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裹着煤烟味漫过胡同时,周家厨房的灯光已在灰蓝色天幕下晕开暖黄的光圈。周明数着搪瓷盆里浸泡的鸡蛋,碱水里的蛋壳泛着珍珠般光泽——这是养鸡场老吴教的秘方,能让卤汁渗得更透。
“三百个,齐了。“李秀兰用围裙擦着手,灶台上两口铁锅同时沸腾。左边红汤翻滚如熔岩,右边褐汤泛着琥珀光,八角在漩涡中跳着古老的舞蹈。周建国蹲在门槛上改装三轮车链条,沾满机油的指节捏着扳手:“电视机厂要的礼盒,木匠铺说晌午能送来。“
周明往辣锅撒了把四川花椒,青麻香混着水汽蒸腾而起。昨天在西单委托社,他亲眼看见老师傅用刨子推出木盒的弧度,红漆要刷三遍才能盖住榆木纹理。锡纸是托副食店老张头弄来的边角料,算下来每个礼盒成本两毛,定价八毛依然比散装高三成利。
“哥!“周芳抱着书包冲进院子,辫梢沾着梧桐絮,“王主任带人去咱家铺面了!“
铁勺“当啷“砸进锅沿。周明抄起工作笔记就往临街跑,晨风灌进衬衫后领,激得他打了个寒战。隔着老远看见街道办的红袖章们围在杂物房前,王主任正往木板门上贴封条,浆糊刷子在晨光里泛着惨白。
“违章搭建!“王主任的唾沫星子飞溅,“没有规划许可擅自改造,必须拆除!“
周明攥紧兜里的报纸剪报——那是《北京日报》鼓励待业青年的报道。刚要开口,身后传来急促车铃声。父亲蹬着三轮车冲进人群,车斗里新刨的木料散发着松香,冲淡了剑拔弩张的气氛。
“王主任,这房有地契。“周建国从铁皮盒抽出泛黄的纸页,1953年的公章晕着朱砂红,“土改时政府发的。“
红袖章们面面相觑。王主任眯眼凑近地契,忽然冷笑:“就算房子合法,你们搞资本主义经营......“
“主任,这叫个体劳动经营。“周明亮出工作笔记,扉页贴着《人民日报》政策解读,“您看这段,'允许使用自有铺面'......“
围观人群响起窃窃私语。卖早点的孙婶挎着竹篮帮腔:“周家小子每天缴五毛卫生费呢!“晨练回来的几个大爷跟着点头,太极剑穗在身后晃成红云。
王主任耳根涨红,封条在指间皱成一团。街口忽然传来汽车鸣笛,黑色伏尔加轿车缓缓停住。赵师傅晃着胖身子钻出车门,副驾驶座上印着“东风电视机厂“的牛皮纸信封格外扎眼。
“小周师傅!我们厂长让我来催......“赵师傅的圆脸在王主任铁青的面色前僵住。
周明快步上前接过信封,三百个茶叶蛋的订单盖着鲜红厂章。当赵师傅掏出定金——厚厚一沓大团结在晨光中哗哗作响时,红袖章们倒吸凉气的声音清晰可闻。这个普通工人月薪三十块的年代,二十张十元钞足以晃花人眼。
日头爬上房檐时,周家厨房已成战场。周芳蹲在井台边洗蛋,冻红的小手在碱水里穿梭如鱼。李秀兰同时照看四口铁锅,汗珠顺着发梢滴进翻滚的卤汁。周建国将卤蛋码进铺着油纸的竹筐,动作精准得像在机床前加工零件。
“辣锅再加半勺糖。“周明舀起汤汁尝了尝,“妈,甜锅的桂皮该捞出来了。“
李秀兰用铁笊篱捞出香料,蒸汽模糊了她的面容:“你爷开绸布庄那会儿,熬染料也是这般时辰。“她忽然轻声说,“合营那天,你爸抱着算盘哭睡在柜台底下。“
