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diquge.com

一路颠簸的大巴车终于停下,迷迷糊糊睡去的卫宁被隔壁位置的李辰轩叫醒,跟着其他人一起下了车。

下车后,卫宁先是放出了在精灵球里思考到睡着了的索罗亚然后又放出了比前几天状态好了不少的伊布。

当然,早在昨晚休息之前,卫宁便和伊布强调了不许乱跑,否则就会被收回精灵球里。

凤王镇因为旅游业发达,虽说是一个小镇,但繁华程度丝毫不输于一般的地级市。

卫宁等人来到凤王镇的第一站便是凤王镇的历史博物馆。

刚走到博物馆门口,一个光头中年男人便带着几位年轻人迎了上来。

为首的那位光头中年男人便是凤王镇历史博物馆的馆长中森权二,这次便是由他带领交流团的众人参观博物馆。

“凤王镇一开始并不叫凤王镇,只是松河市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小镇,叫做山麓镇……”中森馆长亲自担任解说,为所有人解说着每一件精美绝伦的展品背后凤王镇的历史。

但卫宁的心思却不在这上边,一心想着那传说中的凤王。

好在这些不怎么重要的藏品很快便一一介绍完毕,众人来到了一块巨大的玻璃面前。

“这张画是八十年前,唯一一位在当年目睹了凤王降临的渡边小次郎先生留下的画作。

这是当年年仅8岁的渡边先生凭借记忆画下的凤王降临时的画面。

虽然因为画工的原因,略显粗糙,但毕竟那时候渡边先生只有8岁,之前也没有学习过任何的绘画,能画到这个程度已经很不错了。”只见中森馆长先是指着巨大玻璃的左侧的一个小展柜里的一幅只有A4纸大小的画作,随后又指向了巨大玻璃正中央的那幅精美且巨大的画说道,“大家可以看这一张。”

“这幅画是十年后进修了绘画技艺的渡边先生根据记忆和之前的画作重新修缮而成的,也是我们馆的镇馆之宝!”

卫宁先顺着馆长的解说顺序看向了左侧小展柜里的画作。

画的最底端画着一个小人,应该便是8岁的渡边先生自己。

顺着小人的目光,画作的中间是一片森林。

根据之前无聊的镇史可以推测,这片森林应该就是小镇东南方向的迷踪之森。

在森林的上方飞舞着一只沐浴在金光中的红色大鸟,应该就是所谓凤王。

但说实话,看着这只被叫做“凤王”的鸟类,卫宁的嘴角已经忍不住抽搐。

前世虽然有很多人调侃凤王是闪光大嘴雀、mega大嘴雀之类的,但也就图一乐,调侃一下这位剧场版御用摄影师。

但眼前的这只“凤王”画地却着实让卫宁一言难尽,完全将堂堂一级神画成了一只会飞的公鸡。

并且这只公鸡还十分尴尬地插在了树杈上,宛如一只还没有拔毛的烤鸡。

“嗷!嗷!(笑死我了!哈哈!)”

“布咿?布咿!(这就是凤王?哈哈!)”

索罗亚和伊布看着这幅画也忍不住大笑起来,吓的卫宁赶紧一边朝看向自己的众人道歉一边将两小只收进精灵球里。

等收好了索罗亚和伊布,卫宁这才将目光移向了另一幅画作。

这一副整体来说算得上是根据前作的基础改画的。

但相较于上一幅画,这幅画就显得正常许多,不仅笔触细腻了许多,还增加了不少细节,构图也更加完整。

也许是上一幅画降低了心理预期,卫宁看着这幅其实也算不上特别惊艳的作品时竟然有一种画的很好的错觉。

凤王此时也终于有了这么一丢丢神兽的威严,不再是被安放在两根树杈之间,而是变成了展翅从森林飞向云端。

原本只有树木的森林里也多了不少四散而逃的精灵,有成群结队的圈圈熊,有尼多王家族,还有笨拙的卡比兽和挂在树上的长尾怪手一家。

“我有问题!”李辰轩举手问道,“渡边先生是怎么知道这只精灵是传说中的神兽凤王的呢?八十年前对于精灵的认知可没有现在这么高。”

“这个问题问道很好!”中森馆长点了点头赞许道,“的确一开始别说年仅8岁的渡边先生,就算是一个成年人在当时也认不出凤王。

渡边先生也是觉得这一幕十分地美丽,并且没见过这个样子的精灵,因此便随笔画下了第一幅画。

但随着联盟从跟随精灵降临的文物以及一些能够沟通的精灵口中得到了愈发多关于神兽的信息,大众对于神兽的名字和样貌也不再陌生。

在一次整理以前物品的时候渡边先生惊讶地发现自己儿时随笔记录的未知精灵,竟然就是传说中的神兽——凤王。

于是渡边先生恶补了绘画知识,凭借记忆和儿时的画稿,重新绘制出了第二幅画,并将其递稿给了当时东煌联盟专门报道精灵相关内容的报纸——《每日精灵》。

报纸一经发表便广受关注,渡边先生也因此获得了不少金钱和名誉。

渡边先生为了纪念凤王,便在已经改名为凤王镇的山麓镇,捐建了一座凤王塔,并在凤王塔的边上建立了一所望凤寺守护凤王塔。”

说到这,中森馆长一边引导着众人向前走一边继续介绍道,“接下来让我们移步下一个展厅。凤王的第二次降临是六十八年前,也就是渡边先生为凤王镇捐建了凤王塔的第二年。

但实际上,哪怕到了这个时候,镇上的大部分人都不认为渡边先生描绘的凤王是一只真实存在的神兽,直到……”

卫宁跟着大家的步伐走到了展厅中央的展台面前,看着那一捧焦土奇怪地望向了中森馆长。

不止卫宁,不少同学看着这一捧焦土也十分疑惑,纷纷转头看向中森馆长。

中森馆主也看出了绝大部分同学的疑惑,只见他不急不躁地接着上文向众人娓娓道来第二个故事:“凤王塔完工后的第二年夏天,凤王镇遭遇了百年难遇的旱灾。

有一部分愚昧的镇民将导致这一灾难的罪责归咎到了凤王塔身上,几乎就要强拆了凤王塔。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