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公府
随着‘啪’的一声,秦茹的脸上多了道鲜红的手印。她的眼睛里充满了震惊和不信。她的声音颤抖着,几乎是在质问:“爹爹,您打我!”这一巴掌不仅打在了她的脸上,也打碎了她心中对父亲一贯温柔的印象。
英国公夫人的反应迅速,她立刻将女儿护在身后,用自己的身体为她筑起一道防线。她的声音中既有对丈夫行为的不解,也有对女儿的心疼:“老爷,不管茹儿做错什么,您好好教导就是了,何必动手呢?”她的目光落在女儿脸上的红印上,眼中满是心疼和不解:“茹儿从小到大被您捧在手心长大,这是发生了什么?您竟然打她。”
英国公的手指几乎要戳到秦茹的额头,他的声音中带着愤怒和失望,直指秦茹在成安公寿宴上的不当行为:“你问问你的好女儿,在人家老成安公的寿宴上干了些什么。”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女儿行为的不满和对英国公夫人的责备。
英国公夫人的目光随即转向了自己的女儿,眼中满是疑惑和关切。秦茹在母亲的追问下,显得有些慌乱,她的声音低沉而犹豫,似乎在回避着什么:“就是羞辱了陛下身边的医女,惹的姑母责骂。”她的回答轻描淡写,试图将事情的严重性最小化。
英国公对这样的回答显然不买账,他的怒气并未因此平息,反而更加激烈:“只是如此吗?”他的声音如同雷霆,震得整个房间的空气都似乎凝固了。
秦茹感受到室内气氛的紧张,意识到自己可能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厉处罚,急忙跪下,声音中带着明显的颤抖和恐慌:“爹爹,女儿真的知错了,求您原谅女儿这一回吧。女儿会好好思过,绝不再犯了。”她的额头轻触地面,双手合十,一副诚恳认错的姿态,希望能够平息父亲的怒火。
英国公夫人也跟着求情,她的声音柔和而急切,试图为女儿开脱:“是啊,老爷。想必太后娘娘也是吓唬茹儿的。她能得势,完全靠着老爷,现在还要仰仗您……”英国公的声音里充满了愤怒和失望,他的话语直接而震撼:“别说了。今日,一个小太监喝醉酒,把一直帮咱们传递消息的洪公公暴露了。太后娘娘都已经派人把那小太监的脑袋送来了,就在门外,你自己去看看吧。”
英国公气得手一挥,将桌上的茶碗甩翻,茶水和碎片四溅,但他的怒气似乎仍未平息。他指着秦茹,命令道:“去,祠堂罚跪。”
秦茹的脚步声渐渐远去,英国公夫人转身面向丈夫,她的声音充满了耐心和理智,试图安抚英国公的怒气:“太后娘娘与咱家同气连枝。当年她也只是个小小庶女,若不是老爷举荐,她根本入不得宫门。”她的话语中透露出对过往的回顾,也是在提醒英国公,他们与太后之间的关系并非那么简单,而是有着深厚的渊源和利益纠葛。
英国公听着夫人的话,却是一脸的无奈和沉重,他扶着额头,声音中带着一丝疲惫:“夫人啊,今时不同往日啦!如今她是太后娘娘,一心一意的讨陛下欢心,哪里记得我在背后为她出谋划策。”他的话语中流露出对太后变心的失望,也表达了自己对当前局势的无力感。
英国公夫人见状,轻轻地摇了摇英国公的肩膀,她的声音柔和而充满关怀:“老爷若是此刻不方便进宫,妾身替老爷进宫探个究竟,如何?”
英国公看了眼自己的夫人,眼神中带着一丝复杂的情绪:“你若想去就去,多半是讨不到好。”他的话语中既有对夫人的担忧,也有对当前形势的清醒认识,知道即使夫人进宫,也不一定能够改变什么。
慈宁宫
成公公的语气中充满了对太后娘娘的关心与同情,他试图用温和的话语来平息太后的焦虑:“太后娘娘,您别着急。陛下只是生气,缓几天等陛下气消了您再去见岂不好?”他轻声细语,如同春风拂面,试图为太后娘娘带来一丝安慰。
他继续叹了口气,话语中带着一丝无奈:“陛下只是生气您被利用。等过几天气消了,说开了也就好了。”
太后娘娘的眉头紧锁,她的眼中满是忧虑:“唉,你不懂。哀家代行帝令这些年,在朝堂上倚重母家过多。经此一事,只怕阿琛不再信我,爱我了。”她的话语中透露出对自己政治行为的反思,以及对皇帝陛下情感变化的担忧。太后娘娘深知,权力的游戏复杂多变,一旦信任受损,情感也可能随之出现裂痕。
这时,小太监的声音在紧张的空气中响起,他恭敬地前来通报:“英国公夫人觐见。”这突如其来的消息让本已烦躁的太后娘娘脸色更加难看。
太后娘娘听闻英国公夫人的到来,脸上的愤恨之情溢于言表。她的情绪如同被点燃的火药,瞬间爆发。手握成拳,她用力砸向桌面,发出一声沉重的响声:“哀家不找他们麻烦,他们竟然送上门来了。”这一举动让周围的宫人都不禁倒吸一口冷气,气氛变得更加紧张。
太后娘娘的怒气并未因此消散,她指着小太监,命令道:“你去回英国公夫人,就说哀家神思倦怠,不见人。”她的声音中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同时也表明了她对英国公夫人的不满和愤怒。
养心殿
沈知意照常为皇帝陛下把脉,她的表情专注而平静。在确认了皇帝的健康状况后,她转向王公公,耐心地叮嘱着皇帝最近需要注意的事项。
皇帝陛下对于自己的康复显得有些急切,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焦虑:“阿意,朕什么时候才能行走如常啊?”