周明的手顿了顿。上辈子父亲临终前,病床抽屉里还锁着半截“周记绸庄“的楠木招牌。此刻看着父亲给鸡蛋翻面的侧脸,斑白鬓角沾着煤灰,他忽然明白那串三轮车钥匙的分量。
正午时分,木匠铺送来二十个红漆木盒。周明用烧红的铁签烫上金色厂徽,焦糊味里周芳用镊子夹着锡纸包裹鸡蛋。小姑娘突然抽了抽鼻子:“哥,有焦味!“
后院腾起的黑烟让所有人心里一紧。周明冲过去时,煤炉上的小铁锅正冒着青烟——熬过头的卤汁碳化成黑痂,秘制辣油毁了。挂钟指针咔嗒指向一点,离交货只剩四小时。
周建国突然转身往外跑,旧胶鞋在石板路上敲出急促鼓点。半小时后他喘着粗气回来,怀里抱着个陶罐:“老刘头家重庆媳妇的陪嫁辣酱。“
深红色酱料泛着油光,周明蘸了点尝,麻辣中带着豆豉的醇香。他红着眼眶往小瓶里装辣酱,父亲蹲在旁边封蜡,烫出的水泡在指腹绽开也浑然不觉。
三点整,伏尔加轿车再次出现。赵师傅验货时,周明的心跳震得耳膜生疼。当胖厨师咬开锡纸,琥珀色蛋清上的冰裂纹宛如钧窑瓷器,辣油顺着缝隙渗成大理石花纹。
“这是新工艺?“赵师傅的胖手指捏着鸡蛋转圈。
“裂纹卤蛋,滋味入得更透。“周明面不改色地掰开鸡蛋,蛋白纹理在阳光下流淌,“热胀冷缩的原理,能让卤汁渗透率提高四成。“
赵师傅连吃三个,辣得直抽气却眉开眼笑:“我们厂长说了,以后每月订五百个!“
夕阳把三轮车影子拉得很长。周明蹬车拐进胡同时,后座铁皮桶叮当作响。养鸡场老吴被市管会带走的消息像块巨石压来——三百个鸡蛋在竹筐里泛着温润的光,像三百只嘲讽的眼睛。
“哥,自然课教过热胀冷缩......“周芳的圆珠笔在作业本上画圈。小姑娘无心之言如闪电劈开迷雾,周明抓起竹筐冲向水井。冰凉的井水哗啦啦浇下,蛋壳在冷热交替中绽开褐色裂纹。
当夜周明蹲在煤炉前,盯着新卤的裂纹蛋在辣油里沉浮。父亲忽然搬出个樟木箱,生锈的弹簧秤、褪色红绸布,还有半截“周记绸庄“的招牌躺在箱底。
“用这个包礼盒。“周建国粗糙的指腹摩挲绸布边缘,“你爷爷说,包货的绸子要比卖的还讲究。“
晨雾未散,周家小院又飘起呛人的花椒香。周芳踮脚够房梁上的辣椒串时,院门突然被拍得震天响。副食店老张头跌进来,眼镜歪在鼻梁上:“鸡蛋过不了永定门检查站!“
周明手里的铁勺“当啷“落地。灶膛里粮本的一角忽明忽暗,母亲偷偷藏粮票的小动作没逃过他的眼睛。挂钟指针指向七点,电视机厂九点要货,重新煮蛋已然来不及。
“裂纹蛋......裂纹蛋......“周明喃喃着冲向井台。冰水浇灌下,蛋壳裂缝如毛细血管蔓延,昨夜卤汁早已顺着裂纹渗入肌理。当伏尔加轿车再次碾过石板路时,红绸带在晨风中飞扬如旗。
赵师傅咬开第三颗裂纹蛋时,辣油顺着指缝滴在真皮座椅上。他浑然不觉,胖脸上绽开笑容:“我们厂长要见你!“
周明望向胡同口,母亲正扶着父亲清点粮票。八十年代的阳光穿过梧桐叶,在“周记绸庄“的残匾上投下光斑,像一串跳动的金色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