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战争会带来什么?
当然是诸多的经验,而这些经验是怎么吸取呢?
并不是说把老兵留下来,就吸取了经验。
这是一个系统且复杂工作。
有专门的机构从多个角度实施,而防备司令部士兵研究中心就是其中之一,在战事结束的第一时间,就联同陆军军械器材准备司令部和研究、开发与工程司令部联合组成一个调查小组。
小组人员对参与伊拉克自由行动的陆军士兵进行调查的总结,调查内容是围绕陆军士兵所使用的各类武器装备,调查目的是希望从这些士兵的反馈意见中提到一些启发或直接建议,从而改进陆军现有的武器装备或作为未来装备的设计参考。
他们访问的参加军事行动的官兵,访问对象从旅指挥官到步枪手,从炮兵到装甲兵,从地面部队到空中力量。
这是一个覆盖面极大,而且极其费时的工作。毕竟,这涉及到几千官兵,几千份报告。
到最后,所有的报告都会送到位于太平的士兵研究中心,在这里进行汇集。
“所有人都对四六式手枪的表现极其不满。”
作为中心研究员的弗德里希上尉,说道:
“一方面是它的弹匣子弹太少,另一方面是士兵们感到它的停止作用不足。他们希望能够提高在低能见度条件下的射击精度……”
夹着香烟吱吱的抽着,意识到烟已经燃尽后,梁冠杰少校便把烟蒂按灭在烟灰缸里。
“这个没有问题,军方正在试验新型手枪,至于子弹的停止作用,可以研制新型子弹?对于步枪呢?”他问道。
在会议桌的对面,乔昌烈上士从在看着的手中的那页文件上抬起头来。
“大家对AR15这件武器感到非常满意,尤其是对它的精度,正如一位旅指挥官所说的:“是AR15打败了威胁我们的AK47和RPG。”
所有步枪手基本上都赞同这是一个非常出色的武器,后座力小、精度高,且射射程远。不过几乎所有人都提到,希望得到瞄准镜之类的装置。”
他翻着报告说道。
“很多人认为,在战场上装备瞄准镜,是极其必要的。”
梁冠杰少校点点头。
“记录一下,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关于枪挂榴弹发射器,这件武器很受肯定,许多士兵感到这是最佳的战斗武器。”
“MG1型机枪,士兵们对这件武器充满信心,绝大多数的意见都是肯定它的,多数的负面意见都是关于辅助枪手的负荷。士兵们建议采用较轻的材料制作三脚架。”
MG1型机枪就是仿制的FNMAG通用机枪,这是一款非常出色的武器。
“有大约23%的战士反应它太重了,”
报告的军士勉强笑了一下,说道:
“这可是通用机枪,减重恐怕不容易吧?”
却没有人回答。梁冠杰又点着了一根香烟,先抽了一口,然后才继续说道。
“既然提出了要求,那总要进行相应的研究,这也正是成立士兵研究中心的意义所在。”
接下来,他们就不断的在那里讨论着报告,最终,他们会根据战士们反映的情况,汇集成一份报告,然后再有针对性的解决有些问题。
当然,有些武器装备的问题,他们会首先进行研究,然后有针对性的提交报告,比如要求企业对某些装备进行改进。
从他们的脸上,能看得出那种极其认真的态度,他们所有人都很清楚,这份工作的重要性——关系到战士们的生死。
其实调查报告并不仅仅只是武器装备,还有其它各种装备,从防弹插板,到携具,再到头盔,军靴,等等,这些报告中有不少都是战士们的情绪宣泄,比如他们直接把军靴说成“有史以来最烂的垃圾”。
对于此,他们也需要写在报告中,不过,至于能不能搞出满足战士们要求的军靴,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像通常那样,这些报告会最终左右很多武器装备以及个人装备的采购、研制。
不过,相比于这些装备,回馈最快的是什么?
还是重型武器装备!
毕竟相比于普通的装备,军方对于重型装备在战场上的应用以及损毁更为敏感。
在南洋防备装备公司的办公室中,作为坦克工程师的黄志远看着手中的照片,问道。
“这是被反坦克导弹击毁的对吗?”
张虎点了点头,虽然这一次他并没有直接上战场,但是作为SEA第一名王牌车长,现在已经晋升为上校的他,对于装备的研究有着他自己的看法。
在苏伊士运河危机结束之后,身处前线的他,就用自己的“王牌”身份。像坦克的生产企业提供了很多宝贵的意见,比如说增加坦克炮的射击俯角,这是他在战场所获得的经验。
不仅如此,他还要求研制新型的炮塔,因为实战中他发现vt1型坦克的炮塔暴露出了不少问题,除了内部空间狭窄之外,其防护能力也有一定的不足。
后他的这些建议都被公司11采纳,并且用在了vt1型坦克的进一步改进上,而这些改进也使得这款坦克被称为西方世界最强大的坦克。
现在张虎来到这里,还是因为同样的原因——为了更好的坦克。
“是的,我们在那里遭遇了俄国人制造的反坦克导弹,虽然并没有改变大局,但是威胁却是现实的,我们的坦克装甲抵挡不了反坦克导弹的攻击。”
看着照片上被摧毁的坦克,黄志远的眉头皱成了一团,然后说:
“就目前来说,全世界还没有哪种坦克的装甲能够抵挡得了反坦克导弹的攻击……”
这就是在现代战争之中,坦克应用所面对的最大挑战。就像眼镜蛇武装直升机问世之后,他所携带的八枚反坦克导弹,对于坦克的威胁是极其严重的。
毕竟,他可以在几公里之外,在坦克战斗群的据范围之外使用反坦克导弹轻易的摧毁坦克,
那些看似无坚不摧的坦克,在反坦克导弹的面前几乎是不堪一击的。也正因如此,作为一名坦克工程师的黄志远甚至产生一种想法——坦克或许真的已经到了即将被淘汰的关口。
但是坦克真的会被淘汰吗?
