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森打了一圈儿电话后,坐在那里思考起来。
广州服装厂的确很给力,但是因为距离关系,做出来发到东北的这段时间,恐怕就有眼光独特的人,先一步把衣服做出来了。
速度!
他们缺的就是速度!
要是附近有个服装厂就好了。
就像前世的西柳、五爱大市场一样。
江森越想越觉得很有必要,立刻又拿起电话打给了大山子。
“山哥,刚才忽然想起来一个事儿,你看看在北边儿也开个服装厂怎么样?”
两人电话里说了好一会儿,直到韩三进来,他才挂上电话。
看他带着笑,韩三问道:“有啥好事儿?”
“也算好事儿吧!我打算在东北搞个服装厂,刚跟山哥说完这事儿。”
韩三点点头,坐到他对面,也露出笑容,“森哥,真让你猜中了。”
“什么?”江森愣了一下,他猜测的东西多了,哪一个?
“张贵武!”韩三说,“那孙子走了之后你猜去哪儿了?”
江森一听这话,就明白韩三说他猜中是什么意思了。
“他去找能做衣服的地方去了?”
“宾狗,答对了!”韩三说,“我以为他会找关系去市里的劳保厂呢!”
“劳保厂专门做工作服,棉袄棉裤棉鞋之类的劳保护品,做服装肯定没问题,他没去那儿,能去哪儿?你别告诉我他去了小裁缝铺了。”
“哈哈,你又猜对了!他还真的找了个裁缝铺!海子机灵,装作做衣服的进去了,老板说他没时间,一个大客户才跟他订了上千件衣服。”
江森愕然,反应过来后,爆笑出声,一个劲儿地拍着桌子。
“哈哈……”
韩三也跟着他一起笑着,搞得旁边马干事听到动静过来看,“你们笑什么呢?”
江森指着韩三,“三儿,你跟马哥说,哈哈……”
听完韩三的话后,马干事也跟着笑了起来。
“他脑袋进水了吗?”马干事笑道,“小裁缝铺一天能出多少活儿?等他做好了,我们的衣服早就换了款式了!”
笑够了,江森说:“三儿,你让他们注意点儿,看看明天,不,今天,有没有人过来买衣服,尤其是每个款式都买了一件的人。”
“好,我这就去!哈哈……”
韩三离开了,江森示意马干事坐。
“马哥,我跟你说个事儿!”江森说道,“我跟山哥,哦,就是大山子,记得不?我跟他说想在北方也开个服装厂,最好是大型的,到时候南方和北方同时批发服装,总比我们每次都从广州进货方便。”
马干事虽然一直觉得江森胆子很大,尤其是这次,不仅做生意赚了大钱,还出手就是开公司、建工厂的。
可这些都是围绕着土特产的,换个其他的他就不懂了。
帅强现在盯着厂子改建,都没时间过来。
家具厂派来的人,整天住在酒店里,没事儿也不过来。
所有的生意都很赚钱,江森忽然又提服装厂,这是又闲不住了啊!
“当然可以了,这里别的没有,土地到处都是。要说建个厂,钱主任不又要找你喝酒啊!”
“也是哦!”江森琢磨了一下,“帅强什么时候回来?”
“他?难说!上次我去那边,看他租的那个房子还挺好,就在厂子对面,原来面粉厂家属楼,你要是找他,就让谁去喊一声,那边电话还没通。”
“行,我知道了,晚上把大家都叫回来,商量点儿事儿。”
马干事刚要起身离开,又被江森叫住了。
“马哥,你对劳保厂了解多少?”
马干事又坐了回来,“劳保厂属于市里供应处,专门负责铁路、井下、伐木这些单位供应劳保护品的。怎么了?”
那还是公务员喽!
江森原本听到这个厂的时候,还打算看看能不能买下来或者承包下来。
听到马干事说是市里单位,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没事!我就随口问问。”
晚上,江森没让马嫂子做饭,而是让她去外面饭店订了菜,拿回来吃。
等到其他员工都离开后,帅强回来了,紧接着家具厂负责销售的小刘也到了。
一桌子菜,热气腾腾的,江森招呼大家赶紧坐下。
“坐坐,都自己找地方坐!”他笑道,“吃饭用抢的才香。”
帅强最近没怎么见,都有点儿沧桑感了。
头发也没了发型,皮肤也粗糙了很多,也黑了不少。
“你不是说有事儿吗?”
“边吃边说,啥事儿都没有吃饭重要!”
大家嘻嘻哈哈地围着桌子坐好,互相招呼着开始吃饭。
海子和小利子还是头一次跟这么多领导一起吃饭,都有些放不开。
魏三给他们一个人夹了一个猪蹄,说道:“习惯就好了,他们背着人都这德性!”
江森给他架秧子,“没错没错,我们背后聚在一起就三件事,吃饭喝酒打魏三儿!”
“魏老大!”韩三淡淡地说了一句。
魏三冲他喊:“不许叫我魏老大!”
“知道了,魏老大!”
“韩三,别以为我打不过你就不敢跟你打!”
“你厉害行了吧,魏老大,赶紧吃吧!不吃没了!”
“哈哈……”
大家一顿笑,海子和小利子也放松了下来。
看来,佛爷让他们以后跟着小三爷这件事,没做错。
马嫂子化身老嫂子,给每个人夹菜,添饭,一直很开心地忙活着。
大家闹哄哄地吃得差不多了,江森才开始说正事,不过,也不是用正经开会的语气说的。
“我跟山哥说过了,让他放假回来一趟,看看北边儿哪里合适,再搞个服装厂,以后这里进货就不用每次都从广州发了,太踏马耽误时间。”
“这里不就行吗?”帅强说,“地大物博,地广人稀,要地方有地方,要人有人,你还能帮着上面解决就业问题,他们双手欢迎还来不及呢!”
江森点点头,又看向其他人。
小刘主要是负责家具厂的销售,但是,销售这个活儿,一通百通,只是卖的东西不一样而已,唯一相同的,就是都是跟人打交道的。
他说:“江总,我觉得放在沈城比较合适。”
“哦?说说看!”江森来了兴趣。
他一开始也在想这个问题,是放在这里,还是放在沈城。
小刘有些腼腆,给人的感觉很温和,第一印象就让人过目不忘,和大家古板印象里油腔滑调的销售一点儿不一样。
“沈城算是在京都和哈城之间,不管往哪边发货都方便,而且,那里也是东北最大的中转站,火车、货车,四通八达。哈城是大,可不管什么货,只有往南运一条路。”
大家听着,不住点着头。
江森觉得,这个小刘是个可塑之才,又问道:“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