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diquge.com

这件事也是宜早不宜迟。

早早地把路修好了,她才能开始安排给家里盖房子的事情。

路修不好,材料都送不进去,就别想了。

而且既然要跟施家洼本村的人谈承包合作的事情,这个通车的大路也是越早修出来越好。

施家洼本村的地都在村子附近。

到时候种出瓜子花生来,大路没有修好,车开不进去,难道要叫村里人用牛车一车一车送出来?

那样人累就不说了,得多耽误功夫啊!

水泥路暂时不想,不管是土路还是石子路,总要尽快修一条出来的。

“爸,咱们这儿的地什么时候能化冻啊?”

施开阳是地里的老把式了,问别的他或许不知道,但这件事他还是很有发言权的。

听到女儿的话他抬起头看了看天上的日头,又低头跺了跺脚,蹲下去捡了块石头在地上砸了几下。

这才对女儿点头,非常肯定地说道:“要不了多久了,最多半个月。”

就是因为地里要化冻了,所以他才赶着回来做准备。

施向南点点头。

心里在想的则是这件事要找谁。

她要修路是好事,打一声招呼的话,镇上的相关部门应该也会支持的。

不过要等着镇上给排施工队来,就太被动了。

既然是自己掏钱,施向南还是希望自己可以掌握主动权。

她就想到了王永昌。

这位经历丰富的大叔前些年以前在施工队干过,修过不少路。

以前出差时听他说过,土路、石子路、水泥路他都修过。

他应该知道什么样的路需要花费多少钱。

而且也能给施向南介绍相熟的、靠谱的施工队来。

这一趟王永昌没来,施向南就准备在村里谈妥当了回县城就找王永昌说这件事。

有活儿干就意味着有钱赚。

王永昌给介绍的施工队大概率是不会拒绝的。

而王永昌给熟识的兄弟介绍活儿干,这也是有面子、有门路的事情。

他肯定也不会拒绝给施向南介绍。

葵花籽收的季节在五六七八九月都有,只看播种的时间早晚。

要是五月收获的话,现在眼看着就要出正月了,那距离五月就没多少天了。

路修好了也不能立刻就上重车压,还得养一养的。

立刻上重车给压坏了,她刚修出来的新路就又要找人修理,花钱不说,别人还要在背后嘀咕她修的路不顶用。

所以这件事也是很赶的。

路早早地修好了,家里的房子也可以早早动工。

施向南想要赶在冬天来临之前把新房子盖好,这样爸妈住着干净又保暖,没有以前那么遭罪。

满脑子不停地想着事儿,施向南感觉好像一眨眼就到家了。

刚走进村里就遇到了两个娃子出去放羊。

见到施向南就扭头朝着村里不停地重复大喊道:“厂长回来啦!厂长回来啦!”

施向南好气又好笑。

幸好她不是空手回来的,从兜里抓住两把水果硬糖塞给两个娃娃。

“拿着吃去吧!”

“谢谢南南姐谢谢南南姐!”

俩皮猴儿还挺有礼貌。

施向南又忍不住露出笑容。

这时候村里人已经听见动静了,纷纷探头出来跟施开阳一家子打招呼。

“阳娃回来啦!”

“咋不在城里多住几天啊?”

“南南也回来啦,啥时候回来的?冷不冷?要不要来二爷家烤火?”

过年施向南送过年礼的那几个老人家里招呼得格外热情。

连三太爷都戴着帽子、拄着拐杖跑出来站在路边上了。

“南南回来了!”

施向南就停住脚步,也顾不上跟别人打招呼了,连忙走近三太爷对他说:“正好,三太爷我这次回来找你有点事。你跟我们一起到我们家去吧?”

三太爷点点头。

施向东就搀扶着他了。

连孤寡老人五爷爷也拄着拐杖跑了出来。

“南南回来了!”

“嗯,五爷爷新年好!”

一路不停地打招呼,一直到进了家里堂屋门才算清净下来。

可很快的,家里的火盆都还没有烧起来。

左右的邻居,二婶和三奶奶家里就都有人过来了。

不对,也不能说过来了,因为人家直接在院子里喊一声,施向南家这边就听得清清楚楚。

两家倒不是为了打招呼的。

“南南,你们刚回来家里头没火吧?要不要来我们这儿烤火?我们家火盆烧得旺。”

被拒绝了之后,二婶家就直接用火钳和撮箕给送了一大块烧着的木柴过来。

别说,有了这个,施向南家的火盆也能很快烧起来了。

三奶奶家像是在跟二婶家暗中较劲一样,看到二婶家给送了烧着的木柴,他们家就给施向南家送了满满一壶开水过来。

这也是施向南家现在正需要的。

他们都是刚回来,家里好些天没有人住了,肯定不会有热水的。

水虽然不值钱,但烧开水需要时间。

这大冷的天,谁也不可能喝凉水。

施向南家就全都收下了。

给两家人回的是自家从县城里带回来的鱼、还有苹果啥的。

施开阳和张秀珍是准备回来就下地开始干活的,短时间内不会再去县城里了。

施向南和施向东又跟着一起回来的。

当然不可能让他们空着手啥也不拿就回来了。

过年前后施向南到处走动给人送礼。

但她也不是只送出去没有一点儿收回来的。

相反,基本上她送出去的,对方都会回一份差不多、或者是更厚的礼回来。

包括李小明和阮美香那里也全都有。

送的水果、各种鸡鸭鱼肉、还有茶叶什么的全都有。

一时半会儿吃不完,施向南厂里开始忙了,几个年轻力壮的就都跟着忙碌起来,也没有什么时间天天在家吃东西。

这一次回来,施向南和施向东就给施开阳两口子拿了不少。

正好,这些东西在过年好几家合伙杀一头猪的施家洼都属于稀罕东西。

不管给什么都很拿得出手。

施向南叫大哥把东西给两家送过去,她则是在堂屋里,把火盆塞到桌子底下,几个人围着桌子坐了。

别说,这一幕似曾相识。

第173章

施向南第一件事是先问她爸爸施开阳。

他们家人口多,地也不少。

往年为了能全家够吃,不仅所有的地都要种上粮食,而且还得想方设法地施肥、锄草,甚至在天干的时候一担一担地挑水去地里浇地,就为了能多收几石粮食。

“爸爸,食品厂现在的情况你也大致知道,今年咱们家的地,不考虑自家口粮的情况下,能拿出来多少种瓜子和花生?一亩地能收上来多少斤瓜子?”

施开阳沉吟道:“葵花籽不能种得太密,这东西跟包谷有点像,种的太密了影响产量……”

这一点施向南也很清楚,她毕竟也是在农村里出生、长大的,不至于地里的事情一点都不知道。

她听施开阳说了葵花籽和花生大致的亩产量之后,就又问了另一个问题。

“那要是考虑家里人的口粮之后呢?”

施开阳就摇了头:“要是考虑咱家十几口人一年需要吃的粮食,那除了咱家屋子周围、还有那一亩的自留地,就基本分不出来多的地种葵花籽和花生。”

这么一会儿功夫,三太爷也听明白了他们父女俩的意思。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