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诸天,从飞狐外传开始 第57章 刺杀乾隆

作者:剑心通冥 分类:同人 更新时间:2024-04-11 00:54:48
最新网址:www.diquge.com

九月初,乾隆终于结束了七十大寿的庆贺,从热河行宫启程,踏上回京之路。

因为心腹大患已除,归程格外轻松。

本来同行的还应有六世班禅洛桑贝丹意希。

此人从乾隆四十四年六月,便从日喀则出发,踏上贺寿之旅。一直到今天七月,才抵达热河行宫。

此前皇帝专门在热河为他修建了须弥福寿寺,并由他主持了寺庙的开光仪式。

临行前,六世班禅突然建议皇帝改道回京,理由是前路似有不祥之兆。

皇帝对于回京路线并不清楚,便召集了和珅、福康安等大臣,寻求意见。

大臣们一致认为回京路线不宜更换。因为涉及沿途道路维护、安全护卫,以及沿途行宫等诸多事项,若是临时调整,既不便利,也会徒添更多麻烦。

况且如今天下承平,大清疆域内谁有胆量敢捋虎须?

再说随行护卫近千人,皆是精锐兵士。此外,密云大营驻军两万余人,由满八旗、汉八旗和蒙古八旗组成,战力过人。通州驻军三万多人,由绿营军和八旗军组成,战力不俗。

此外,京城之地还有护军营、前锋营、健锐营、火器营等精锐部队约三万多人,更是清军精锐之精锐。

一旦有变,几地驻军半个时辰内即可赶到支援。可谓万无一失。

因此,形成的商议结果是,回京计划不变。

出发当日,六世班禅突然染病,这才没有同行。

热河距京城约二百多公里,以正常行程七八天可至京城。

第一日驻喀喇河屯行宫,第二日驻滦平常山峪行宫。一路风平浪静。

到了第三日,銮驾出了常山峪,往两间房行宫赶去。

这一带道路笔直、平整,两侧俱是密林。不过为了安全,事先已将道路百丈内的树林、杂草全部清除。

此时,皇帝的銮驾在中间,四周皆是随行人员乘坐的车马。前后两端则布满护卫。整个队伍绵延几里。

就在这时,一直如水流往前流淌的大部队突然一滞。

片刻后,李玉走到銮驾旁,轻声回禀,原来前方道路塌陷,步行可过,车驾难以过去。

乾隆心中一惊。

自回京线路规划后,沿途道路就有专人维修、检查,确保万无一失。而且御驾经过时,道路一直处于封禁状态,平常百姓是无法使用的。

换言之,道路不可能坏。

此时此刻,他忽然没来由的想起六世班禅的话。

他按捺心潮,令道:“你亲自去前方看看。”

李玉领命,打马上前。

只见前方道路确实塌了一个缺口,但并不深,只需一刻钟就能填平。

令他心惊的,是在缺口对面几十丈处,立着一个年青男子和一个老年僧人。

这两人巍然而立,犹如两尊门神,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进之势。

李玉并不认识二人,于是右手一抬,前面两排将士齐刷刷举起火枪,瞄准二人。

“你们要干什么?”

李玉大声吼道,因为着急,声音难免有些尖锐。

“送礼。”

年青男子淡淡回了一句。

声音虽然不大,却清晰的传入每一个人耳中。

紧接着两人侧过身体,露出一个黑布罩着的物件。

僧人右手一抖,黑布被拉到地上。黑布之下,竟是一门火炮。

炮身载于四轮车上,炮长两丈左右。细看之下,炮身似由九节长短相同的铜管拼成。

在场之人没有不认识此炮的。这便是康熙年间造成的“九节十成炮”。

在清军火炮体系中,属于中型火炮,威力惊人。炮管可以拆卸成九节,再加上底盘,一共可以拆卸成十个部件,方便运输。

使用时,只需将九节炮管相继旋接,就可拼成。

僧人昂首喝道:“弘历,区区薄礼,不成敬意。”

炮尾处已有人点燃大炮引信。

不待李玉下令,火枪立刻一轮齐射。

可惜已经晚了。两人早已闪到火枪有效射程之外。

而火炮已被点燃。

只听砰的一声轰响,灰烟弥漫中,一颗黑乎乎的铁球,一路披荆斩棘,砸向清军大队人马。

炮弹所过之处,清军人仰马翻,惨呼一片。

眨眼间,炮弹就射到銮驾前。

驾前侍卫们大惊失色,纷纷鱼跃而上,挡在炮前。

只是血肉之躯如何抵得过实心炮弹的冲击。

血肉纷飞中,炮弹顽强地冲入銮驾中。

可下一幕,却惊呆了所有人。

伤人无数的铁质炮弹,竟稳稳悬在空中,既不往前,也不落下。

在众人惊讶的目光中,乾隆左手拨开垂帘,右手五指稳稳捏着炮弹,缓缓走下銮驾。

皇帝除了面色有些潮红,并无其它异样。

如此诡异的景象,众兵士忘了叫好。

离得较近的和珅、福康安、李玉、王杰等人,眼中不但没有惊喜,反而充满了恐惧之色。

乾隆随手将炮弹扔到地上,冷喝道:“反贼该死。”

众军闻声而动。殿后部队迅速戒备,前面的清军直接跃过缺口。

突然,在清军大队两侧的密林中,响起一阵低沉的砰砰声。

福康安心中一沉,知道贼人又在放火炮了。

果然,两侧树林中冒出浓浓灰烟,数十发炮弹随即呼啸而至。

这些炮弹位置,便如计算好一般,正好集中在首尾两端。

清军侍卫再一次被砸得人仰马翻。

不同的是,这次巨大的声响,和惨烈的叫声,令中间的随行人员惊慌失措。无论李玉如何喝斥,妃嫔、宫女、太监等人员还是吓得四下逃散。

不过,清军护卫都是身经百战的精锐。迅速将马车集中在两侧,让所有人员缩在中间。同时派出骑兵往外求援。

这时,第二轮火炮齐射又来了。

这次清军看准方向,派出骑兵往两边树林冲去。

林中突然响起一阵急促的鼓声。

过得片刻,左边林中走出几百名劲装汉子,排成一条线列,骑兵只要靠近,便是一轮齐射。

清军无不坠马。

右侧骑兵倒是没有碰到火枪队,可林中突然冲出一队人马,个个武功高强,身手敏捷。

敌人以步兵对骑兵,却丝毫不落下风。

尤其是领头汉子,手持一把钢刀,刀光一闪,便是一人坠马。尽管这些清军皆是百战勇士,可此人刀法之狠辣、高效,仍令他们胆寒。

何况其它敌人武功也极高明。便如其中一个独臂道人,剑光到处,不是断头,便是断手。

还有一个僧人,双掌犹如铁锤,中者无不吐血倒地。

这帮人倾刻间便将一队骑兵杀光,冲到銮架面前。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