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370章 暗度陈仓

作者:十月廿二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16 03:43:33
最新网址:www.diquge.com

蒙省中部大青山南麓的砾石滩上,十一辆经过迷彩伪装的五轴重型运输车正在沙尘中疾驰。

车队正中央的指挥车内,梁彦刚把额头贴到防弹玻璃上,通过后视镜看着车队尾端腾起的烟龙。

那是一辆经过专门改造的痕迹处理车,尾部安装了一个水箱和一台大功率扬扫设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掩盖重型车辆在荒漠上拖出的辙痕。

“气象部门刚刚发来预警。”

正在后面工作舱负责联络的参谋长纪云鹏转过头来,屏幕蓝光映亮他棱角分明的下颌:

“按照车队目前的速度计算,大约半小时后就将会驶入强沙暴区域,可能会影响到定位导航信号,我们是否需要调整路线或者是……”

梁彦刚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带着征询的眼神看向车子另外一边的刑牧春。

尽管身为旅长,但由于本次任务的特殊性,所以整个队伍的最终指挥权是掌握在对方手中。

后者则瞄了一眼旁边最新型的车载指挥系统,上面正显示着一个精确到秒的倒计时数字:

距离下一次光学侦察卫星过顶还剩47分23秒。

“不,正好相反。”

刑牧春迅速做出决策:

“我们开进去,这样即便在太阳落山之前,也可以不用再考虑卫星的威胁。”

这已经是整支车队从鼎新基地出发之后的第三天,距离上级给出的最优发射窗口只剩下不到10个小时。

得益于车顶覆盖的亚波长金属谐振单元伪装网,他们的行进计划可以相对激进,而不必频繁停下来规避那些红外或是雷达侦察卫星。

但在天气晴好的白天,乃至于部分月光充足的夜晚时段,最传统的可见光侦察仍然是个不小的麻烦,导致他们不得不频繁走走停停。

这样一场沙尘暴与其说是意外,倒不如说是意外之喜。

说完之后,又转向梁彦刚,用半是玩笑半是激将的语气问道:

“梁旅长,就算导航信号减弱,你的人应该也能判断出正确的行进路线吧?”

作为一名指挥员,梁彦刚自然无法接受这样的质疑:

“开什么玩笑……在我们导弹部队,这可是基本功,更何况我这样……”

他本来想说,更何况是他这样伺候了半辈子东风3的人,老型号的指挥系统可没有如今这些花里胡哨,几乎全凭指挥员的脑子和眼睛。

但话到嘴边又觉得过于心酸悲苦,于是改口成了:

“更何况我在基地考评里面年年都是前二,再说这片发射场也不是第一次来了,之前几次试射东风16的时候路线也都差不多,只是这次更远一些……”

然后,赶在对方之前再次开口:

“不过刑总,‘玄鸟’表面的涂层……会不会受到影响?”

东风16作为战术导弹采用了相对简单的热发射方式,所以并没有像东风21或东风31那样的发射筒,只有一个可以整体开合的聚合物保护罩,用于防护外物刮擦或者轻微碰撞,在设计时就不具有严格的密闭性。

“开什么玩笑……你哪怕不相信我,也得相信常院士不是?”

刑牧春的反应则是跟半分钟前的梁彦刚完全一致:

“新型涂层能承受几千度的高温,而且从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战术导弹相对恶劣的工作环境,别说是风沙了,就算雨淋火烧都不会有太大问题……”

后者本来也就是为了岔开话题,所以并不过多纠结,而是顺势问出了另一个自己真正很感兴趣的问题:

“说起来,自打我们这次出发之后,美国人的卫星过顶频率就突然降低了……是上级采取了什么新的措施么?”

之前试射东风16的时候,他们在白天需要每隔大约一个小时进行一次隐蔽作业。

但这一次,收到卫星过顶预警的频率几乎降低到了原来的四分之一。

“嗯……在南边还有一支部队在给我们打掩护,所以美国人把大部分天基侦察资源都转移过去了。”

刑牧春的回答有些模棱两可,并没有点出最关键的部分:

“目前只有几颗运行在太阳同步轨道上的卫星会周期性过顶,并且凝视方向也不在我们这边,如果不是为了保证万无一失,那么之前两天的隐蔽频率甚至可以更低一些。”

梁彦刚露出有些狐疑的眼神,毕竟很难想象有什么东西会比一次可能的高超音速武器试射更能吸引眼球。

不过他也知道,自己作为一名旅级指挥员,确实还有很多细节都无从得知……

……

第二天凌晨,0130时。

车队在夜幕中离开沙暴区,迅速驶入预定的隐蔽发射位置。

由于玄鸟的射程比东风16远了几乎一倍,所以这处场地在过去从来没有启用过,算是一处不太起眼的监视盲区。

指挥车停稳之后,梁彦刚迅速在电子地图上标定好了六组位置信息,然后打开车际通讯器的开关:

