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一群报童走街串巷。
可能是因为今天的报纸很有卖点,报童们吆喝的声音都比往日大了一些。
“卖报,卖报!”
“大通牌机制棉布,两尺宽5元一匹,不限购不限量。”
“大通牌机制棉布,两尺宽5元一匹,不限购不限量。”
在报童们卖力的宣传下,价格低廉的大通牌棉布,仅用几个小时就传遍了整个沪上。
但大多数的老百姓都不太相信这个消息。
他们认为,5元一匹的棉布肯定是陈年旧货。要不然绝对不可能这么便宜。
哪怕是小日本的棉布,也要7元一匹。
直到一部分老百姓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去大通商行买到了棉布后。
人们才相信报纸上刊登的消息是真的。
于是无数人,蜂拥涌至大通商贸行,争相购买棉布。
仅半天的时间,恒祥棉纺厂那点挤压的棉布,就被抢购一空。
别觉得这很离谱,原价10元一匹的棉布,虽然也不贵,可对于沪上普通百姓来说。
一年也未必能买上几匹。
大多数普通家庭,一年到头也买不上几尺布做件新衣服穿。
像那种多孩的家庭,一件衣服可能要陪伴整个家庭的孩子,度过童年。
除非是洗的太多,坏的已经没法补了,才会考虑做新衣。
就这,还要等到过大年的时候。
毕竟,穿新衣过大年是国人的传统。
但今天不一样了,买到布的,一个个喜笑颜开,全家人的状态,犹如过大年一样喜庆。
没买到的,家里的老爷们急的直骂娘。
一个劲的埋怨自家婆娘不会过日子。
然后再陪她一起去排队买布。
由于买布的人太多,场面一顿很混乱,为了不出现问题,隋东风特意调派了50名警员去维持秩序。
另外又安排了10名警员陪着徐子曼去走访沪上所有的纺织厂。
起初,各大纺织厂厂主,得知来人是大通商行的老板,大多数都没啥好脸子。
要不是碍于,10名警员的威慑。
估计没几人会接见她。
可等他们知道,徐子曼的来意后。
又听了她的计划,再看了大通商行的样品,也就是隋东风从系统中购买的普通棉布。
所有厂主,不假思索,纷纷请求今天一定要加入纺织协会。
并要现在就将厂里的库存,全部送往大通商行。
原则上徐子曼是同意的,不过呢她也趁机提了一个要求。
每个想要加入纺织协会的会员,必须当着她的面,联系一名江浙地区的纺织厂厂主。
邀请他们来沪,一起商谈。
并承诺只要他们同意加入,不仅提供设备和原材料,还能为他们的工厂提供10名安保人员,同时还承担当地的广告宣传费用。
面对如此优渥的条件,绝大数接到消息的江浙厂主,一点不含糊,主打一个果断。
直接定了最早前往沪上的车票。
更值得一提的是,江浙有几家知名大厂的老板,得知此事后。
立刻找人询问了,今日沪上报纸刊登的消息是否真实,大通商行的背景和实力,在得知确有其事,以及背后老板是被誉为沪上“土匪”的隋东风后。
他们当机立断,拉着工厂内所有的库存,急吼吼的赶往沪上。
这里确实要承认,不管在任何时代,浙商的魄力和抓机会的能力都是数一数二的。
更要肯定,这个时代的做实体的老板,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实业救国的情怀。
要不然他们也不可能,仅凭一些消息和没影的反倾销计划,便把大部分身家压到大通商行。
当然,他们能如此果断,也是因为隋东风的在沪的口碑。
申报和新闻报可是全国销售的,虽然很多沪上的新闻,因通讯技术的落后,其他地区需要等两天才能知道。
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对土匪警长的了解。
可以说,如今的隋东风在全国也算是小有名气了。
一天的时间,加入纺织协会的工厂主,所有棉布库存销售了近三分之一。
要不是天色太晚了,工人也太疲惫了,今天很有可能销售一半的库存。
