授先大概看了一遍。

这些稿子,按题材进行了分类。

一部分是肖像画,一部分是风景画,还有一部分就是姜哲最擅长的群像,描绘生活场景。

先看一种肖像画和风景画之后,秦教授把这两组草稿整理好,放到一边。

用手指在稿子的边缘轻轻点了点。

“你的这些草稿,没问题,其中有一张表现青年女子肖像,特别好。算是稳定的发挥。

不过,你的毕业创作,除了总结之外,还要有提高和突破。

你在大学期间,获得了很多荣誉,可以说,你的名气提升之快,惹人瞩目。

这种提高,有好作用,同时也会引来大家的关注,甚至是妒忌。

你们班的其他同学,拿出这类稿子,作为毕业创作的选题,肯定没有问题。

但是,你选这类的作品作为毕业创作,也许就会有人批评你。

我个人的意见是,风景画和单人肖像这两个方向,你就不要考虑了。

可以当代生活的题材,甚至是有一定历史倾向的题材,或许能有比较好的效果。”

他边说边拿起最后一组稿子。

这些稿子,表现城市居民生活中的种种片段。

购物,休闲,上班或下班的途中;诸多的场景中,有老人,中年人,青年和有学生,以及有不同职业的人物形象。

秦教授看的很仔细。

看完一遍后,从中挑出两幅。

“我看过你的画的那幅表现早市的水彩画。印象深刻。

这一张稿子,表现的是公交车站,不亚于那副早市,这幅稿子,可以考虑继续创作。”

他指着另一幅稿子,说道:“这张表现小商品交易市场,也很好。

你画的这个场景,是改造过之后的现状。

这个小商品交易市场,在上世纪80年代末就出现,那个时候,比现在还热闹。”

姜哲说道:“那时候,我还很小,根本不记得那里。”

秦教授说道:“你不是想过,描绘城市的历史吗。可以找资料看一看。

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提议。

在技法层面,我能给你的指点已经很少。在创作思路上,可以给你一些建议。

简而言之,两个方向,当下的生活与你的经历。”

两人讨论选题方向后,秦教授又问:“论文的方向,想好了吗?”

姜哲摇头:“正在考虑。”

秦教授说道:“我给你一个建议。

你可以把自己在油画表现技巧和造型语言上的探索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选一个具体的内容,展开分析。

写毕业论文,切忌选空洞或者太大的论点与方向。

哪怕是选一个具体的技法,或者材料分析,也很好。”

“谢谢老师,我记住了。”

“你要去找一些资料,已经开始了吗?”

“我已经向美协咨询过。顾倩那答应帮我提申请。”

秦教授指了指那些草稿。“从几幅稿子当中,能看得出来你描绘背景的时候,刻意选了有历史的城市建筑。

既然要用这些形象,就尽可能做到详细明确。”

他向姜哲传授了自己收集分析选用材料的经验后,换了话题。

“申请读研的消息,快来了吧?”

姜哲说道:“应该快来了。”

秦教授说道:“现在,结果还没出来,一切都无从谈起。

如果可以选择,我的建议是,兼顾个人兴趣和专业发展的同时,也要考虑有没有进一步深造的机会,比如读博士。”

姜哲说道:“老师,我学习绘画,真的有必要去读一个博士吗?”

秦教授笑着反问:“你是不是觉得我自己能卖画了?学历已经可有可无了。”

姜哲答道:“我不会停止学习,但是,学习和学历不一样。读博士的事情,我真没想过。”

秦教授笑着说道:“看来,你是真的不太重视学历。

现在,有很多职业画家,特别是一些能卖画,售价还不低的人,没有取得什么过硬的学历。

于是,很多人觉得,学院派和成功的画家,相互冲突,认为学院派的东西,对人的思想是一种束缚。

我倒是觉得,能够束缚你思想的,只有你自己。只要你的思想不被条条框框束缚,所学的知识,就会成为你的助力。

当然,说的容易,做起来难。

我说点具体的情况。

这些年,高校招聘老师的门槛,越来越高,本科生想毕业留校,已经不可能,硕士生也很难。

你们这批人想要进高校当老师,恐怕就需要博士学历。

我给你算了算。你读完研究生,再读博士,然后去高校一边教书一边创作,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姜哲听了秦教授的规划,先表示感谢,然后说道:“老师,我没想过,将来会去教书。”

上一世没这种经历,重生后,能卖画了,这个选择已经可有可无。他可不会为了去教书,而去读博士。

“只是一个建议,有了读博士的经历,也许你的认识,会提高。

如果你想回国内发展,总还是需要一个职业身份。职业画家和高校老师两种身份,在我们的社会认知当中,是有差异的。”

