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中的一介普通人 第21章 发配防毒面具

作者:甘甜西瓜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4-10 12:14:30
最新网址:www.diquge.com

驾驶座上坐着老府,副驾驶上是郭梧骜,后排上坐着柯博(中间)、慕雪清(左侧),还有胖叔。

柯博双髀叉着,他备靠椅背。而至于慕雪清,她双腿并未透贴戮到一块,自然地分开。她双手在髀间,背略弯,看着前方解释着的老府,脸上没有表情,很自然平静。

旅途才甫开始,老府就主动解释起了遗迹的底细:“其实,我们这次要去的遗迹叫做旷奥。这个名字是我们自己给取得,不是它的本名。它的本命我也念不出来,不过意思是等待者。然后呢,它其实是在天岛上的。”老府握着方向盘,张着前方,很是从容。

而他故意停顿,似是料到了提问将在这时传来:“天岛(相当于地球的月亮)上吗?”柯博没有大呼小叫,语气平静,可有些讶。

慕雪清转头看向了发言的柯博,后又在老府释疑时回而迎向了他。老府解释:“都说了,这遗迹是高科技文明的产物,而且哦,我说的高科技文明是指科技和医学和社会和文明都到极点的那种啊。所以哪。”他干咳两下时,柯博正追问。

“那我们怎么上去啊,是有什么飞碟吗?还是宇宙飞船,还是太空电梯啊?”

“都不是。”老府比较淡定:“其实,它们在山里面放了个门,那个门,人只要一走过去就能马上到天岛上了。”

“那是什么原理。”柯博没有什么很大情绪波动,但语气里浑是好奇。

老府应:“实话告诉你,跟量子力学有关。”

由于柯博不是很了解物理,他诘:“什么是量子力学?”

“呃,这个,我也不是很懂。”老府坦回后,望向了后座看着他们的胖叔:“老庞,你解释一下呗。”

虽说胖叔是学生物的,可其实也略懂一二其他领域的科学,于是他靡辞:“量子力学嘛,很复杂。我就不说全部了,你们想看你可以自己去网络上找,有很多人解说的。”他不慌不忙,说话井井有条:

“所以呢,我就针对这个门的事,跟你们讲一下吧。”胖叔停顿片刻后说:“但是但是,即使我已经把要说的范围给缩小了,但实际解释起来还是很复杂。因为就这个门而言,它就涉及好几个几个核心概念,所以跟全解释了也没多大差。”

所有人都在认真的聆听胖叔:“好了,那我也不说废话了。所以,首先,你们要知道,这个门涉及量子纠缠、量子隧穿、负能量、还有虫洞,还有量子态的全息投影。”

“对对对,先说量子纠缠。”老府催促。

胖叔也不磨蹭:“所以,量子纠缠是指两个粒子之间的状态,无论彼此距离多远,都能瞬间关联。”

老府默默地点了两下头心中同意。

而胖叔则接着将:“这个事情啊,已经被证实了,而且,也的确违背了经典物理中的局域性。不过你们要知道哦,量子纠缠无法用于超光速的信息传输,因为测量一个粒子不会“主动”改变另一个粒子,只是揭示那个粒子的状态。也就是说,即便量子纠缠可以连接两个“门”,它们也没办法传输物质。”

“哇,咋这么绕。”柯博忍不住用手给额搓了搓,来缓解困惑。

“肯定的嘛,我又没说这个很好理解。”

“别扯别扯,你现在说隧穿的事。”老府在前方阻止了跑题。

“量子隧穿呢,又是另是一个量子力学里边的奇特现象。它是什么呢?它是指,粒子有可能穿越本来不可能穿越的势垒,比如电子可以“瞬间”穿过一个能量屏障。虽说我不是很了解门的具体运作,但是它应该是用了某种技术来扩展这个效应,后来将其应用于宏观物体,比如人体,来实现类似瞬间传送的效果。”

“这听起来很扯诶。”柯博忍不住求解。

“你这么想也对。因为,人体是一个宏观系统,它是由大量的粒子组成的,单个粒子的量子隧穿并不代表着整个系统可以同时隧穿。你知道吗,这就意味着,隧穿概率会随着物体质量增大而极端极端地降低,我们的物理学下,要让一个人完成量子隧穿,纯属放屁。但是嘛,对面的可是高等文明啊。”胖叔的回答令人无话可说。

“那他们是怎么做的啊?”柯博追问。

“虽然我不确定哦,但有可能是通过量子场调控,来引导整个系统一起发生隧穿,或者利用某种负能量态,来让那个“门”的另一侧形成某种类似“真空泡”的状态,增加这个隧穿概率。”胖叔补充道:“这个是杨悦跟我说的。”他似乎在跟老府谓,毕竟,也只有他点了头来示意识。

