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兵圣 第74章 起途

作者:键盘战斗家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20 00:31:50
最新网址:www.diquge.com

原来。

河西小营今日要来重要的客人。

经过陆仲恒的邀约,扬州会馆出面,请了许多商行来看一看。

“通州有码头,是漕运的终点,运往京师的漕运实际上已经停了,只有少部分船只才能去到京师,河西小营地段不错,可以成为码头的补充。”

街道干干净净。

来往的行人,匆忙的苦力,等生意的摊贩,等等好奇的观望那一群人。

王信此时像个商人,正卖力的介绍。

王信拿出了以前的绝活,三寸不烂之舌的话术,“其实不只是河西小营,整个通州到京师运河河道边的地段都不错,毕竟这里是京师,百万人口的需求,乃至于南方的货物运输到京师,再由京师运输到九边,是全天下最繁忙的商道。”

好嘛。

周围的商人们面面相觑,连陆仲恒也傻了眼。

哪里有自己拆台的?

王信话锋一转。

“但是诸位,咱们商人最在乎的是什么。”

陆仲恒无语。

王信多少是四品的武官,从来没发现,怎么如此像个商人呢,虽然自己不鄙视商人,但王信也没必要如此自甘堕落吧。

其余商人表情不一。

有欣赏的,有鄙视的,有高兴的,有平静的。

“请问王都司,我等商人最在乎的是什么?”

有位商人好奇道。

说实话,他自己都不知道。

“安全啊。”

王信理所当然,夸口道:“薛家的商号已经与河西小营合作了不短的时日,货物从来没有短缺,并且得到了极大的安全保障,甚至还会有河西小营士兵的协助,所以诸位在此地经商,别的方面不敢说,安全上绝对不会有问题。”

众人倒是佩服。

说的也没错。

眼前的这都司,哪怕以后脱了一身官服也饿不死,就凭他这张嘴,随便哪家商号里的一个管事跑不了,不少商人感慨。

现在由扬州商行出面。

还有陆仲恒的保证,加上听说王都司背后的人是林如海。

这里的地段也不错,刚才看了河西小营腾出来的地方,干净整洁,两旁的小摊贩们也井然有序,士兵们出操,对百姓秋毫不犯,还会帮助打扫街面。

不少人开始盘算。

何处不是生意,但是要看机会。

有些地方,哪怕看到了生意,也没人愿意去尝试,因为风险太大,迟早被吞。

这运河两边,又处于通州水路交通要道枢纽,谁不知道大有好处,商机很大,可谁也不敢尝试,说不定哪一天连货带人都没了。

不过此次不同。

此次有陆仲恒作保,还有薛家的商行等,正如王都司所言,的确没多大问题。

有位穿着丝绸长衫的商人说道:“只是看王都司的面子上,王都司在此地一天,我们就在此地做生意一天,哪天王都司另谋高就,咱们和此地也就缘尽。”

一句话。

满足了王信的需求,又给足了陆仲恒面子。

也正如那人所言。

何处不能做生意,既然做生意,必然是去最稳当的地方,来此地做生意,也的确是看在众人的面子上,而不是此地有利。

有利的地方多了去。

还不是照样商业凋零。

没有信心的时候,宁愿把银子藏在地窖生霉,也不会拿出来轻易冒险。

谁家的银子也不是大风刮来的。

哪怕是陆仲恒的面子,也不过是大家来看看。

王都司的确诚意十足,大家也的确没见过这般态度的官员,哪怕只是一名武将,仍然让不少商人内心生出好感。

王信收起了笑脸,商人们的诚意很足。自己在,士兵们就有好处,自己哪天不在了,好处也就没有了,实在是贴心的很。

不过这样就满足了吗?

王信不满足。

王信真诚的说道:“以后的事,谁也不敢保障,我只能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好,无论这里以后变成什么样子,多么的繁华兴盛,河西小营并不会向诸位伸手要钱,只是请各位看在士兵们保家卫国的份上,力所能及的提供一份轻松差事,好让士兵们的家属多一份生活上的保障。”

这下子。

所有人皆动容。

因为王信此举,一点私心也没有,等于把好处绑定给了士兵,就算王信走了,下一位将领接任,除非彻底打破规矩,断了士兵们家属们的生计,否则并无利益值的新来的将领伸手。

陆仲恒一路来,第一次露出笑脸。

这才是自己认识的王信。

不是刚才那一脸市侩的商人。

远处。

“师傅,这都司值的投靠吗?感觉不靠谱啊。”

“像个商人,不像个将军。”

“该不会是买来的吧。”

徒弟们七嘴八舌。

那老汉也犹豫。

他刚才也听到了一些言语,好像是请,更像是求,求商人们在这里办一场庙会,也就是集市。

集市花钱可不小。

最主要的是关系发达。

各路江湖戏班,八仙过海,各展神通,吸引了周边的人山人海,集市才能随之而来,不光是钱的事,一个集市有多么重要,地方官府又不是不知道,还不是只能看着流口水。

集市办好了。

固定了日子,越红火就会越红火。

看着周围已经笑开花的小商贩们,这些还只是小头,那些个大商家在集市上商讨大宗贸易,那才是不得了的大买卖。

老汉一辈子闯荡江湖,见多识广,所以才内心更为疑惑。

这样的人,会是一名好将领?

可是提督府的书信难道会有错?

老汉以前是禁军的教头。

说起来还与王子腾有关,王子腾高升,不再担任京营节度使,京营和禁军,还有十二团营开始整编,戎政衙门打算整成一军,方便戎政衙门管理。

结果越整越不成体统,各方争斗,乌烟瘴气,老汉一气之下离开了新京营,禁军又不在了,于是归乡养老,顺便带一些徒弟。

可老汉在禁军当了一辈子教头,总是有点不舍。

所以收到了书信还是赶了来。

“师傅,这可不像你平日里告诉俺们,什么样的才是好将军,必须要冷面无情,必须得杀伐果断,对士兵们狠,对自己也狠。”

“您看看那人,一点也不狠。”

一名后生举起拳头,笑道:“俺一拳就能锤死他。”

“那我走?”

老汉犹豫道。

“唉。”

那后生二十七八,一身腱子肉,十一月的天气,已经变得严寒,他却穿着单衣,脖子厚,像没脖子似的,叹了口气。

大老远的辛苦一趟。

实在是亏。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