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大学生说话就是文绉绉的,还不吝赐教,你明天跟着我就行了,保你饿不着肚子。”
见李智航态度尊敬,李平山的音调也不自觉高了几分。
“是,我肯定饿不着肚子。”
见李平山投来有些奇怪的目光,李智航赶忙补了一句:“有山哥你这位老司机,我自然放心。”
“那自然,我知道有个很好的挖羊肚菌的地方,明天带你去。”
李平山点了点头,轻轻拍了拍李智航的肩膀。
“那就有劳山哥了。”李智航感激道。
拿了背篓和铲子,李智航马不停蹄地往家赶。
此时山间的天空出现了乌云汇聚的迹象,空气中也出现了淡淡的草腥味。
按照李智航最近总结的经验,马上要下雨了。
不少村民也明显是意识到了这一点,开始从各个方向回到村里,
现在的临兴镇正值丰水期,不仅降水量大,还有雷击和大风的危险。
所以如非必要,本地人往往都会避免长时间停留在户外。
在这些人里,他见到了和自己一样背着竹篓的赵燕和王姨。
“燕子姐,王姨,你们这是?”
李智航看了看二人,又看了看她们身后的背篓。
对方二人也做出了同样的举止,只是她们的表情更为夸张。
“这几天伏蛟岭的菌子下货了,村里不少乡亲要一起去挖菌子,我们也组了个小队。”
赵燕答道,随后她又指着李智航背后的竹篓:“你这是也要去?”
“是呢,小卖部的山哥说带我去见见世面。”
李智航没有避讳,大大方方答道。
虽然山里的资源多到超乎想象,但是大部分村民还是会选择小股小股组队、分别走不同的路线,以避免太多人挤在同一个地方争夺资源。
好巧不巧,李平山也是王姨和燕子姐队里的成员。
但是赵燕和王姨皆是不以为然。
因为李智航这种长期待在城里的娃,怎么懂得挖菌子嘛!
顶破天就是凑凑热闹,打打下手,抢资源什么的可谈不上。
此时的王姨已经全然忘记了自己当初是怎样劝说李智航这个“生手”不要去只身挖虎头蜂巢,又眼睁睁地看着对方带了一整个超强群回来的故事。
毕竟人家自己也说了,上大学的时候接触过虎头蜂,所以有经验。
但挖菌子,那可是另外一个截然不同的领域!
光是辨别那些不能吃的有毒菌类,就需要长期的经验才能做到。
毕竟“红伞伞,白杆杆,吃完一起躺板板”的儿歌那可不是唱着玩的。
“那感情好!”
王姨和赵燕皆是眉开眼笑,满口答应着明天要教李智航辨认山珍。
于是在继李平山后,李智航再次喜提两位想教导自己的“老师傅”。
他道谢过后,便与二人道别,先一步回了自己家里。
就在李智航刚踏入家门后的十秒钟,外面的雨就下了起来,淋得豆丁赶忙跑回了屋,呜呜地蹭着他的裤腿,发出委屈的声音。
“难道是……我与自然界的某种交感?”
李智航对这种巧合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悟,他独自搬了一个小凳坐在豆丁的旁边,有些操心地望着外面的大雨。
“嗯,这雨应该不会下太久。”
李家庄的气候和秋金市差距不大,再结合李智航近期的经验,他很快判断出这雨的性质。
先前他有些担心这雨会演化为暴雨,引发泥石流和塌方,让镇政府强制封山。
如果那样的话,他的进山直播任务就要不知道推迟多少天了。
但好在这雨没有扩大的迹象,这让他放心下来。
“儿子,吃饭了。”
李敏学的声音从客厅传来,将李智航的注意力拉回了现实。
“来了。”
他支应了一声,收起小板凳,来到了餐桌前。
由于李智航去镇集上采购了蔬菜和肉食的缘故,今天的晚餐非常丰盛。
母亲刘莉做了回锅肉片、葱爆口蘑、番茄炒蛋、干煸土豆丝和一大盆鱼汤。
家里已经很久没有吃过如此豪横的四菜一汤,肉、蛋、鱼和蔬菜皆有,营养非常全面。
李智航此时也才感觉到自己已经饿极,肚子咕咕直叫。
但他仍然看了看、确定父母妹妹碗里都有米饭后,自己也才端起了饭碗大快朵颐起来。
饭菜非常可口,而且母亲难得地放了刚炼出来的猪油,这进一步强化了炒菜的香味。
在李智航的努力下,自己一家人的饮食肉眼可见地变好了起来,这让他非常欣慰。
在扒完一碗饭后,李智航才恢复了些体力,他又盛了一碗饭,抬头和李敏学聊起了天。
“爸,我听我妹子说今天你出去做蜂箱了,情况咋样?”
“打了两套杉木的,五个巢框那种,带王台保护罩和喂水器,花了七十块钱,价格还算实惠。”
李敏学笑着回答,看起来心情非常不错。
虽然养蜂并不能让他回到从前的风光,但好在也算重操旧业,脚踏实地地做些事情。
这让李敏学觉得自己的生活正在逐渐回到正轨。
李智航点点头,他给碗里满是口蘑、正在低头炫饭的妹妹夹了几片鱼肉,接着问道:
“蜂呢?有着落吗?”
“这个倒是简单,你德子叔给我找了一窝蜂,是刚出来的新蜂王,美得很。到时候爸带你一起养蜂,可有意思了。”
李敏学挑了挑眉毛,颇为得意。
在一个蜂群中,最重要的角色当属蜂王。
由于他已经快二十年没养蜂,所以已经有些生疏,李德考虑到了这一点,所以专门给他找了一只强壮的蜂王带巢。
年轻的蜂王不仅具备繁殖能力强、抗病性好、不易发生自然分蜂(注1)等优点,还能整合一些零星蜂源,所以相对来说不容易养坏,能够长期保持可观的产蜜量。
此时一旁的李智萱忽然插话道:
“爸,我听说目前村里的蜂蜜卖不上价?”
(注1:自然分蜂是蜂群增殖的一种方式,指的是当气候温暖、蜜粉充足的时候蜂群会逐渐壮大,出现新王。当新王快要出房前,老王和近半数的工蜂就会离开原巢,飞到别的地方营造新巢穴,组成新的分群,从而一段时间内削弱原有巢穴的种群规模和蜂蜜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