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风蛊 第一百九十九回 龙泉驿夜话(下)

作者:噗嗤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31 11:04:30
最新网址:www.diquge.com

“长史,您给下官说这些是?”李扈这个人胆小得很,当年罗源都把他压得死死的,不敢反抗,这葛毅丛更是强势得很,名气大,背景深厚,更不是他能置喙的,此刻他心中害怕的问道。

“莫怕,怕也无用,若是路王没了出路,你我以及这些中枢任命的属官,没一个跑得了,像你我这样文官之首,搞不好得夷三族。”葛毅丛看着惊惧的李扈依然平静的说道。

“啊?下官……我又不曾附逆……”李扈吓得把心里话说了出来,跟着蒙着嘴,喘息急促的看着葛毅丛,不知道他到底要干什么。

“你放心,吾就是再有不忿,也绝不会坐视路王走到此等境地,但是我们也必须要上下齐心,将这蜀地牢牢的掌控住,造福一方百姓,也算是不负这一身官衣。”葛毅丛这才安抚的说道。

“长史的意思是要尽量回护殿下和路王府。”李扈明白过来。

“不错,路王的其他动静我会时时提醒监督,但是若是这蜀中治理,我想路王府是可以参与的,也可以造福蜀中百姓。”葛毅丛骤得路王遇刺的消息,就甩掉车队,带着主簿李扈和六名亲卫骑马一路疾驰数百里,一直到入夜龙泉驿,这里山路盘桓,小道难行,在李扈的劝阻下,住在了龙泉驿站。

葛毅丛在骑行的马匹颠簸中,得出一个从未有过的想法,与其看着杨显主动也好,被逼也罢,一步步的造反,还不如引导他安心的就在蜀中发展,但是必须说服李扈。

这个李扈看似人畜无害,胆小怕事,葛毅丛却知道这人身负密奏之权,于是先将他稳住,他对杨隆太了解了,若是知道了,怕是又要动起手来,关键是他动手的方式多是阴谋,缺乏堂堂正正。

葛毅丛与杨显相处数年,得出一个结论,这小子年龄不大比他爹还阴得多,身边藏着个怨望深重的林合浦,皇帝就算最后胜了,这蜀地也是难料福祸啊。

在葛毅丛看来,经过杨隆反复折腾,朝中大局已经越来越危险了,河南道王氏、朔州卢氏有密切沟联,杨隆还以为一切在自己掌握之中,却不知与虎谋皮,终遭反噬。蜀中若是再起波澜,中原腹地乘势而起,那岚朝可能瞬间出现覆灭之危局,当前他也只能稳住杨显,对于那位故交已经毫无影响力了。

“葛长史之意是想我等协力帮助路王控制蜀地?”李扈还不清楚自己身份已为葛毅丛知晓,所以搞不懂葛毅丛跟自己说这话干什么。

“李主簿不必多虑,吾并无意反抗朝廷,更无意反对陛下,只是当前蜀中之安稳,实在是关乎我岚朝安危。汴州王氏、朔州卢氏,绝非朝夕可定,朝中激进之策,必然激起轩然大波。今朝大旱,陛下连南征柱都拿出来修渠,可见国库空虚,河南道灾情严重啊……北狄祸患从未休止,南边的汖川郡国也不省心,若是此时剑南道再出问题,唉,我都不敢想,也不知道朝中这些大臣们是否意识到这些严重的问题。”葛毅丛咬着牙越说越沉重。

“朝中薛太尉在,王大夫、封尚书、刘尚书这些老臣不会坐视吧,何况陛下御极二十余载,天威犹在,北狄有安北都护府挡着,汖川太偏僻了,难有作为,葛长史是否太过悲观了。”李扈不自觉的摇头说道。

“安北都护府?你可知安北的灾情亦是严重,朝中居然提都不提,哼,想来是要准备放弃,集中人力财力赈抚河南道,安北实情决然危殆,超出奏报,那时北边浑胡但有动作,千里之地无可遇之人,更何谈什么兵卒了,北方门户已然大开。河南灾民群集,处置不当,简直就是干柴遇火,一点即着,中原腹地一旦有变,不敢想啊。”葛毅丛皱着眉头说道。

“真有此严重?朝中诸臣皆不得见?”李扈还是不信。

“哼哼,陛下宠溺晏妃,重要晏梧栾为相,王、刘等老臣以不为陛下所信,何况刘福懋,工部尚书而已,值此时又有何用?薛仁信老迈多病,家宅不靖,早就不堪重用了,他们见不见的皇帝陛下都不会用他们,二十年临朝,一门心思的想着压制分化氏家大族,未见奇效,反而氏家大族在地方越发难以制衡,大灾之下我都可以想象得到河南道,即将面临一场天灾之后可怕的人祸,而朝中这些攫食之臣还想着上下其手,吾是真的怕啊,真是希望只是杞人忧天庸人自扰啊。”葛毅丛捏了捏皱起来的额头,深深的疲惫感袭来,让对面的李扈感到沉重不已。

“长史……”李扈正要安慰几句。

“吾世受国恩,先帝、太后恩待于吾,若非情势危急,吾不会做此行径,李主簿有密奏之权,可以先将吾之忧虑奏与陛下,且看再说如何。”葛毅丛猛地站起来看着李扈忽然说道。

“葛长史……”李扈差点吓得掉下板凳。

“这官场上哪里有什么秘密啊,路王殿下对此必然是心知肚明,今日吾挑明了,也是迫不得已,明晨我们先去行军总管府走一遭,到时候,你可以与封总管商议,询问北地之情,或许可以明白吾之顾虑。”葛毅丛晒笑道。

“呵呵,那下官就不打搅葛长史安歇。”李扈想了想,打个哈哈,就起身行礼告辞。

“嗯,李主簿也早些休息,我们明天还有路要赶呢。”葛毅丛拱手回礼说道。

看着李扈离开时心神不属的,估计也是满肚子思绪,葛毅丛回忆起收到封耶罗的信,让他震惊不已,局势危殆至斯,封耶罗在蜀中坐视路王府发展壮大,背后到底是什么意思?颖王?薛仁信?还是有什么其他人?朝廷救灾之策居然如此张扬的放弃北地,究竟是什么意思?若是一个大局,皇帝哪里来的自信和力量可以控制住局面?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