“03至08号车准备分散,前往指挥系统分配的坐标,准备启动电磁棱镜系统,02号发射车进入阵位,等待下一步指令,09、10号车原地待命……”

随着他的声音通过无线电传递到各个车组乘员耳中,一行上百人的队伍迅速按照此前无数次训练时那样,各自开始忙碌。

梁彦刚随后跳下指挥车,在脚下的黄土地面上狠狠踩了踩:

早年间,哪怕是具备机动能力的战术导弹,也需要在专门经过水平校准和基座硬化的预设阵地上才能发射。

而东风16的发射车自带平衡定位能力和检定系统,是第一种可以完全摆脱对于阵地依赖的型号。

因此,这里虽然还是叫做发射阵位,但实际也不过就是一处相对平坦且坚硬的普通地面而已。

“刑总,需要跟常院士那边联系一下么?”

梁彦刚来到正在电脑前面检查数据的刑牧春旁边,干燥而带着些许凉意的空气让他的鼻腔有些发痒,忍不住打了个喷嚏。

“不需要。”

后者的眼神甚至没有离开键盘:

“准备过程保持卫星通讯静默,至于发射之后,会有专门的弹载通讯系统把传感器数据回传到鼎新那边。”

梁彦刚张了张嘴,但最后还是没有出声——

之前培训的时候,刑牧春提到过如何利用等离子流削弱黑障效应,让玄鸟在10马赫的速度下维持雷达制导和卫星通讯。

只不过他确实是没听懂。

就在二人说话之间,远处的地平线上,几台形似雷达车的庞然大物正缓缓展开折叠支架。

移动系统因为缺少反射网,所以效果比质量效应靶场那边的固定版本效果稍弱。

但作为保障万无一失的最后一道防线,倒也已经足够了。

“报告,一号天线已经展开。”

“二号天线已经展开!”

“……”

六个不同的声音依次传来,梁彦刚仿佛已经听到狂风划过电磁棱镜系统的伞状天线而产生的猎猎作响。

“启动电磁棱镜系统!”

他深吸一口气,对着无线电通讯器沉声下令道。

电子的震荡和跃迁无声无息,却在发射阵地上空编织起了一张无形的大网,将可能出现的SAR雷达信号隔绝在外。

“进入发射准备程序!”

厚重的防护网从02号发射车顶部缓缓褪去,子弹形状的保护罩随后向侧面弹开,暴露出“玄鸟“特有的黑色陶瓷基复合材料蒙皮。

如果抵近观察,可以发现类乘波体构型的前缘表面并不完全平整,那是为了抵抗热应力累积而使用的蜂巢状散热结构,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根据气动加热水平自动调整外形曲率,避免像X51A那样因为刚性形变过大而出现问题。

“激光陀螺仪通电完成!”

“导弹起竖!”

固体燃料战术导弹的准备流程非常简单,第一次测试又不需要他们做出复杂的弹道规划,因此一切都在几个呼吸之间完成。

凝脂般的月光之下,有些扭曲的串联乘波体弹头从发射车背部的凹坑中逐渐抬起,如同正在吐信的灵蛇般蓄势待发。

又是几分钟过后,发射车边上刑牧春终于抬起头来,指了指显示着一片绿色圆点的屏幕:

“一切正常!”

梁彦刚抬起头,最后看了一眼这只陪伴自己几个月的“玄鸟”。

很快,它就要真正飞往属于自己的天穹。

“所有无关人员,撤到安全距离以外!”

导弹进入发射前的最后阶段时,天地间突然陷入诡异的寂静。

WS2600底盘的液压支腿深深嵌入到黄土之下,梁彦刚能清晰听到自己的心跳与倒计时电子音共振:

“5、4、3......”

当发射倒计时归零的瞬间,随着高温燃气从喷管中涌出,轰鸣声响彻在现场每个人的耳边。

固体火箭发动机几乎将方圆数米之内的砂土烤成琉璃态,在上百道目光中推动着庞大的弹体缓缓上升,耀眼的尾焰划过一道漂亮的弧线,在空气中留下一道淡淡的白色烟尘。

如同一条拉开新时代序幕的绳索。

梁彦刚摘下军帽,任由戈壁的寒风掠过稍显发白的鬓角:

“恐怕……美国人要失眠了。”

在他看来,就算不清楚华夏方面到底发射了什么,但靶场那边的命中痕迹总归是藏不住的。

而刑牧春则露出不置可否的表情:

“以后他们失眠的次数会很多,现在提前适应一下也好……”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