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间殿。
帝辛目睹二丞相携奏折入殿,又见八大夫持奏折入殿,及镇国武成王黄飞虎亦抱奏折上殿。
自酒池肉林落成之后,帝辛沉迷于酒色之中,连日来醉生梦死,对朝政之事渐感厌倦。
帝辛见奏折多如山,一时之间如何能一一细览,心中顿生退朝之意。
此乃竹简之累,群臣各持一册上朝,堆积如山,蔚为壮观。
自闻妲己造纸术之妙,轻若鸿毛,帝辛便日日思之,望妲己早日将纸造出。
如今观此成堆奏章,愈看愈觉烦躁。
君臣正议国事,午门官进言:“终南山有一练气士,名云中子,求见大王,言有要事,未敢擅自入朝,待大王圣旨。”
帝辛心中暗想,文武百官尚抱奏折待命,不如召见云中子,与之闲谈,既可免去百官的纷纷议论,亦可避免被指为拒谏之君。
于是传旨:“宣云中子。”
满朝文武闻言,面面相觑,心中疑惑不解。
帝辛见状,只得宣布中场休息,国事容后再议。
此举令商容等朝臣心中不悦,暗自议论,朝会时间本就有限,如今竟还这般拖延,暗叹大王日渐昏庸。
然而,此时帝辛已经先行下达了旨意,午门官已经奉命传达,众臣即便心有不甘,亦无可奈何。
少顷。
众人只见那道人,身着宽袍大袖,头戴青纱一字巾,脑后两带随风飘扬,如同双叶轻舞。
左手持定花篮,右手执着拂尘,步履轻盈,徐徐而来。
云中子步入殿中,拂尘一扬,稽首行礼,口中道:“大王,贫道稽首了!”
云中子目光所及,见帝辛面色苍白,精神不振,似被酒色所累,料想,师尊所言果然不谬,那九尾妖狐藏身宫中,定是以美色迷惑君王,欲祸乱天下。
帝辛见云中子如此行礼,心中不悦,遂欲刁难其一番。
帝辛不悦的试探道:“道者,你自何方而来?”
云中子从容答道:“贫道从云水而至。”
帝辛眉头微微皱起,好奇追问道:“何为云水?”
云中子答曰:“心似白云常自在,意如流水任东西。”
帝辛洞悉云中子意在引开话题,遂问曰:“云水散尽,你将何往?”
云中子答曰:“云散皓月当空,水枯明珠出现。”
帝辛闻言,心知云中子非凡俗之辈,怒气顿消,喜形于色,曰:“道者稽首而不拜,孤原以为你有轻慢之心。然你之言,深合孤意,实乃通晓玄机之大贤也。”
帝辛见云中子不卑不亢,遂命左右赐座,云中子亦不推辞,从容侧坐。
云中子微微欠身,缓缓开口,言辞间透着深邃的哲理:“原来如此,君主自有君主之尊,然而纵观三教,唯有道法为尊。上不朝拜天子,下不谒见公卿,避开尘世的束缚,隐匿行迹,超脱世俗的网罗,修炼真我……”
云中子长篇大论,言辞如泉涌,道出修仙者不拘泥于世俗,一心向道,逍遥自在,此言一出,帝辛心中顿生向往之情。
文武百官听闻云中子之言,亦心生向往,纷纷侧耳恭听,不敢插言,唯恐打断了这份难得的仙缘。
尽管此时谈论仙道并非适宜,但场中毕竟有外人在场,文武百官亦不敢贸然议论朝政。
帝辛心中喜悦,赞叹道:“孤听先生之言,顿觉神清气爽,仿佛置身于尘世之外,富贵荣华,果真如过眼云烟!但不知先生究竟居于何地,又是从何处而来?还请先生详细道来。”
云中子轻挥拂尘,神态自若,宛若得道高人,缓缓开口:
“贫道乃终南山练气士,云中子是也。
贫道因闲居无事,于高峰采药之际,忽见妖气冲天,妖气生于禁宫,然道心不昧,善念常存。贫道特来朝见大王,愿除此妖魅,以安天下。”
此言一出,众臣皆陷入沉思。若宫中真有妖魅作祟,莫非正是那苏贵妃?自苏妲己入宫以来,后宫、朝堂乃至朝歌,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商容眉头微蹙,目光轻轻掠过身旁的杜元铣。
杜元铣,乃执掌司天台官,前日曾与商容密谈,他仰观天象,见妖气笼罩金阙,预感灾祸即将降临。
商容也曾怀疑苏妲己乃是妖怪。
然而,苏妲己亦为商朝带来了诸多利民之物,尤其是那尚未问世的纸,实乃利民利国之大器,令众臣心生向往。
若是苏贵妃真是妖……
帝辛眉头微蹙,目光如炬,沉声问道:“深宫秘境,禁门森严,防范严密,非是尘世山林,妖魔何以能入?先生此言,莫非有误?”
云中子微微一笑,神色自若,缓缓道:“大王,若世人皆知妖魅之存在,妖魅自不敢轻易现身。惟独大王未曾察觉,妖魅方能乘虚而入,施展蛊惑之术。若不及时铲除,终将酿成滔天大祸。贫道有一诗为证:‘艳丽妖娆最惑人,暗侵肌鼻丧元神。若知此是真妖魅,世上应多不死身。’”
帝辛闻言,心中一紧,他只以为皇宫之中或有妖魅潜伏,未曾怀疑过宫中任何一人。
他急忙追问:“宫中既然有妖魅,又当如何镇之?”
云中子微微一笑,神秘莫测,揭开花篮,取出一柄由松枝削成的剑,握在手中,对帝辛道:
“大王,此剑非同凡响,其妙用非凡。乃由松树削成,名为巨阙,虽无宝光冲天,却能三日之内,令妖气消散。”
云中子言罢,双手捧剑,恭敬地奉于帝辛之前。
帝辛接过剑,眼中闪过一丝惊喜,问道:“此剑应置于何处镇守?”
云中子答道:“大王,可将此剑悬挂于分宫楼之上,三日之后,自见其效。”
帝辛闻言,心中大喜,只待三日后,便可无恙,不论云中子此言是否属实,反正对他没有任何影响。
众臣见状,心中不免生出几分忧虑。若苏贵妃真受此剑影响,那纸的制造岂不是要受阻?
若苏贵妃真是妖魅,那也需待纸造出之后,再行除妖之举。
众臣面面相觑,心中忧虑,却无人敢贸然进言。
毕竟,苏贵妃在帝辛心中地位非同小可,若是轻率提出疑虑,一旦误会,恐将引起帝辛的不悦。
妲己,正得帝辛宠幸,若非确凿证据,无人敢于质疑。
因此,尽管心中忧虑,众臣仍旧保持沉默,不敢出言。
就在帝辛即将下令,命传奉官将此剑悬挂于分宫楼之上时,忽闻身后传来一声清脆之音。
“大王,此人信口雌黄,切莫轻信其言,以免上当受骗。”
妲己身着一袭华美的宫装,身姿婀娜,步履轻盈,如同春风拂柳,从殿后款款步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