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绾被嬴政突然转变搞得有些措手不及。
他思忖片刻,答道:
“是……陈胜吴广因惧怕‘失期当斩’,故而起兵反秦。”
“是项梁密谋多年,心怀不轨,终于得势。”
“是六国贵族们降秦却不归心,一旦天下有变,他们便蜂拥而起。”
“是……”
王绾还在绞尽脑汁的想着大秦覆灭的原因。
却不想,直接被嬴政挥手打断了。
只见嬴政叹了口气:
“王绾,你老了,记性也变差了。”
在王绾惊愕的目光中,嬴政缓缓道:
“我大秦律法,没有失期当斩这一说,这是那陈胜吴广编造出来吓唬人的!”
“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说的这些,全都是标,而不是本!”
嬴政眼神扫视大殿上的所有人。
“我大秦带甲百万,兵锋强劲,统一路上,什么硬仗没打过?”
“这天下,朕就没见过,我大秦将士打不过的敌人!!”
“什么草民流寇、刘邦项羽、六国贵族,在我大秦全盛时期,都不够看!”
“就算那项羽天生神力,勇猛无敌,可在座的将军,又有哪一个是无能之辈?”
嬴政说完,王翦、蒙恬、李信、王贲等,全都抬起头来。
眼中闪烁着莫名的光泽。
他们自然也都看到了始皇本纪中,关于项羽的记载。
也深知项羽的厉害。
但作为将军,尤其是为大秦统一作出突出贡献的将军们,又岂能自甘人下?
更不要说,算是他们晚辈的章邯,都在秦末的风雨中,差点力挽狂澜。
若不是赵高在后方掣肘,说不定真能绝地翻盘!
更别提他们自己了。
若真让他们碰上秦末的乱世,再有一个贤明的君主。
他们压根就不会给自己劣势的机会!
这样说来,大秦覆灭,军事上的原因,竟然是最不重要的!
此时,章邯也抬起了头。
原先因为害怕而战战兢兢的身体,因为嬴政的这一番话,也渐渐稳住。
就见嬴政的目光,此时落在了正睡得香甜的胡亥身上。
嬴政音调突然拔高,指着胡亥怒道:
“大秦灭亡,最根本的原因。”
“是因为胡亥暴政!民不聊生!”
“是因为赵高乱政,人心惶惶!!”
“有此二人在,大秦纵有再多雄兵,再厚城池,也难逃败亡!!”
兴许是嬴政的声音确实有些高了。
他说完这番话后,原本还昏睡着的胡亥,竟然再次悠悠转醒。
口中如上次一般,依旧是在喊痛。
“我……我这是在哪儿啊?”
“头怎么这么晕?”
看到胡亥又醒了,嬴政立马看向蒙恬。
蒙恬心领神会,这次动作就利落多了。
很快走到胡亥身前,蹲下,扇巴掌,摇晃胡亥,检查鼻息。
一套动作丝毫不拖泥带水。
众人还没反应过来呢,就见蒙恬已经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去。
刚要跪下,却听嬴政道:
“不用跪了,站着吧。”
蒙恬刚弯下去的腿肚子,又赶忙绷直了。
嬴政说完,又看向其他人:
“你们也都起来吧,站着回话。”
顿时,所有人都纷纷起身。
不过,还是有没起的。
扶苏、李斯、章邯等人依旧跪在地上,也不知道想些什么。
嬴政看向下面,叹了口气,道:
“扶苏,你起来吧,那些事,你做的没错,也由不得你。”
“要怪,就只能怪朕对你教导无方!是朕之错!”
扶苏一听这话,更加惶恐了。
眼泪直接夺眶而出,俯首在地:
“父皇……是儿臣的错!”
“都是儿臣的错……”
“儿臣不该……”
然而,扶苏的话还没说完,就被嬴政打断:
“行了行了,哭哭啼啼的,像什么样子,快起来!”
嬴政的语气强硬,不容置疑。
扶苏虽然心底依旧悲痛惶恐,但还是缓缓起身。
“李斯,你也起来吧。”
嬴政又看向李斯,这位如今大秦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
“王绾方才说,不能以未来之事,而定现在之罪。”
“虽然你确实罪该万死,但朕决定——”
“不予追究。”
“毕竟在未来,你也为自己所做的事情,付出代价了。”
嬴政指的,是李斯后来被赵高设计定罪,而被腰斩的事。
值得一提的是,方才嬴政给赵高的死法,也是腰斩弃市。
这倒有点耐人寻味了。
此时嬴政说完,李斯差点栽倒在地。
人生的大起大落,实在是太过刺激。
还好他身体还不错,还能强撑着叩首谢罪。
“臣……多谢陛下不杀之恩!!”
再抬起头时,李斯已是泪流满面。
看到李斯颤颤巍巍的起身,嬴政目光最后看向章邯三人。
“怎么,雍王、翟王、塞王,你们三人,要朕请你们才肯起身吗?”
章邯、董翳、司马欣三人,在未来就是被项羽封在秦地,为雍王、翟王、塞王。
甚至还因此产生了关中的另一个叫法——‘三秦’。
嬴政此时说起,除了打趣活跃气氛之外,自然也有敲打他们的意思。
毕竟他们三人降楚,还间接导致二十万秦军被项羽坑杀。
别说秦律了,就是在任何朝代,任何律法里,也是不能容忍的。
但就像嬴政刚才所说。
不以未来之事,而定现在之罪。
再加上他们的事儿,确实情有可原。
因此,嬴政也不予计较,不予追究。
看到嬴政给台阶,三人自然赶忙叩首谢恩。
然后站起身来。
如此,大殿之上除了一个躺着的胡亥,再无一人跪地了。
“好了,关于始皇本纪这事,到此为止。”
“我们不能因为知道未来的发展而就此忧心忡忡。”
敲了敲身前的桌案,嬴政看着大殿上的这些人。
“相反,我们要以此为戒!振作精神,利用它,来规避一切对大秦不利的事情!”
说着,嬴政看向王绾和李斯,悠悠道:
“你们二人,负责总结一下这份始皇本纪上,有关我大秦的得失。”
“叶辰方才跟朕说:以史为镜,可以明得失。”
“相信这份大秦的未来史,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治理大秦!”
看着李斯王绾同时应下,嬴政点了点头。
“那就先这样吧,你们都退下。”
“记住,今天我们这里发生的事,任何人不得外传。”
“你们回去后,也要多研究一下这个光幕,尽可能的搜集里面的信息。”
“另外,以后有什么事,不论是政事,还是命令,朕也会通过光幕告知你们的。”
“好了,退下吧!”
嬴政说完,众人便纷纷行礼,陆续退下了。
一场由叶辰和史记带来的,大秦朝堂关于未来之风波,到此可以说圆满结束。
等众人走完,嬴政却并未歇息,而是再一次打开了脑海中的光幕。
现在,他对叶辰充满了好奇。
甚至迫不及待的想要向其请教更多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