就这,闭店歇业时,大通商行附近的街道还排着几千人的队伍。
(别觉得不可能,后文书我会介绍整个沪上的棉布每月的销售量。)
晚上8点,缉私队办公大楼,三层会议室。
40多名江浙沪的纺织业老板,齐聚一堂。
40多人里,有一半是来自江浙地区。
虽然他们坐了一天的车,但这会,每个人的脸上看不出一丝一毫的疲惫。
有的只有激动与兴奋。
要问为啥,20多名坐火车来的老板,一下车就有5名缉私队警员,开着摩托和小轿车去接他们。
拉着货来的,刚进入沪上地界,就有一个连的士兵开着卡车,荷枪实弹护送他们前往商行。
牌面肯定是足足的。
可是呢,隋东风的好意,差点被误解。
刚开始,这些老板见到荷枪实弹来迎接的士兵或警员,并没有感受到他的善意,都以为羊入虎口了。
可前往商行的路上,他们渐渐的发现了不同之处。
不管是保安团还是缉私队,所过之处所有百姓主动避让,并不时的和他们打招呼,说着一些夸赞之词。
那亲热劲,那认同感,不说国内少有,最起码他们所在之地算是蝎子粑粑独一份。
等他们到了大通商行,看着排满整条街的百姓,所有的担心与害怕,烟消云散。
对于隋东风的好感度,直线攀升。
“各位老板,远道而来,本应该安排各位先去休息。”
“但是呢,大家也知道,咱们的计划刻不容缓,每提前一分钟,就多一分胜算。”
“所以只能辛苦各位老板了。”
“不过,各位既然来了沪上,肯定不能让诸位饿着肚子,我已经命后厨准备夜宵了,等会咱们聊完正事,大家好好好好喝一杯。”
“下面由徐子曼徐老板,为大家讲解反倾销计划。”
隋东风讲完,在场的老板很给面子的鼓了掌。
可令他没想到的是,等徐子曼详细的讲解了反倾销计划,和未来纺织协会的发展后。
那掌声,那叫一个热烈、响亮,还特么的特别持久!
见此,隋东风叫来了沈山河。
“一会去找点能说会道,酒量好的老警员,给我把这群老货灌趴下!”
一场晚宴持续到凌晨,缉私队的20多名陪酒警员,一个个的四仰八叉醉倒在餐厅。
而40多名工厂老板,一个个都跟没事人似的,说说笑笑的前往芷江西路接收新设备。
看着眼前的不省人事的20多名警员,隋东风拍着晕乎乎的脑袋。
“网络谣言害死人啊!”
“呜~呕~哇!!”
这点晚饭他算是白吃了。
芷江西路,保安团管辖的一座仓库内,摆放着500台五十年代末的纺织设备。
清棉机、梳棉机、精梳机、并条机、粗砂机等等。
与这些机器随行的,还有40名外国人样貌的系统雇员,负责短期培训。
为此隋东风还支付了500万的交易币和500万的派送费。
仅这些设备和培训费,一共花了他6000万交易币。
再加上价值4000万的棉纱和400万派送费,反倾销计划刚刚展开,他就花费了1.04亿交易币。
如果反倾销计划不成功,估计他能哭死。
可一旦要是成功了,收益可不止一个小目标,至少翻上几倍。
关键,这不是一寸锤子买卖,是一项长久且回报丰厚的项目。
同时,为了纺织小鬼子偷学技术。
隋东风也采取了几个应对措施。
一是,将整套生产线,分成几段。
分别放置在各家工厂,每个工厂只加工对应的环节。
最后汇总给成品加工厂。
这样一来,就算泄密,时间也会长一点。
能留出应对的时间。
二是,派遣警员保护。
不管是沪上,还是江浙。
每家工厂10名警员。
三是,装卸货物全用自己人。
最大程度减少泄密的可能性。
第四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定期对员工、协会会员也就是老板,以及负责安保的警员进行审查。
这么做也是无奈之举。
不是不相信他们,而是鬼子的渗透能力太强。
小鬼子在华这么多年,别的没学会,威逼利诱这一点,玩的太透了。
如果前几项都不出问题,在时机成熟后,提出成品衣的概念。
例如最符合也最适用于这个时代的,劳保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