而随后,也不须要提醒,胖叔就解释起了第三个涉及面:“那好,前两个说明白了。我就开始讲第三个了。咱们都知道广义相对论吧,但你知道吗,广义相对论,其实允许虫洞的存在。”

“虫洞主且来说是什么?”老府好奇地询问。

“冲动,就是指空间中的两个点可以被一条短路径连接,而不必通过常规的三维空间。不过,理论上来看,虫洞的稳定性要求负能量,比如卡西米尔效应产生的负能量密度,否则它会在极短时间内塌缩。我也不清楚那高级文明有没有掌握好控制负能量的方法,如果有,它们就能制造一种“负能量护盾”来维持虫洞的开放状态,那就可以造出一个实际的“量子门”。也就是意味着,人进去后,就会沿着虫洞路径移动,最终在另一端出来,达到瞬间移动的效果。”

“这有些科幻了吧....”柯博侧肩拨头低望着胖叔,其说话时喜欢用手比划:“诶,本来就是假设嘛。”

随后,他又启其了最后之端:“那第四个也是假设,就说,假设这个文明掌握了极高级的,非常高级的量子计算技术,可以对穿越者进行量子态全息投影,再结合量子纠缠,把信息瞬间传输到另一端并且“打印”出完整的穿越者。这就需要量子非破坏性测量,量子信息克隆,当然要打破量子不可克隆定理,然后在目标地点重新构造原始物质,换句话说就是,你走进“量子门”时,你的量子信息会被完全扫描,并在另一个地方非常精细地重构,从而实现“穿越”。”

当所有人都头脑宕机时,只有慕雪清平静地提出了担忧:“所以这样说的话,这是在复制一个新的人出来,不是像单纯的把穿越者移动过去。那如果是,那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个穿越的人,真的还是像原本的那个吗?”慕雪清望着胖叔去问,她语气很自然,一如既往地有着天生的一些温和与讲时的随性,也较快,也不掩饰那些菲涩。

“你想得很好,这的确是个顾虑啊。”胖叔思索片刻后,答:“在经典物理中,一个人的身份通常是由原子、分子还有它们的排列方式决定。如果“量子门”只是扫描一个人的量子态,然后在另一边...另一端重建,那么从物理角度上来看,这个重建体完全符合进入的那个人他起初的状态——也就是拥有相同的记忆、性格、细胞、神经元连接这些。但关键问题是,就如你诉说,这个人是否依旧是“你”自己本身,还是单纯一个完美的复制品?或者我这么说吧,如果原来的你被“销毁”了,新的你继续存在,客观上世界也许不会察觉出任何不同,但主观上呢?如果你的意识是连续的,它会不会像被突然“中断”然后换个地方继续,还是说“原来的你”已经彻底消失了?”

所有人都觉得胖叔没有回答问题,只是换了个繁的方式重复了一遍:“哎....直接回答问题。”老府有些无奈。

而胖叔也有苦衷,他不诱,只是自顾自地说:“根据量子不可克隆定理,任意未知的量子态都不可能被精确复制。如果我们说的那个“量子门”也遵循这个定理,那么就意味着。只能有一种方式来转移穿越者——不是“复制”,而是“传输”。如果是量子纠缠加信息重组,那么必须破坏原来的进入者,否则不会成功。这样可以保证“重组体”就是“进入者”自己,而不是一个新的人。但如果这个门违反了量子不可克隆定理,也就是,创造了两个相同的你,那么就会出现“双生悖论”。也就是如果原来的进入者还存在,新的进入者也是完整的“进入者”,那么你是哪个?如果原来的你被销毁,新的你继承了一切,你还算是“原来的你”吗?”

“你刚才提到双生悖论的时候,我心头一颤啊。”柯博忍不住感叹:“不知为什么就是有些害怕。”

“我也是。”慕雪清在畔附和。

而这时老府缓和气氛抚:“没必要怕,都说了这些只是假设。不过,这次我们在遗迹礼也许可以问一下他们。”

“没错。”胖叔颔首后,又做起了总结:“如果要让真的“进入者”穿越,而且希望保证他仍然是原来的他,那么,“量子门”必须要遵守量子不可克隆定理,保证不会存在两个“进入者”。而且这情况不能是“复制”,而是直接传输,也就是说你的量子态在传输过程中不可以被测量,只是被转移。总的来看,如果“量子门”是基于虫洞运作的,那么进入者的整个身体会完整地通过那门,就像走进一扇真正的门一样。这可以避免“复制”问题。但,如果“量子门”是基于量子信息传输和重建,那进入者只是从外界来看是一样的,但他本人是否还是“原来的那个”,还是要取决于意识的本质。而且,如果原来的你被销毁,你的主观意识会不会延续?没人可以知道。”

解释完后,胖叔望着晦氛围下,车上的其他人,说道:“这也就意味,我跟老府有可能,已经被换掉过了。”他的语气低沉,而在气氛有些紧张的阴森时,老府的话语缓和了一切:“想多啦老庞,我就是我,你就你,我们根本没变过。以我看啊,你的这两个假设都是坐井观天,司审们不都说了我们不会理解的吗?”

