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妈出去做蜂箱了,不在家。”
李智萱侧过身体喊住了李智航。
“做蜂箱?”
李智航停住脚步,皱起了眉头。
他这时才想起之前母亲说过的父亲考虑继续养蜂的事儿,没想到这么快就下了决心。
这是一件好事,也算是李家的再就业。
唯一的问题是,李家庄的蜂蜜好是好,但由于李全胜的原因,蜂蜜卖出以后蜂农分不到多少钱。
但网络直播却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由于李智航已经有了一定的粉丝基数,也有了成功带货的经验,这对他来说是一种特殊的优势,可以绕开李全胜的把控,将自家的蜂蜜销售出去。
这兴许是一个口子,可以潜移默化地改变小山村的很多东西。
李智航想清楚其中关系,将买来的肉切下一小块剁成块,又将绝大部分扔进冰柜。
切完肉,他便自行去到杂物间,找到了父亲的工具箱。
翻腾了一会儿,他从里面找出了一把绿色的电动手钻和榔头。
李智航回到到家门口,搬了把小凳站在上面,在房梁上打了两个小孔,又用榔头将固定摄像头基座的膨胀螺栓敲了上去,拧进螺丝,完成了摄像头的安装。
“可以了。”
他试了试监控画面,发现效果非常不错,这台摄像头还带有人脸、动物捕捉和红外补光功能,即便是夜里也能很好地监控门口的情况。
忙完这些,李智航将案板上放着的水饺下锅冒了两遍,又给自己调了一个醋碟,便将午餐拿到了院里的石桌上,开始大口大口吃了起来。
“哟,还是肉馅的。”
李智航咬了一口,笑了出来,他之前就告诉过母亲搞些肉来给妹妹补充蛋白质,看来母亲还真的照办了。
猪后腿肉和荠菜打成的肉馅在鲜美中带着清爽,十三香混合着微微的咸鲜口,咬下去甚至会有爆汁。
“你真的吃过饭了?”他抬头看向妹妹,再次确定道。
“放心,我早吃了,可好吃了。哥你快吃。”李智萱乖巧点了点头。
李智航放心下来,将一盘的饺子横扫干净,然后去洗了碗碟。
家里的情况确实因为一窝虎头蜂开始变好,这让李智航对接下来的采菌行动有了信心。
一般的山民进入山里采集野山菌都是见到什么采什么,只要能卖钱的,他们都是来者不拒。
但对于李智航来说,选择就多了不少。
【天命恩赐】赋予他的洞察力,可以让他快速找到自己想要的菌种!
所以对于李智航来说,优先采集价值高的菌种,就变得有了极大的可行性。
由于临兴镇地处华夏西南,所以附近山区中的菌类物产丰富,从常见的平菇、木耳到珍稀的牛肝菌、松茸等,都有产出。
其中伏蛟岭地带降水丰沛,气候适宜食用菌生长,所以产量最大,品质也最高。
想到这里,他打开某电商平台,开始在上面了解起了各类鲜菌的批发价格。
“松露,1472元一公斤。”
“青头菌,1388元一公斤。”
“干巴菌,1200元一公斤。”
“红菌,678元一公斤……”
“嘶……这么贵?!”
李智航越看越是咋舌,他知道新鲜的野山菌价格高,但是他没想到能高到这种程度!
即便是50克的小包装,也能卖到近百元的价格。
这是由于这些野山菌绝大多数无法人工培育,而且每年产出的时间有限制,所以物以稀为贵。
从价格上看,这些菌子中排名前五的分别是松露、松茸、青头菌、鸡枞菌,干巴菌。
除此了味道鲜美外,它们还有一点不同于牛肝菌、见手青等等菌类。
那就是他们都是安全无毒,适合新手、大众入门尝试的。
“对了,有件事忘了。”
李智航拿出手机,给“霜之哀伤”发去了信息:
“老板,我明天就要进山采菌子了,嫂子喜欢吃什么菌?我到时候留意多采一点。”
这次“霜之哀伤”回信息很快:
“她喜欢吃炒牛肝菌和鸡枞油,你看着整。”
鸡枞菌本来就在李智航的重点目标清单上,而牛肝菌也是一类价值不菲的食用菌。
虽然后者的部分品种有毒,但是考虑到霜之哀伤也是本地人,所以吃菌子的常识肯定是有的,不用他来操心。
李智航应承下来,将目标菌种做了优先级排序,然后开始做起了进山的规划。
李家庄所在的山叫前梁,距离伏蛟岭大约有2公里的路程。
虽然路途不算远,但要抵达那里,需要穿过三道山林地带,还要越过一条小溪,这才能看到上伏蛟岭的山坡。
李智航抬起头来,看向了妹妹:
“妹子,你不是有个充电宝?”
以前还在秋金市的时候,李智萱经常趁着周末和朋友去郊区玩,所以她为此专门买过一个充电宝。
虽然那充电宝并非是时下流行的快充,但对于李智航来说已经够用了。
“是呢。”李智萱点了点头。
“明天借我用用,在哪放着?”
“在我卧室,没事你不用操心了,今晚我给你充上电,你明天带上就行。”李智萱摇了摇头。
这让李智航放下心来,他找来一张纸,快速地写写画画,制定了一条最好走的进山线路。
忽然一旁的手机响了起来,李智航拿过来一看,发现是唐浥尘发来的信息:
“李大哥,我到学校了,今天太谢谢你了,等会你有空把药材照片发给我,我最迟明天给你答复。”
李智航回了句不用客气,便起身去杂物间拍了一些蜂酒和蜂房的照片,连带着自己的某音账号一起发送给了唐浥尘。
然后他便带上先前切好的肉再次出门,向着村里的小卖部走去。
路上“黄老爷”主动跟了上来,李智航将手中的肉块分给了它和另外的几条狗,这让一帮“忍犬队”对他更加地死心塌地。
“阿航,又来关照我生意了?”
见到李智航推开小卖部的木门,一位30来岁、有些微微秃顶的男人立刻凑了上来。
这是小卖部的店主李平山,辈分上算李智航的同辈,所以李智航要喊他一声山哥。
李平山早年在县城做生意的缘故,所以思想不像大多数李家庄人那样保守。
再加上这两天李智航来他这里买了不少东西,所以他的态度颇为客气。
“山哥,你这有没有背篓和铲子?”李智航环视一圈,开口问道。
“背篓有,我妈刚编了一批。”
李平山指了指旁边摞起来的竹篓,而后又问道:
“铲子是干嘛用的?抹水泥还是种花?”
“挖菌子用的那种。”李智航答道。
“你要去挖菌子?”李平山睁大了眼睛。
他虽然知道李智航去搞了一窝虎头蜂的事儿,但是真没想到这位城里回来的青年还懂挖菌子。
“嗯,刚好菌子下季节,明天我想去凑个热闹。”李智航点点头。
“那我们一起去吧,明天我和村里其他几位乡亲要一起去,你跟着我们在旁边学呗,哥在这方面可是一把好手。”
李平山一副骄傲的样子。
“行啊,我是新手,希望老哥能不吝赐教。”
李智航点了点头,露出了感激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