沈知意对皇帝陛下的问题给予了温和而肯定的回答:“您别着急,现在恢复的很好。我给您施针的时候,能感受到您经脉完好。许是太久没有走路的缘故。平时还得让王公公扶着您,多练习练习。”她的声音平和而充满信心,为皇帝陛下提供了一个明确的康复方向。
皇帝陛下听到沈知意的肯定回答,脸上的愁云顿时散去,取而代之的是欣慰的笑容:“好,好,好。阿意这么说,朕就放心啦。”他的目光落在自己的双腿上,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重新行走的那一天,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沈知意见皇帝陛下心情好转,便趁机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她的声音中带着一丝俏皮:“陛下!”她轻声打断了皇帝陛下的沉思,用一种近乎撒娇的口吻说:“您是阿意见过最温和之人。阿意有个问题想向您请教。”
皇帝陛下被沈知意的语气逗笑,他挥手示意沈知意坐在自己的对面,微笑着点了点头,示意她可以随意提问。
沈知意在皇帝陛下的鼓励下,提出了自己心中的疑惑:“我想知道,老成安公为何要我当他孙女。”她的眼睛里充满了好奇和求知的欲望,显然这个问题已经困扰她许久。
皇帝陛下对沈知意的直白提问有些意外,他轻轻抿了两口茶,似乎是在思索如何回答这个问题。过了一会儿,他反问沈知意:“你觉得予儿怎么样?”他的问题同样直接,但却将话题巧妙地转移到了太子身上。
沈知意对太子的评价既中肯又带着一丝距离感:“太子殿下呀。除了有些霸道,难以靠近以外,都很好。”她摸了摸脑袋,眼中流露出一丝迷惑:“这和我的问题有什么关系。”
皇帝没有直接回答沈知意的问题,而是继续用反问的方式引导她思考:“那朕问你,如果有一天太子要你留在宫里,你答应他吗?”他的问题让沈知意不得不面对一个假设性的情景,这个情景涉及到她个人的未来和情感选择。
沈知意毫不犹豫地摇摇头,坦率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不会。太子殿下并不是我能高攀的起的,阿意有自知之明。”她的回答显示了她对自己身份的清晰认识和对未来的谨慎态度。
听到沈知意的回答,皇帝陛下露出了微笑,他的话语中带着对沈知意的赞赏和肯定:“可是,在朕看来。阿意值得天下最好的男子。”
沈知意则像一个撒娇的孩子一样,轻轻地摇晃着皇帝陛下的胳膊,眼神中带着一丝俏皮和期待:“陛下,您回答阿意嘛。”
王公公轻轻踏入室内,目睹了皇帝陛下与沈知意之间温馨的互动,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却也不免感到一丝尴尬。他知道,自己此刻的介入可能会打破这份温馨,但紧急的情况让他不得不硬着头皮上前:“陛下。”他的声音低沉而急促,随后凑近皇帝陛下的耳边,低声耳语起来。
沈知意察觉到王公公的神色有异,意识到可能有重要的事情需要皇帝陛下处理。不想在这个时候打扰,便主动找了个借口,表示自己要去小厨房查看皇帝陛下的饮食,随即离开了房间。
出门后,沈知意不经意地瞥见了太子殿下匆匆走来的身影。她心中一紧,不想与太子殿下有过多的接触,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或误会。于是,她迅速拉着其红,快步走向另一个方向,尽量避开太子殿下的视线。
“儿臣参见父皇。”景予向皇帝请安。
皇帝陛下微微颔首,示意景予起身,他的声音沉稳而充满权威:“起来吧。想必今日的事你也听说了。”他的话语直接切入正题,显示出对太子的信赖以及对当前形势的重视。
随后,皇帝陛下轻轻挥手,示意宫人退下,为父子俩留下一个私密的空间进行深入的交谈。
景予点了点头,表示对今日发生的事情已经有所了解:“听说了。英国公夫人在门外站了一个时辰也不得召见,现在应该出宫了。下一步怎么做?请父皇定夺。”皇帝陛下的面色凝重,他从案头拿起一份奏疏,递到景予面前,示意他查看:“你看吧。”
景予接过奏疏,他的眉头微微皱起,显露出内心的担忧。奏疏中的内容是关于边疆的萧老将军上奏的,涉及与北国的会谈事宜。萧老将军在奏疏中提议,由太子殿下出面,再配上一位重臣辅助,一同与北国使者进行会谈。
景予合上奏疏,深吸了一口气,他的脸上写满了关切:“父皇,您要独自应对太后和英国公吗?儿臣不放心您。”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皇帝安危的担忧,以及对当前政治局势的敏感性。
皇帝陛下听到景予的话,脸上露出了慈爱的笑容,他轻轻地摸了摸景予的头:“好孩子。”
景予跪下,语气恭敬而坚定:“两国会谈之事虽重,但朝中局势更为复杂。您大病初愈,应该好好调养,如何再让您忧心。况且,若您在朝中坐镇,他们怎能松懈,露出把柄呢?”
景予继续观察着皇帝的表情,他知道每一个字都可能影响皇帝的决定:“父皇若是信得过儿臣,儿臣愿意留下来处置英国公和太后。还我大安国太平。”
景予见皇帝并未立即答话,便进一步阐述了自己的见解:“以往父皇病重,太后为保手中权力,只得依赖英国公。如今他们已不同心,您的身体又在渐渐好转,正是逐个歼灭的好时机啊。”他的分析清晰而有力,不仅指出了太后和英国公之间的矛盾,也强调了皇帝康复对朝政稳定的重要性。
皇帝陛下沉思良久,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对景予的信任和对未来的忧虑。最终,他叹了口气,扶起景予,语气中带着一丝沉重:“好孩子。既如此,朕就将成安公留下助你一臂之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