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祖魏忠贤,人们称我小千岁 第19章 目标福王

作者:键盘战斗家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09 05:58:22
最新网址:www.diquge.com

“妈拉个巴子。”

“真特么无法无天。”

“比强盗还狠。”

通州水运。

漕船运输到顺义县小东庄码头,此地归属营州左屯卫,在码头接应漕船,卸粮装车,直接运输顺义县城。

孟乔芳骑着马,身后跟随了亲兵,看到了上马村的变化。

眼红不已。

破口大骂。

顺义县归属于昌平。

小汤山在顺义县境内,小东庄临白河,小汤山临沙河。

京畿保定、真定等四府大旱,唯独昌平州没有遭灾,许多的灾民汇聚到昌平州乞讨,码头上等着活计的苦力也比往常翻了好几倍。

人多了,不值钱。

码头上的工钱越来越少,干一天的活,工钱还不够吃一顿饭的。

许多壮劳力甚至只要求东家让吃顿饱饭。

漕运不同。

漕运主要是卫所承担,卫所多得是军户干活,还不用给钱,也不用管饭。

反而因为漕运的到来,影响了民船,让码头上的苦力们怨声载道。

军户们是苦哈哈。

苦力们也是苦哈哈。

可苦力们瞧不起军户。

倒贴钱干活。

军户是独一份。

“要不要当军户?”

“你来不来?”

将领在码头上维持秩序,下面的百户们去棚户区招人。

卫所里,这些年里逃亡的人实在是太多,往常逃亡的规模不能相比。

逃不逃的,大家也习惯了。

可如今干活的人都凑不齐,主要是影响了自己,没人为自己干活种地了,见到码头上多了许多难民,于是卫所里的军官开始拉人。

可惜。

难民们没几个同意。

但凡当军户能有口饭吃,他们也就同意了。

谁不知道军户过得什么日子。

傻了吧唧的才会同意去卫所,成为军籍,自己一辈子不得翻身,还连累子孙。

许多人宁愿饿死,也不愿意去当军户。

“把你闺女嫁给我。”

“你能出钱?”

“没钱。”

“没钱还想讨媳妇,滚滚滚。”

码头上的一名老军户,看到一户难民家的闺女,想着他们家已经沦落如此,所以厚着脸皮去试试,果然是自讨没趣。

京畿地方,军户和百姓没有人乱来。

难民们饿着肚子。

起码不干活。

军户们也饿着肚子。

不但要干活,还要上战场。

至于隔壁上马村。

听说有贵人侵占了几万亩的田地,光上马村就有八成的土地属了那贵人,还有人说是地主们侵占军田被朝廷罚没,乃至于有人说的御马监等,许多人听不懂,不晓得这是什么衙门,不过这关他们什么事。

除了羡慕之外,还有暗爽。

狗日的大户,没想到吧,还有今日的灾难。

“从哪里来的?”

码头船来船往,货运繁盛,码头上两边集市商铺多,是昌平地区最容易找活干的地方,汇聚了至少的有数千口的灾民。

他们搭建了简易的棚子,因为没有秩序,不像县城里头干净,这里充满了臭味。

穿着丝绸长衫的少年,大概十四五岁的年纪,身后还跟随了七八名五大三粗的汉子,明显不是一般人。

竟然能出现在棚户区。

这么肮脏的地方。

容易把漂亮的衣裳弄脏了。

听到少年的询问,这家子的当家人,中年汉子畏惧的说道:“小的来自黄儿庄。”

“保定府的?”

杨报国确认道。

“是的。”中年汉子大奇。

窝棚里的妇人,紧紧的抱着一儿一女,女儿十三四岁,儿子七八岁。

妇人的眼神里满是警惕。

她认为眼前的子弟,想要买自家的女儿。

如果是真的。

也不是不能卖,总比饿死强。

杨报国上个月从去过保定,发现汤山时,经过了黄儿庄,知道此地遭灾严重,没想到竟然有灾民能流落到这么远的地方。

“找到活干了吗?”

中年汉子见少年和气,内心宽松了些许,老老实实的回道:“小的没有什么本事,只有一身力气,可这里最不缺干活的人,前天才抢到活计,昨天和今天都没有抢到。”

“你是军户人家。”

张大千突然说道。

那中年汉子脸色大变,棚户区的妇人吓得瑟瑟发抖。

“这位爷说笑了。”

“你瞒不过我的眼睛。”

张大千露出得意的笑容。

杨报国无语。

张大千这小子,的确有点本事,可惜太年轻,嘴上没有把门的,太喜欢显摆,何苦吓唬这已经够可怜的一家人了呢。

“别怕。”

“那边正在招人干活,虽然不给工钱,但是管饭,你如果在此地坚持不下去了,可以去那边试试看。”

杨报国指了指自己的地盘。

那中年人低着头。

逛了一圈棚户区,杨报国能闻到身上沾染的臭味。

问了许多人。

算是对京畿地区各地的灾情有了更多的了解。

连京畿地区的灾民都没有活路。

更不提其余省份。

关键还是粮食。

指望庄子里的产出,远水救不了近渴。

天下里粮食最多的在谁手中。

论群体。

必然是读书人。

论个体。

其中肯定有福王。

这家伙日后被流民军头子李自成抄家,用了数千名士兵,几百辆大车,整整拉了五天五夜才勉强拉完。

大明藩王的藩地并不是藩王直接管理。

根据大明律,藩王属地由地方官府代管,按照每亩纳籽粒征银三分的定例,由州县向庄田农户收取,然后这些田地所属的藩王派人去州县领取。

所以对佃户们影响不大。

相反。

佃户们还愿意租种藩王的属田。

首先是租金低,其次是雇佣关系稳定,最后也没有主家指手画脚,相当于后世的廉租房,没有自己房子的人,谁不想要廉租房。

只是福王不同啊。

他是万历皇帝与郑贵太妃生的儿子,最受喜欢的皇子。

仗着宠爱,福王胆子越来越大。

最后直接甩开了州县,派自己的太监去经营管理和收取租银。

因为地方官府从宗室宗田收上来的税负会常年拖欠,直接不给藩王,要么衙门用了,要么被上下瓜分,让宗室们苦不堪言。

所以福王不愿意。

自己干了

官府也反对过,奈何福王有人撑腰,官府无可奈何。

对于百姓而言。

并无影响,该怎么交还是怎么交。

只不过交的对象变了。

但是天灾不同。

天灾之下,众生平等。

种不了地,自然就没有粮食,没有了粮食,人们就没有吃的,王府也收不到粮食。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福王两百万亩的田地,数十年的积累。

这笔积粮。

可以缓解自己的大麻烦,让自己的计划顺利进行。

本来想要来小东庄买粮,可惜。

漕运的粮食有限,卫所都不够用,不是有人不给自己面子,实在是没有。

钱这东西。

可以买到想买的物资时,才能具备意义。

当有钱也买不到粮食,这钱就失去了意义,所以有积粮的大户人家,把银子都储蓄了下来,不是市面上不流通,而是没有物资支撑白银流通。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