“不,它们那么说有可能只是避免恐慌.....我不信有任何事,是话讲不清楚的。”胖叔的镜片反射了窗外的路灯之光,自从,他二十年去过遗迹后,就很常有种,熟悉但陌生的感触,但愿是心理作用吧。

“我跟你们说,别怕,我经历过,根本就一眨眼的事,没什么大不了的。而且到时候等到了月球上,你们回望壤星呢。老有意思。”老府试图打破沉重的氛围,而这时,柯博提问了心中不解:“你们,从一开始就一直说这是高等文明的遗迹产物,那我就好奇,我们这次会和外星人打交道吗?”

“会。”老府诠了他的应:“它们心情好的话,你还有可能见到它们的真身。”

“什么意思?”

“毕竟,多少亿年啊,多少的拜访者,它们,已经见惯了来人,专门醒来去迎接,也都做怕了。”

“几亿年?”柯博很困惑:“还有你说的拜访者是谁?你不是说这遗迹只有你们那一批去过吗。而且为什么你们要封闭遗迹的消息啊。”

柯博一股脑地问出了一连串的疑点。

而老府回:“几亿年,甚至是几十亿年,是指它们来了这么久,然后根据他们所说,那些年里我们星球上其实出过很多文明,它们照面很多了。”

“那为什么封闭。”

这次是胖叔解释:“因为,我们不想让别的国家来跟我们争这机缘。而且如果却的人多了风声容易走漏,民间若是知道了,信息也有可能走漏,所以我们给它彻底掩盖起来了。”

“哦,那....外星人长什么样?”

“它们就长人样。”胖叔的回答让柯博有些欲求不满。

“就这?”

“呵呵,你亲眼目睹的时候就知道了。”胖叔似乎早已从之前话题的阴霾里走出了,或者说,他在十几年前就已走出过了。

而柯博则依然不满足:“你就描述一下你能描述的,我就像听听。”

胖叔,不扫兴:“其实,外星人嘛,身体跟我们长得差不多,就是有可能头部有些细微的差异。”

“是人样啊...”柯博有些失望,认为不够震撼。而老府听出了,在前面无奈地解释:“其实嘛,如果你是想看有文明的智慧生物,那你就只能看到人形了。”

“你这话什么意思。”

老府没有回,他想把生物领域的事全部交给行家来叙,而胖叔也乐此不疲:“意思就是,文明只能由人形生物产生,也就是指我们这个框架。”

“哦?”

“很明显啊,你看,文明生物必须要能直立,这样才能解放双手,手部要灵活,像咱们这样,大拇指能和每根其他的手指都可以对握,手腕还能这门灵活地转动,你看野生动物有这么灵巧的手部吗?也正是因为这,我们才能搞出来工具,还可以抓握和操作物品。”胖叔用自己的手展示了一下对握和转动,接着讲解:

“还有,体型要跟我们差不多,这样才能支撑起一个合适的大脑,比如蚂蚁的话它们大脑就太小了,所以它们的思维能力永远远远不达标。”

“哦,所以只要任意生物满足这些身体条件,文明就必然出现?”柯博后靠在座椅上,望着前方,腿不抖,手不抬,面弛。

“不完全是,因为除了这些以外,其他的要素,比如群居也有必要。”

慕雪清在这时加入谈话:“那为什么狮群和狼群就没有发展出文明?像...我知道它们不能直立行走,可是,沟通,对话,社交这些,为什么我们有,它们没有?”

胖叔点了下头,随后澄清:“要回答你这问题,你需要首先知道,生物出现文明的必须条件,还包括环境。”

“智慧生物,必须要起源于复杂的立体环境,比如森林,而不能是草原。”胖叔声称后,为自己的话做分析:“这是一位,复杂的环境会提供非常好的感知刺激,这则会促进大脑发育,比如在立体空间上的运动,爱树上跳跃,哲学需要良好的空间感知和判断能力。而且在森林里,食物来源也很多样化,比如果实、昆虫、坚果这些都可以促使个体学会记忆、规划还有别的智商相关能力。而且树栖生活往往需要灵活的抓握能力,才能让生物更好地攀爬和摘取食物,而这就满足了我之前书的,手指灵活的必要条件。”

