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四九城。
红星轧钢厂。
厂里喇叭不断的播放着《咱们工人有力量》,车间里面也都贴着让人奋进,引人向上的标语和口号。
这个时候的红星轧钢厂还没有公私合营,它的老板还姓娄,厂里的规模还没有后面那么大,充其量也只有四五千人。
“易师傅,易师傅。”
此时正在车间干活的易中海,擦了擦额头上的汗,听到身后有人喊他,抬起头看了一眼,是传达室的老张。
在这种数千人的厂子里面,都是有保卫科在门口真枪实弹的在门口站岗的,而传达室的作用,只是起到一个来客登记,收发邮件的作用。
易中海放下手里的活,走出了车间,问道:“老张,怎么了?”
易中海作为厂里的老员工,虽说还不是日后厂里八级钳工,但在红星轧钢厂里面也属于老师傅了,和老张也都很熟悉。
易中海今年只有40岁,而老张比他大个十岁左右,却也看上去极为的沧桑了。
“易师傅,这里有你的一封挂号信。”
“挂号信,给我的?”
易中海有些吃惊,国家这才建立了没两年,以前的一些亲戚都因为战乱逃离了四九城,他之前还试图去找过没找着。
这哪儿来的亲戚啊这是。
老张肯定是不知道的,只是把信给他就走开了。
易中海将手擦干净,打开信封。
看到信的内容,他眉头紧蹙,没想到还真的是他的亲戚,而且还是一个让他有些难以启齿的亲戚。
写信的是他的小叔,易为民。
早些年间因为战乱,跟着易家其他人一起逃到了南方,十来年间早就了无音讯,也不知道死活。
现如今知道小叔还活着,本该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情,可谁让这个小叔,比他小了二十岁。
是他二爷老来得子。
他的二爷爷易乐来,是一名在四九城都很有名气的郎中,医术了得被一些当地老百姓称为“神医”。
本来开着医馆也算是生意不错。
谁知道抗战开始了,这医馆也开不下去,开始往其他地方逃难去了。
现如今易中海的父亲和爷爷早就已经去世,他结婚二十年也一直无儿无女,心里不痛快但也过得比较自在。
没想到在外地还真有亲人。
听信上说,他的小叔易为民跟着二爷逃到了南方生活,前些日子他的二爷和二奶奶去世了,剩下他一个人生活。
然后不知从哪里得知他易中海在四九城当工人,于是托人联系上了他,准备来投奔他。
信上说得很客气,只不过让易忠海比较为难。
他在这轧钢厂和四合院里面,不算是德高望重那也是受人尊敬,毕竟他的技术可是数一数二的。
现在来了一个20岁还不到的小叔,这算什么事啊。
看了下信上写的时间,说得是5月17号,也正好是今天了。
易忠海也不敢怠慢,回到车间喊来了他的徒弟,贾东旭。
51年的贾东旭,还是一个刚刚二十岁的俊小伙儿,还没有和秦淮茹结婚。
老贾死后他就顶替了他的位置,进入了轧钢厂。
易忠海念计两家的情谊,收下了贾东旭这个徒弟。
“师父,怎么了?”
易中海的行为,也引起贾东旭的注意。
贾东旭见易忠海一脸焦急,于是便问道。
“我这边有一点急事要出去一趟,你帮我向主任请一天的假。”
“哦,好。”
贾东旭也没有多问,既然不跟他说,那肯定是有道理的。
回到四合院以后,一大妈正在中院洗衣服,看到易忠海回来了,她忙问道:“忠海,你咋回来了?”
作为易忠海的媳妇,相濡以沫二十年,对他的秉性很了解。
如果不是遇到很严重的事情,他是不会在上班期间回家的。
“也不是什么大事,正好你把屋子收拾一下。”
“家里有人要来,可能要常住一段时间,现在我要去车站接一下人,先走……”
“哎……”
见易忠海火急火燎的跑走了,一大妈还没来得及喊他。
家里有人来了?
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