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渐变亮的天空下,地面田野一片灰茫。
夜色还稀薄的笼罩在大地上不肯消散。
日出时分已经凝聚起来的浓重晨雾,却已经可以看见依稀露出的虚空树影。
马坊村人口聚集的几处地方,在上坡上都能眺望到。
“汪先生认为如何?”
此时。
杨报国已经和汪文言穿戴整齐,甚至逛完了这片土地。
“以后七个村庄要统一管理,你虽然看重西平村的地利,不过为了方便各庄联络,还是选择马坊村的好。”
无论是北边的上马村,还是南边的西平村,通过中间的马坊村,可以节省一半的时间。
各庄的人来开会,最远的也才半个时辰,往返个把时辰。
以前上马村到西平村,赶路需要一个时辰,往返就是两个时辰了。
因为现在农忙,牲口都不够用,所以来往都是走路,极其浪费时间。
等农闲之后,庄子里的牲口可以用来赶路,那时候消耗在路上的时间会更短。
杨报国想了想,觉得效率还可以再高点。
打算等会让张大千回京城一趟。
汪文言犹豫了一会,现在只顾得上庄子里的事,其余的事情已经顾不上了,终于点头答应。
以前只是打算混过去,所以汪文言选择在西平村。
看来汪文言的确变了。
杨报国很满意。
千言万语不如行动。
只有行动起来,通过做事的过程,身体力行,才有可能真正的改变一个人。
“如果灾情没有过去,对于各地的百姓会造成巨大的打击,到时候,恐怕灾民的数量,比前段时日无法相提并论。”
考虑如果灾情仍然延续,自己该做哪些事,正如少年所言。
把土地集中起来,尽最大的能力养活最多的人。
这是唯一的法子。
汪文言甚至想过去更远的地方开荒。
可是天下间最好的土地不都是在大明么,又去何处寻找世外桃源呢。
“现在重中之重,一个是建立作坊,张师傅虽然手艺精湛,可是让他独立建立大的作坊,只怕他心有余而力不足,我打算让王本去帮助张师傅。”
“只有让作坊打造出更多的耧车,才能得到更多的劳动力,开荒更多的土地与修建沟渠。”
汪文言满脸认真。
京城的事情,他已经很久没有想起了。
“然后就是社学,只有把社学建立起来,能稳定人心,让庄子里的人安心做事。”
听完后,杨报国非常认可。
前几日的放开让人们吃饱,却无法长久如此。
隔一段时间,让人们吃饱,恢复元气,免得因为长期持续饥饿,导致人们营养不足带来死亡。
倒不是现在庄子里的粮食不够,估摸着时间,福王的粮食,应该还有一个月就可以抵达。
有了这批粮食,七个庄子里现在六七千人,加上八九月的收货,吃饱肚子一两年是没有问题的。
只是呢,杨报国不能这么做。
因为非常肯定。
到了八九月的时候,京畿地区的灾情持续,不但摧毁了百姓们的信心,也会造就不可计数的灾民。
那么只能每个人都勒紧裤腰带,尽力保证更多的人活下去。
人们仍然要饿着肚子劳作。
可想而知,庄子里人们的怨气也会越来越重。
建立社学,是目前唯一能安抚他们的法子,并且能培养出自己需要的人才。
想到此处。
杨报国就感觉扑面而来的压力。
粮食啊粮食。
这与金银珠宝不一样。
自己可以去掠夺不可计数的金钱,但是金钱变不成粮食。
汪文言商议完后,把从西平村迁移到马坊村的事交给了杨报国,他去忙着作坊,社学,还有开荒,梯田,平整土地,修建沟渠,安排人手等等细碎事务。
每件事都不是小事,每件事都又那么紧要。
汪文言宁愿他们白忙活一场,闹出一场大笑话,也不愿灾情真的如这位少年千户所言的一定发生。
等汪文言离开,杨报国挥了挥手。
“千户。”
张大千变得稳重了些。
上回他去抓了几个逃户回来后,当众杀鸡儆猴严惩一番,属于雷声大雨点小,也没有真的把逃户如何处置。
但是表面闹得很凶。
的确威慑住了庄民们,让自己很满意。
“你回京城一趟。”
“去锦衣卫要几匹马来。”
公家的便宜不占白不占,就不信有人敢阻拦,杨报国放下心里的包袱。
自己这个跋扈子弟的习气,还是没有好好适应啊。
张大千也没有大惊小怪。
自家千户私挪衙门里几匹马怎么了。
“千户在庄子里呆了有段日子了,皇上的大婚也没有回去京城,京城那边难道不管了吗?”
张大千有些担忧。
如果自家千户久不露面,万一刘侨卷土重来怎么办。
杨报国摇了摇头。
也就这个月最有时间了。
庄子里的事情最重要,所以趁着这个月的时间,自己亲自来盯着庄子,把有些事情推上正轨。
皇帝刚刚大婚,王安可以乱来,因为他当下属于势弱的一方,不会甘心束手就擒。
魏忠贤要杀他,这是谁都知道的事。
王安也找机会要杀魏忠贤。
谁先占先机,谁就赢了。
魏忠贤现在在内廷得势,反而不好轻举妄动,否则容易引起朱由校的不快。
现在一切的权利,皆来自于皇帝的信任。
最晚五月。
到了五月,自己一定要回京城。
保证魏忠贤顺利杀死王安。
张大千见自家千户已经有了主意,因此不再多言。
骑着杨报国的马,来回只用了一日,张大千就带回了八匹马,全部是北镇抚司的好马。
“每个庄子分一匹,以后各庄每天早上来开会,除了确定昨日的工作进度,还有安排明天的工作安排。”
杨报国大手一挥,就这样分了六匹马出去。
耧车不能使用马。
耕牛缓而稳,后劲足,才是最适合耧车的。
耧车已经打造了几副。
效果很好。
也提出了许多的要求,老工匠张九年都能一一摆平,可见其经验丰厚。
现在无论是技术的磨合,还是使用的过程都已经成熟,欠缺的就是大量的生产。
张九年带着徒弟们,徒弟带着新派来的庄民,最后五个徒弟分为了五个队,各自带领新人打造农具,张九年则全程督造,不允许有打造坏的。
缺少木头。
庄子里安排了专门伐木的队伍。
缺少铁料。
杨报国亲自出面,让庄子里的人去密云捡铁矿。
没错。
就是捡。
密云一带有丰富的铁矿,其中不乏露天矿。
以当下庄子里作坊需要的铁料量,只怕几十年都难以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