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风蛊 第一百三十五回 朝议涟漪

作者:噗嗤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12-29 11:42:06
最新网址:www.diquge.com

“正是,陛下,臣也算自小就看着相王长大,哪回见到也是彬彬有礼,谦和逊让,臣的见识少,却也是读过史书的,对皇室子弟有此孝行的,简直闻所未闻。臣特请谏言一是将相王孝行记述留存以作宗室教育,二是请陛下准许臣派遣宗室子弟前往皇陵学习。”宗正寺少卿杨端从宗室的角度,一记马屁,拍得皇帝晕乎乎的。

“陛下,衡阳郡王所言甚是,臣当牵头礼部,篆刻事迹,公诸天下,使外邦皆知其孝心孝行。”夏侯浦也是掉头吹捧。

“夏尚书,此事勿用太过,宗室记述乃皇家教育之用,至于你礼部还是等相王殿下守满,再行记述传行天下吧。”杨端狠狠的恨一眼夏侯浦,怎么之前不觉得这个家伙这么讨厌,你就算跟相王不对付,但是篆书记述是他的提议,如果被夏侯浦这个包藏祸心的家伙把自己裹进去,谁知道以后会怎么样呢。

在场的都不是傻子,夏侯浦今天也是有失水准,皇帝眯着眼睛看着他,找不痛快?

“陛下……陛下,相王仁孝该当勉励,……臣一时言辞不当,请陛下责罚。”夏侯浦怂了,本来想着来一记捧杀,但是看着,现在人人唱赞歌,皇帝也正在兴头上,谁要是唱反调,那是厕所里点灯。

“皇室记述教育之用可以,派遣宗室子弟前往皇陵,就算了,去了打扰显儿静心。黄爱卿之言,朕觉得可行,朕自登基以来不说宵衣旰食,却也是心系天下,勤政不辍,军心民心皆在朕。宗正寺要嘉奖相王,礼部也可以派人监督相王嘛。那个西陵校尉……”

“李行,西陵校尉李行。”薛仁信赶紧提醒。

“先迁为海州郡司马,不得携带旧员,只身上任,禁军按制重新派员随行吧。”

“诺。”

“另外,太尉薛仁信教子无方,罚俸一年。禁军都尉薛城,朝议期间狂悖不敬,挞五鞭,废其和田男百户食禄。念及薛卿之面,万寿日也快到了,罢其禁军都尉之职,迁郑州副司马了做惩戒,薛卿当告诫,若在敢干犯法纪,数罪并罚,朕绝不相饶。”

“臣,叩谢陛下……天恩。”薛仁信感激无比,这重拿轻放,以私事的名义处置,只是罚俸,还是顾念着君臣情谊的。

“相王府长史罗源,醒了就直接送回相王府,告诫于他,相王不在,他这个王府长史不得再告假推诿。另告诫相王府诸官,务必尽心王事,若再敢怠工,一体罢免,追究罪责。”皇帝偏头对着施立迦说道。

“诺。”施立迦赶紧应诺。

“丞相,皇陵所驻诸部官属,就由丞相府统筹处置吧。”

“陛下,皇陵所驻各署员,臣以为就由各部自行派出轮值官员,随行人员一体更换。至于处置的话,一切待万寿日之后再作计较,可否?”李辅融给了个建议。

夏侯浦不得不佩服,李辅融这个老狐狸,直接任事不提,只用轮值一词,一下子整个事情就按了下来,动静也小了许多,待这些人回了京,各部尚书侍郎这些主官首先就得收拾他们,寿日过后再如何处置,到时候根据皇帝的心情而定。既给了各部面子,自己把屁股擦干净的机会,还可以借着这个名头内部进行人事调整,皇帝颜面上也好看许多,马上就是万寿日,这外邦使臣之余,还有各地告老的臣子也会派子侄进京贺寿,顺便走走门道,为子侄今后的仕途铺路。对各部而言,也就没有了直接责任,都得认他这个大人情。

“陛下,丞相所言,臣觉得甚有道理,附议……”薛仁信一待李辅融话毕,立时起身一躬,这件事处理得越低调,军方的震动也就越小,对他这个军方第一人的威信损失得也越小,不由的感激的瞥一眼李辅融,立即出言附和。

对于刚到礼部的夏侯浦也是利好的消息,借着此事某些不服气的属吏正好处置,薛仁信此言,不甘人后,剩下的人纷纷附和。

“好,丞相所言,稳重有度,此事就交由丞相府负责,各部直接向丞相回报。”略作沉吟,皇帝也想到了这些,不由得认可了李辅融的处置方案,心中暗思‘这章九陵罢相,还好有这般老臣在辅,其他人暂时还顶不上来呀’。

“皇陵大使富泉加权摄皇陵事,不可懈怠,遇事不决应即刻报与宫中,其余役工与事无攸,值万寿日歇工一日,人皆赐酒肉犒赏辛劳,均减役一载。相王孝心可嘉,加赏千户食邑以为褒奖,相王府侍卫忠心护主,着相王府长史造册加官一级。”

“陛下圣明,臣等敬服。”众人齐声行礼称颂。

一场京师瞩目的小朝会就样尘埃落定,受益的皇陵诸官是刚去的皇陵大使富泉,在所有的控诉中并无不敬,反而因其对宗王的尊重,且及时向宫中密报,这次反而加重了权柄。

相王杨显很让人意外的,成为了最大的受益者,再次成为了京师诸多言辞的中心。不过这次不是因为其权势赫赫的娘,更不是被亲爹抢了妻子的可怜‘绿帽王’,而是因为孝……

孝?真的是让所有人都惊掉下巴,这相王据传还曾因为皇帝逼迫自杀,只是命大未死,却不曾想,再次出现在众人面前的时候,居然是变成了为母守孝,为父结庐祈福的宗室头号孝子……

不过,在真正的豪门权势、皇族宗亲眼中,相王杨显,已经不是那个人人背地里嘲讽之人,转身却这……也太NM的不要脸了,古人云:杀父之仇,夺妻之恨。这还是那个温文尔雅,眼高于顶,遇事手足无措的懦弱少年吗?真是孝心也好,讨好皇帝也罢,这些氏家大族、权贵官绅不在乎,在乎的是皇帝旨意中透露的对相王的好评和看重,于是门庭凄凉的相王府,不到散朝就重新热闹起来……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