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diquge.com

话说,云中子办事不力,令元始天尊颜面受损。

然则,元始天尊因云中子前世红云之故,不忍深责,实则心中已暗自记恨。

今日,元始天尊目睹殷郊、殷洪之后,心生变化,决意细密筹谋封神大计。

于是,元始天尊命云中子前往朝歌城司天台,题诗以挑拨君臣,致使朝歌百姓心惶惶,风云骤起。

……

夜幕初降,城中百姓尚在灯火阑珊之际,未曾安寝。

“看,有仙人!”

“仙人!”

忽见天际彩云飘渺,缤纷绚烂,引得行人驻足,交头接耳,议论纷纭。

见一仙风道骨之人,手持花篮,自云端缓缓降下,落于司天台之上,百姓围观,却无人敢近前。

云中子面带和煦微笑,尽力展现亲和之态,以示友好,举止间流露出正道仙人的风范。

云中子步履轻盈,至照墙之前,挥剑刻下两行诗句,字迹遒劲有力,犹如行云流水。

“妖气秽乱宫廷,圣德播扬西土。要知血染朝歌,戊午岁中甲子。”

刻罢诗句,便匆匆离去,身影如风,消失在夜色之中。

云中子此举,意在引起百姓瞩目,以完成元始天尊之命,未曾深思此举可能引发的后果。

他仅以为此举乃是为了皇宫中的妖魅,意在警示君王。

云中子身影渐远,暗处忽现一道倩影,她轻笑一声,眼中闪过一丝狡黠。

原来,云中子踏入朝歌城之际,高明高觉早已察觉其踪迹,遂以密音传讯,告知妲己。

妲己唇角微扬,露出一抹狡黠的笑意,暗中施展妖术,照墙上便凭空显现出一行字迹。

百姓们纷纷围拢上前,好奇地探头观望,然而大多数人目不识丁,仅能辨认出几个零星的字眼,对于墙上所书之意,却是一头雾水,不解其详。

此事惊动了杜元铣。

杜元铣闻讯,急忙赶来,只见照墙上刻有文字,他仔细聆听周围百姓的叙述,得知原来是一位手持花篮的道人留下的字迹。

遂即刻命人将照墙上的字迹清洗干净,只见两行诗句之下,赫然刻着一行大字:“阐教十二金仙,终南山练气士,云中子留。”

杜元铣见此,心中大喜,急忙遣散围观百姓,并派遣侍卫严密守护,以防不测。

今日朝堂之上,妲己竟言杜元铣观星象之举无益,心中自是难以平静,然今得此谏言,他明日便可借此弹劾妲己,以正朝纲。

于是,杜元铣连夜提笔,开始撰写奏折,欲将此事上达天听。

……

次日,九间殿热闹非凡。

妲己此刻怒火中烧,心中暗想,若非今世不欲害人,她早已下令将杜元铣炮烙,以泄心头之恨。

尤浑对杜太师言道:“如今除了北海之乱,大商国境内安宁无事,国势蒸蒸日上,怎会有血染朝歌之虞?杜太师,切莫以妖言惑众,扰乱民心。”

尤浑,如今已是妲己之忠犬,自是处处为妲己辩护。

商容沉默不语,比干亦是眉头紧锁,他们早已预料到官员会有激烈反应,而今云中子提诗一事,更是令他们心中忐忑,对于改革的正确与否,心中充满了疑惑与不安。

莫非云中子提诗所暗示的,正是改革将带来的灾难?

妲己眼中掠过一丝阴鸷,嘴角勾起一抹冷笑,缓缓开口道:“尤大人此言差矣,妾身以为,确有血染朝歌之事,且正发生在司天台之上。”

妲己此言一出,众人皆以疑惑的目光投向她,心中疑云重重,不知她所言何意,又为何如此断言。

杜元铣眉头一挑,面露不屑之色,冷声反驳道:“一派胡言,司天台乃神圣之地,岂容血染朝歌之事发生?”

妲己轻盈地步下九间殿,声音清朗而问:“敢问杜太师,祭祀大典,是否正是在司天台举行?”

“是又如何?”

妲己轻挑眉梢,嘴角勾起一抹讽刺的笑意,淡然问道:“祭祀之中,可曾使用人祭?”

妲己此问,令杜元铣一时语塞,无言以对。

众人闻言,皆陷入沉思,妲己之言,确有几分道理。

大商王朝历经数百年,用人祭之俗,早已根深蒂固,司天台之上,血迹斑斑,确为事实。

然而,此乃祖宗之法,世代相传,已成传统。

杜元铣试图辩解,声音略显颤抖:“那些……不过是身份卑微的奴隶而已。”

妲己闻言,不禁发出一阵轻蔑的笑声,随即言辞犀利地反驳道:“好一个卑微的奴隶!奴隶莫非便不是大王的子民?奴隶莫非就不是人族?你等畏惧妖怪吃人,可人族之间却相互残杀,将同胞视作牲畜,用于祭祀。朝歌之地,若论血孽之重,除了司天台,还有何处?”

文武百官闻言,面色顿时变得难看,一时间,朝堂之上鸦雀无声,无人敢再出言反驳。

帝辛闻言,不禁心生感慨,沉声自责道:“爱妃所言极是,奴隶亦是孤的子民。孤身为人王,却自残子民,孤之过也。”

“大王,三思啊!”

“大王,此乃祖制!”

百官闻言,心中皆是一惊,纷纷出列,言辞恳切地进谏,唯恐帝辛一时兴起,竟要废除人祭之礼。

黄飞虎挺身而出,言辞恳切地进言道:“大王,此事背后,恐怕是那云中子道人暗中挑拨,意在挑起朝廷纷争。昨日王子遭劫,已使大商后继无人,今日若再因朝堂之争而动摇国本,恐怕那阐教之人正图谋颠覆我大商基业。其心险恶,大王万不可轻信其言。”

杜元铣,原本欲言又止,听闻黄飞虎之言,顿时心中一凛,不敢再轻易发言。

“武成王高论,再则诗中有云‘圣德播扬西土’,这西土之地,又有圣德之名者,非西伯侯姬昌莫属,按武成王之言,岂不是表明,阐教将会助西岐颠覆大商?”妲己得意一笑,言辞间似有深意。

妲己并未改动云中子所提之诗,只是在诗尾添了一行字,以表明提诗之人的身份,此举意在于此。

待四镇诸侯齐至朝堂,朝中群臣,谁又敢为西伯侯发声。

朝中文武百官闻言,无不面露惊色,心思各异。

西伯侯,素有“西方圣人”之誉,其贤名响彻大商各地,无人不晓。

朝中亦有不少官员,与西伯侯交情深厚,彼此间往来密切。

若西伯侯不幸被冠以反贼之名,那些与其交好的官员,恐怕将陷入两难之境。

他们或需表明立场,或需暗中斡旋,以保全自身,同时亦须谨慎行事,以免牵连自身,陷入风波之中。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