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diquge.com

周进有御马监的腰牌,进出皇宫方便。

杨报国和周进分开,往西华门方向走去,准备到甜食房去等周进的消息。

路上经过六科廊。

迎面也走来几人,领头的一人身穿青袍,其余的人穿绿袍,身份一目了然。

不过是一群小官,杨报国没放在心上。

“可是锦衣卫杨千户?”

突然。

对面那身穿青袍的官员,满脸客气,拱手询问。

“是的。”

对方竟然认得自己,杨报国连忙回礼。

“在下霍维华,兵科给事中,不知道杨千户认得在下否?”

“原来是霍给事中,久闻大名,今日方才得见。”

杨报国没想到会遇到此人。

兵科给事中是七品。

自己锦衣卫千户是五品。

品级上大于对方。

但是明代文贵武轻,而六科给事中品级虽低,职位却很重要,权力不小。

属于官小权重的一种。

与御史有类似。

御史品级低,却是官员里很清贵的,权力同样很大。

更重要的是,此人是自己外祖的同乡,两人已经结盟,魏忠贤未来掌握内廷的关键人物之一。

于情于理,杨报国都认为自己应该恭敬些。

至于其他身穿绿袍的官员,不过是些八九品的小官,杨报国没有太过热情。

倒不是瞧不起人,官场上本来如此,等级森严,平易近人是平易近人,不妨碍身份差距。

霍维华很客气。

留下来专门与杨报国说话,其余的小官见状,识趣的告辞,纷纷离开。

“最近不怎么见到魏公公,听说宫里头的形势,对魏公公不太有利。”

霍维华见到周围清净了,关切的询问。

杨报国想了想,点头承认。

“刘阁老好大的手笔,布了好大一张局,现在得了势,连带着王安也开始不安分起来。”

霍维华叹了口气。

“当初有人埋怨刘阁老,认为刘阁老对魏公公太软弱,我倒是提醒过魏公公,只可惜谁也没想到,刘阁老破局落子实在是高,让人叹服。”

“外廷有人为难霍给事中?”

霍维华唉声叹气,一看日子就不好过,都不用打听,就能预料到,杨报国笑道。

看见少年的笑容,霍维华愣了愣。

内心反而有些羡慕。

此子有他外祖照顾,倒也没人轻易去难为此子。

委实令人羡慕。

如果自己也能有这样的外祖,实在是求之不得啊。

“不过是些嘲讽罢了,我已经习惯了,只是许久不见魏公公,有些担心他。”

霍维华轻声道。

“放心吧。”

杨报国知道霍维华想要打听什么,直接说道:“我外祖,还有客氏,最受皇上信任,谁也奈何不了我外祖。”

“你也别担心多余,只管照顾好自己,内廷与外廷不一样,内廷里规矩简单,谁能得到皇上的信任,谁就能掌权。”

霍维华明显松了口气。

这些日子以来睡不着觉,担心魏忠贤失败,哪怕是眼前少年说的话,也让霍维华心里好受了不少。

打发走了霍维华,杨报国看着对方的背影。

魏忠贤是故意还是无心呢。

兵科给事中。

品级虽然低,却涉及到了军权,因为职位的重要性,兵科给事中虽然只是七品,可威力却很大。

所以魏忠贤也知道军权的重要性?

霍维华入京代用之前,先后担任金坛知县、吴江知县,与军事没有半丝交集。

如果不是魏忠贤的出手,没道理把此人运作到兵科给事中的位置。

“谁都不可小觑啊。”

杨报国摇了摇头。

甜食房里,虽然知道内廷两位大佬闹得厉害,却没人敢得罪这位小主,管事太监亲自露脸,招呼下面的人照顾好。

不久后。

周进找了过来,还带来了慈宁宫的太监们。

没想到。

客氏当下在慈宁宫,与郑贵太妃闲聊,郑贵太妃得知杨报国求见客氏,她竟然提出要见见魏忠贤的外孙。

搞清楚原委,杨报国倒是知道郑贵太妃为什么要见自己。

左右不过是为了郑家的事。

经过崇智殿,来到了慈宁宫,不知道过了几处庭院,这里都是老妃子的居所,终于到了正殿。

果不其然。

杨报国拜见了郑贵太妃,也第一次见到了这个鼎鼎大名的女人,郑贵太妃非常的和善,夸个不停,赏了不少东西。

最后的确提到了郑家。

说好的结盟,宫里头的事情,魏忠贤和客氏可没掉过链子,外头呢,郑家一点担当都没有。

见到形势好的时候,就出来耍威风,拿回权势。

发现形势不妙,立刻又当了缩头乌龟。

“说起我这娘家,有时候啊,我也气的心窝子疼。”郑贵太妃眼圈通红,半真半假。

客氏深有同感。

“指望不上娘家,有委屈也只能咽在肚子里,谁不是这般熬过来的。”

客氏这话说到了郑贵太妃心里。

想到多年前为了儿子当太子的事,自己花费了多少的心思,付出了多少的努力。

结果每回最艰难的时候,自己男人没妥协,反倒是自个娘家人屡屡退缩了。

郑贵太妃气的都要吐血。

可能怎么办呢。

谁让自己摊上了这么个娘家。

还得自己笑脸赔不是。

“福王来信,已经同意了卖粮,也不提市场价,保个本就行,以后啊,你缺粮食了,就去找他要。”

郑贵太妃笑道。

杨报国大喜。

郑家不愿意出头,杨报国内心反而高兴。

东林党解决不了辽东的事,也解决不了国内的事,必然会倒台,无论皇帝是不是天启都会如此。

包括未来的崇祯朝,东林党又一次重回高光时刻,结果没几年又失败了而。

东林党失败是必然的。

或者说不能主导改革,谁都会失败。

锦衣卫这把刀,杨报国不想和郑家分。

从来没打算过。

现在郑家缩回去,自己占了理,连福王都不好意思,同样的银子,自己可以在福王那买到更多的粮食,杨报国当然高兴。

见到杨报国没有太过愤怒,郑贵太妃也悄悄松了口气。

客氏见郑贵太妃没有其他话要吩咐,这才带着杨报国离开,去了别处。

客氏居住在乾清宫,那里不好带杨报国过去。

客氏也有话要说。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