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阴阳是什么东西,古代人的哲学思想在于对立依存,简单一点儿来说阴阳的此消彼长放在格斗中就是一种消耗中转换,掌握这一原则对于习练太极拳的格斗非常重要,我们常常能看到一些格斗视频,就好像迎击拳或者一些鞭腿一样,若是打的实实在在,那就看谁的基础好了,拼家底儿的不能称之为武术家。
我们说虚的力量就好像泥土与石头一样,是松软的泥土还是石头更有生命力,你的肌肉紧绷你的胳膊腿儿僵直你的意识迟钝都是实在的表现,唯有活泼灵敏的状态才能生生不息,我们在太极拳练习过程谈到虚或者虚实转换,有很多人认为就是力量的转换,显然这是一种不正确的理解,身体上更是一种消耗,虚静与欲动之势是一种状态,是一种恰到好处的闪战腾挪,是接触上的一种变化,就好像有的人有了整体概念却不明白虚的感觉,进而越来越迟钝了,像是一块砖头而不是一个皮球,虚即是空,空即是虚!
两个人较劲是任何格斗训练的必经之路,很多人开始都想征服对手,然后肾上腺激素飙升而进入忘乎所以的境界,进而失去了应有的灵动,掌握虚的力量就像是迎接强弩之末一样,老拳师在讲劲路时候重点强调了劲头与劲尾,在接劲的过程当中掌握一种虚接,就好像球类运动的接球反击一样,这个方面可以多观察一下篮球足球乒乓球运动员的接球状态,你要去伸手或者伸腿,如果直接上去肯定会崩出去的,初练者一定会遇到诸多窘境,就是接不好来的劲儿,其实是掌握不好这个虚的力量,虚并不是不存在,也不是逃跑主义,可以是诱敌深入或者叫以退为进。
这种虚还需要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之上,我们经常管这个叫饱满,就是有方寸有个度,太极拳管这个叫支撑八面,放到格斗当中就是要刻刻留心,像是守城的将士要面面俱到一样,老百姓在城里自由自在的生活,将士把八方的城墙守个扎实,很多习练太极拳的人都有不好的习惯,习惯性去补救不得劲的地方,就好像一个城池四面八方都漏了水一样,人要是像漏了气的皮球则必败无疑,很多时候我们看格斗比赛,说一个运动员毫无招架之力就是如此,没有了八面防守支撑这里面是无法虚的,也是很多人把里面添实了自然无招架之力,所以无论何时何地都需要建立防守习惯和固定框架,习练内家拳的都用站桩来完成这个过程,好像练习泰拳或者拳击手的抱架一样,一个整体的关键在于虚的空间,只有这个才能让你产生很多变化,就好像脏腑里的精气一样,练习格斗一定要重视静养,伤病往往都是透支的结果,就像是体能训练里的硬拉,过多的此类东西都是吃青春饭的,这点上东方格斗理念与西方是完全不同的,就好像高度的经济发展之下的经济危机一样,人往往容易迷失而不自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