“哦。那这就是全部的条件了吗?”慕雪清讯。

“还不止,一个文明生物的出现,也需要复杂的社会关系,来促使沟通和协作,最终促进语言、文化等东西的形成,而单打独斗的物种很难积累知识。所以除非发展合作行为,共同寻找食物、抚育后代、抵御天敌,不然不可能有文明出现。还有,会出现文明的生物必然会有较长的幼年期,物种如果有较长的童年阶段,就有更多的时间学习和接受上一辈的经验,还有对父母的依赖,也就促进他们一起生活,成为群居生物。”

慕雪清没有点头,但她斜望着地面,有很认真地倾听。

胖叔则望着她:“所以,说白了就是,文明须要建立在高度合作和长期学习的基础上,而不能是完全依赖本能的个体生存模式。”

“哦,那,除了这些还有吗?”慕雪清的询问很直接,没有任何委婉可言。

“还有还有。就是,还需要环境压力。注意哦,这跟之前说的环境是有别的。”胖叔推了下眼镜:“也就是说,仅仅有智力是不够的,物种必须经历外部环境的重大改变,使它们无法再依靠原本的生存方式存活,于是被迫开始适应新环境,这样,记住了哦,这是唯一的方法,来催生创新和工具使用。最典型的案例就是五六百万年前,壤星森林减少,我们的那些灵长类祖先它们被迫进入了草原环境,然后在那里天敌很多啊,它们本身又没有尖牙利齿,于是必须发展更复杂的防御机制,比如团体合作来生存。而且,到新环境后,它们必然也要面对食物短缺,毕竟新的地方,各种事物都不试很熟悉,这也包括食物,而这就迫使它们去学会怎么储存或加工食物,这也就推动了农业萌芽。说白了就是一个物种必须经历“迫不得已的环境改变”,到那种无法再用本能生存下去的时候,才有可能被逼迫出创新行为。而这是发展成文明的很必要要素。”

“哦。”慕雪清附和了一声,在认真的思索,和胖叔对视。

“而且这还没完,能形成文明的物种,虽然我不清楚这是不是唯一的方法,但很大可能是要经历从“森林攀爬”到“草原奔跑”的转变。因为树林攀爬的环境能给它们一些手部灵活的良好开篇。然后到草原后,再被迫直立,不就基本上满足了结构要求吗?”

“对啊。”慕雪清赞同了一声。她的散发,不是文静的,但而是一种有气质感的,或许因为这簇皂茎虽说直顺,可也有多样性。

如今,胖叔已说到来劲了,他想讲的更深入,于是翻开了原本放在车门下方置物口里的书,意识到了什么:“我还有补充内容,就是之前我不说环境会迫使生物对工具的使用吗?其实这里还有三点,第一,食物必须难以获取,比如,坚果需要被打碎、根茎需要挖地找,或者对大型动物猎杀。”

慕雪清爱他顿时点了下头。

“第二则是说,天敌必须强大,导致着特定物种需要用武器自卫,比如我们祖先就会用棍棒、石器这些来防御。还有第三,就是生物要有储存和烹饪需求,比如如用火来处理食物,提升营养吸收效率。说白了就是,物种必须进入一个“光靠自己身体的能力是无法生存”的环境,工具使用才能被迫发展并传承。”

“你说这么多,我归纳一下吧。”老府在车头提议:

“说白了就是,你在说能发展成文明的生物一定是有一个必然路径的。比如起源于复杂环境,像是森林,因为这会迫使它们拥有高智力和灵巧的手指。然后它们要高度社会化,需要合作,于是合作,然后促进合作。然后还要惨遭环境变迁,比如灵长类的森林减少,被迫进入草原,于是被迫适应,比如双足行走。”

“基本上对,不过我还是补充一下吧。”胖叔在后方回应:“就是,它们要没办法单纯靠本能活下去,于是学会制造和改进工具。然后必须学会长期规划,比如如食物储存、建筑、防御,导致农业、城市和社会制度的形成。”

胖叔顿了片刻,偶然翻到一页自己所写的总结,于是恍欲分享:“那既然你提到了总结,我就补充一些吧,刚好我本子里有一篇总结。我还说,它们还要有高度合作性,以便知识传承。”胖叔见到了许多老府已经罗出过的,于是选择略过:“还有,就是这物种必须不能是顶级捕食者,否则不会沦落到需要依赖工具的地步,也就永远不会使用工具。”胖叔跳过了下面的更多重复内容,忽然见到了一句他有印象的,出自其手的极致总结:“我最后说,综上所述,文明的诞生并不是偶然,而是一系列环境和生物特性的必然结果。是种子决定草木,非草木决定种子。”

“我感觉这,好像,也算是半个常识吧?毕竟科幻电影里的外星人也大多是人形....”柯博在这时鸣。

“也许吧。”胖叔合上了本子,“我也只是在试着了解更多而已。”

车辆离夜幕下远方的山,还比较远。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