听完秦教授的建议,姜哲再次表示感谢。他保留了自己的想法。

正月初六,大部分的打工人,开始上班。

上午九点,姜哲来到了滨海市美协的办公楼。

走廊里很安静,估计来上班的人不多。

姜哲径直来到顾倩办公室的门口,敲了敲门。

顾倩的声音从里面传出。“请进。”

姜哲推开门。

这是一间面积很的办公室。

两个大文件柜,两张办公桌。

一张办公桌上摆着电脑,另一张办公桌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文件。除此之外,这间办公室只能容下两把椅子,显得非常拥挤。

顾倩正在打扫卫生,看到是姜哲进来了,“这么早就过来了?”

“打扰你工作了。”

“没有。今天就是来报道。”顾倩请姜哲坐下。

“所谓的报道,就是点卯,然后打扫卫生。”

“我帮你。”姜哲准备帮忙,

“不用,你要的东西,我已经准备好了。”顾倩不让姜哲插手。

她找出一摞打印好的申请表格。

姜哲接过表格,看了一眼。

“借阅资料的全部表格,都在这里,大部分的公章,已经盖好,现在还缺一个。等那位同事来了,我领你过去。”顾倩介绍申请手续和表格用途。

听完顾倩的介绍,姜哲才明白,有专业人员的帮忙,有多么重要。

图书馆和档案馆的资料,不是那么容易借阅的。

他以创作城市历史题材作品的理由,进行申请,需要获得文化部门的支持。有了这些这些手续,才可以向档案馆以及图书馆申请借阅。

等待的时间,顾倩陪着姜哲闲聊。

她问起姜哲毕业创作。

姜哲没隐瞒自己毕业创作的选题。

“你这么重视,一定是大作。毕业作品参加毕业展览后,会怎么安排?”

姜哲说:“还没考虑。”

顾倩建议:“如果暂时不参加拍卖,能不能参加协会的展览?”

姜哲说道:“没问题,到时候和画廊协商。”

等到相关部门开始办公,顾倩领着补齐所需的手续,然后陪着姜哲去档案馆和图书馆递交申请。

过程很顺利。

接下来,姜哲可以在申请的时间内,来借阅指定范围的材料。

第一次借阅,他找到了自己少年时代的城市资料。

这些已经有些陈旧的资料,有的是照片,有的是记录。从详细的资料中,可以看到曾经的生活场景,以及各种数据。

这些信息,不能完全在作品中展现,但姜哲觉得,哪怕展现一个简单的物像,也要尽可能的避免错误。

在借阅过程中,姜哲发现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也可以收录进系统资料库中。

系统也会把借阅过程,计入学习积累。

受此鼓励,姜哲加快速度,在指定的时间内,尽可能的多借阅,力求并且把更多的资料录入自己的系统当中。

姜哲几乎每天都泡在档案馆或图书馆中,直到开学报道。

新学期报道的第一天。

姜哲开车带着陈嫣来到学校。

车子停下,陈嫣看到有几个同学从花坛边路过。

她指着一位女生,说道:“你看,她已经定下工作单位了。”

“哪里?”姜哲解开保险带。

“去**艺校。听说已经通过了校考。”陈嫣说道。

姜哲一边检查随身的物品,一边问道:“现在就已经知道结果了?”

陈嫣解释:“她去艺校当模特专业的老师。听说是找了可靠的关系,现在只等办手续了。”

姜哲问:“本科毕业,可以去艺校当老师吗?”

“那是中专职业学校。本科学历已经够了。”

“你怎么知道的这么详细?”

“同学之间传的。”

“不用参加招聘考试吗?”

两个人下车,边聊边走向教学楼。

陈嫣解释,当下很多职业学校的招聘,首先是由学校考核,确定人选后向上级部门申请,最后由上级部门组织招聘。

一路上,陈嫣告诉姜哲,她的同学中,有哪些已经确定了工作单位,还有哪些同学正在准备参加招聘。

本学期的报道,不需要什么手续。

两人在教学楼门前分开,前往各自的教室。

姜哲来到外,听到班里已经有说话声音。

推开门,看到有几位同学聊的热火朝天。

新学期第一次见面,同学之间热情的打招呼。

姜哲放下书包,问道:“我听到你们说,找到什么工作了?”

一位来自周边城市的同学,告诉姜哲,他已经在家乡找到工作。

“恭喜恭喜。什么工作?”姜哲说道。

“到区少年宫,当专业老师,”

“好工作,收入稳定。还有机会发展专业。”姜哲再次恭喜对方。

这位同学急忙谦虚几句,说话时的表情和语气,透露出从容和底气。

(本章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