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实同志能者多劳,古今中外哪个厉害的同志不是身兼数职,导演和编剧都是轻松活,要知道拿三大电影节的希望,可比拿诺奖的希望大多!”
“行,那我就试试!”
想拿诺奖由于政治原因一时间没有那么好拿,可是三大电影节根据陈实所知,最近的一次就是1989年《悲情城市》在上面拿下的威尼斯国际奖。
这可好拿很多。
“等这一部《盲井》拍完,你在电影界也不算是一个素人,如果能够顺利在三大电影节中获奖,你甚至可以直接晋升为知名导演。”
“你本身就有着巨大的名气,等电影拍完以后,再把《盲井》写成小说的形式发布在外面的期刊,这对于《盲井》来说本身就是一种宣传。”
“那我倒是要私底下多花点功夫,正好我最近清闲着,可以多学一些导演相关的书,还有一件事情忘了跟你们说。”
“先锋文学的第一本作品已经顺利过稿,在这个月15号发布在《人民文学》期刊,希望大家能够来捧捧场。”
“一定。”
“搞不好陈实同志又能够在华国文学界掀起一阵轰动,创造一本300万销量的作品呢,听说单行本现在销量也有百万是吗?”
“没有那么多,八九十万。”
在期刊上面阅读过《人啊,人》全本的读者已经很多单行本没有引起那么大的轰动。
不过单行本现在是长期,可以慢慢上涨,现在的陈实显然对这个数字已经不是很满意,百万销量他已经有了两本。
现在的他对于百万销量,这个数字已经不怎么感冒。
甚至达不到百万销量,他都有一些不满意,希望他剩下的我胆小如鼠,能够有一些成就吧,好像他的另一首诗歌马上也要发布。
那一首《父亲》诗刊那边给的时间是也是8月15号,不知道艺术界内的同志们对于《父亲》这一首诗歌会是什么样的看法。
……
八月十五号。
先锋文学的第一本作品《我胆小如鼠》发布,巴金在第一时间就开始阅读了起来,并且写下了漫长的书评。
陈实同志你好!
我在8月15号阅读了你的这部作品,被称为先锋文学开山之作的《我胆小如鼠》,我认为这部作品对得起先锋文学开山之作这个门号。
首先第一点,你在作品当中非常深度的挖掘了杨高这个人的气质,有一点像我在《寒夜》当中的内容,极短的文字把人性的复杂写得很好。
其次就是先锋文学的特征,在《我胆小如鼠》当中,我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写作手法,极短的文字当中,把吃人的本质扒的非常干净,这是一种暴力和荒诞的生存逻辑。
至于他在《诗刊》上面发表的一首诗歌《父亲》我不是诗人就不对这一首诗歌进行评价,留给广大的朦胧诗人来评价吧!
……
汪曾祺抽空看完这一篇先锋文学文章,他跟陈实之间的接触很少,但是他对陈实这个年轻人有着不错的印象。
所以对于他的第一本先锋文学之作,他很早就拜读写下了巴金同志同样的长篇评论。
《我胆小如鼠》。
这一本书初读的时候荒唐。
反复拼读以后却发现是生活的一个投影。
读《我胆小如鼠》就好像走进了一个荒唐且真实的世界,陈实这小伙子虽然年轻,但是笔力还有对于人性的研究却一点都不少。
里面的人物都非常具有生活性,用一种几乎才能用极具张力的方式展现出来,书里面的人物就好像从生活里面揪出来的,带着烟火气又透着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
一个胆小如鼠的人就这么拧巴的在世界上面活下来,我试问我们每个人,又何尝不是在生活的洪流当中卑微的活着?
……
与此同时,同样属于第三代诗人的海子也在阅读陈实的最新作品,他原本并不打算阅读,主要还是因为陈实的诗歌。
除了孩子以外,还有一些其他的诗人。
除了诗人以外,还有导演界,翻译界,基本上曾是曾经走过的行业,人手一本《我胆小如鼠》,在很短的时间内成就了一本新的现象级作品。
……
又过了几天。
“陈实同志我胆小如鼠的发布非常成功,又一本现象级别的作品诞生,光是最近三天,它的销量就已经冲到二十万。”
“这还是传播力度的问题,预估这一本小说再次突破百万没什么问题,我们现在已经着手在弄单行本,还有翻译本!”
“我们觉得这一本书值得翻译,让外国的同志看一看我们华国的文章!”
二十万销量这个数字在陈实的心目当中还算可以,等一个月以后很有希望涨到百万销量,成长性很高,要知道原来的《我胆小如鼠》,销量也才只有这么一点。
“翻译本和单行本肯定是要出的,我的所有收入里面单行本才是大头,毕竟单行本是有独特的版税。”
另一头的《人民文学》编辑已经有了不好的预感,成年人不用把话说的太明白,他显然已经听懂了这弦外之意。
他现在突然提起版税这个事情,该不会是想要翻译本也搞一个版税吧。
上一回的事情已经是在破例。
真不能再给版税了吧。
可是晋升现在还遥遥无望。
“我想要争取一下《我胆小如鼠》的翻译本版税,还有单行本版税,至于价格可以稍微调低一点,不至于太高的单价。”
六百六十六。
演都不演了。
“陈实同志同时要翻译本,还有单行本的版税有点过分了,出版界还没有这样的规矩,就算是为你争取翻译本都很勉强!”
“编辑同志确定不考虑考虑,《我胆小如鼠》只是把部分内容连载在上面的话,对于一整个杂志社的影响力都会很有限,别忘了我还有一个笔名叫做两个邮箱!”
“而两个邮箱这个名字就意味着广袤的海外市场,要是放着不搞,是不是就有一些可惜?”
“主编同志你也不想打击一个华人作家的创作激情吧?”
《人民文学》的编辑已经给陈实有一些说动,但是上次开了这个先例,就在杂志社里面以及各大杂志社社长留下了不好的印象,总不能再开一回吧?
“单行本不行,这一关国内市场过不了,海外的事情我们要考虑考虑,这不是我一个人能做决定的我先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