放下手中的照片,黄志远继续说道。
“就像现在的欧洲所流行的装甲无用论一样,在破甲弹的面前,钢制装甲是不堪一击的,所以,德国以及法国坦克的装甲只能防口径40毫米以下的武器。”
装甲无用论,是当下流行的一种理论由于聚能战斗部弹药的强力,随之诞生的另一种思想是“装甲无用论”,盛行于西欧,尤其是西德与法国。这一思路即认为无论怎样设计装甲,均无力给坦克提供面对聚能战斗部的足够防护,因而几乎舍弃装甲防护,转为加强火力和机动性。
作为一名装甲兵军官,张虎对于这种论调并不陌生。他问道。
“黄工,那么你认为这种理论正确吗?”
面对他的询问,黄志远回答道。
“就目前的装甲技术来说,种论调或许是正确的,但是……我们可以发展一种新式的装甲,它或许可以弥补目前钢制装甲的不足。”
“新式装甲?”
张虎有些不解的看着黄志远问道。
“您指的是用其他的材料吗?”
“对,就是其他的材料,比如说氧化铝陶瓷!”
但凡是稍微对技术有些了解的军人,对于氧化铝陶瓷有一定的了解,毕竟那是他们在战场上的穿着装备。
“氧化铝陶瓷就是制造防弹插板的那种材料?”
“是的,我们都知道军方为什么使用氧化铝陶瓷制作防弹插板,因为它比钢铁更加硬,而且更轻。”
黄志远解释道:
“因为重量的关系,在同等重量条件下,我们可以使用更多的氧化铝陶瓷装甲,既然他可以抵挡得了步枪子弹,那么同样也可以抵挡穿甲弹,而且我们还可以在装甲中使用其他的一些材料。增加他对聚能战斗部的抵御能力。”
随后黄志远就在那里解释起了他的构想。
“聚能战斗部是靠金属射流穿透装甲,但是这种金属射流很容易受到影响。甚至空气都可以大大的削弱其威力。
如果我们采用金属和多种非金属材料制成装甲,因为材料的材质不同,所以会对金属射流产生很大的干扰,在这种情况下,他对聚能战斗部的防御能力自然也就提高了。”
在讲解了自己的构想之后,黄志远又特意补充道:
“当然现在这只是一种不成熟的构想,是在理论上确实可行的,我们目前正准备进行这方面的实验。”
做为一名装甲兵军官的,对于技术并不是一无所知的。他一边思索着黄志远的构想,一边说道。
“利用复合装甲来增强装甲的防御能力,同时干扰金属射流……在理论上似乎非常可行。”
接着他又说道:
“除了氧化铝陶瓷之外,企业好像还开发了一些新的防弹材料,或许我们可以借鉴一下进行这方面的研究。”
他之所以来到这里就是为了和企业进行合作,有针对性的对于vT1型坦克,在这场军事行动之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
而黄志远所提到的这种全新的专家理论构想不仅可以解决vT1型坦克实战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而且还指明了坦克装甲的发展方向。
尽管他们并不知道这种复合装甲发展方向是不是未来,但是没有进行尝试的话又有谁能知道呢?
“黄工,我们并不仅仅只是研究新型的复合装甲,尽管vt1型坦克已经进行了次改进,但是他的底子毕定是落后的,所以,军方目前已经在考虑研制新一代的坦克,新一代的坦克并不仅仅只是装甲上的改进,相比于vt1型坦克,他应该是一种更加强大的更现代化的武器。”
研制新型坦克!
其实自从vt1型坦克问世以来,公司一直在研究新一代的坦克。主要是进行一些技术储备性的研究,而黄志远也是深度参与其中的,在其中主持了不少项目的研制。
“这么说军方已经确定要立项了。”
面对黄工的询问,张虎笑着回答道:
“每一次军事行动总会带来一些收获。这次军事行动虽然在整体上是顺利的,但是却暴露出了很多问题,
所以军方,必须要有针对性的解决这些问题。既然坦克暴露出了问题,那么自然要改进。”
想了一下,张虎摇了摇头,说道:
“如果改进解决不了问题,那就只能重新设计新型武器了!没有先进的武器,我们又怎么可能赢得战争呢?”
这些年里,SEA的防务力量已经在一条路上走到了黑,这个路径依赖,就是技术——几乎所有的军人都相信,只有先进的军事技术,才是赢得战争胜利的根本前提。
所以,对于军事技术的领先追求,他们从来都没有放弃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