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辛揽下招贤馆一事,妲己则不再插手,静待各路能人异士的到来。
至于截教弟子,暂且不予考虑。
阐教弟子只图姜子牙、申公豹,然二人如今尚需时日方能下山,且眼下宫中无人可用,妲己亦无法抽身布局。
只盼轩辕坟两位妹妹能早日踏入仙境,以便前来相助。
……
这日。
寿仙宫内,数名宫女手执各式木料,或抬或搬,穿梭于庭院之间,忙碌异常。
有人在碎木,将木材绞成木屑。
有人将将木屑磨成渣。
有人正架锅烹煮,将木屑置于其中,煮成浆液。
有人将白色颜料倒入浆中搅拌。
院中一派繁忙景象,热闹非凡。
如今,寿仙宫中宫女共计九名,其中五名侍奉于妲己宫中,余下四名则随杨妃而来。
“妲己妹妹,汝言纸可由木制,此言当真?”杨妃手捻木屑,面露疑惑,神情略显沮丧。
近日,杨妃移居寿仙宫,与妲己共处,二人闲来无事,便以吟诗作对为乐,雅兴盎然。
然而,竹简与布帛皆为珍贵之物,岂能承受妲己三百首唐诗的频繁书写。
于是,妲己提出了造纸之术,这一提议立刻引起了杨妃的极大兴趣。
然而,妲己历经三世轮回,对造纸之术仅知皮毛,未曾亲自实践,数日努力之下,成果未现,杨妃对此事的热情亦随之消磨殆尽。
妲己闻听杨妃之言,遂放下手中之活,坐于地,长叹一声,眼中掠过一丝黯然。
妲己心中亦感迷茫,信心不足,甚至开始自问,此番努力究竟为何。
大商之民,如今尚在温饱线上挣扎,何来余暇读书写字?妲己亦不解造纸之用,或许应先安民于饱暖,再论学问之事。
然而,单凭曲辕犁之利,尚不足以彻底解决百姓之饥,还需引入高产之农作物,方能确保粮食之充足。
衣着之制,多为粗布麻衣,御寒之力甚微,唯有贵族得以披挂绫罗绸缎,享尽奢华。
大唐之丝绸,确为保暖佳品,几乎人人得以享用,然而大商之地,丝绸之获取,实为难事。
丝绸!
丝绸,乃蚕丝所织,若欲得之,只需寻觅蚕种,悉心饲养蚕虫,便可得之。
棉花,亦自西域而来,自汉时传入中土,促进了丝绸之路的繁荣,成为纺织之重要原料。
因此,欲觅棉花,只需向西而行,沿丝绸之路,便可抵达其源。
妲己坐于地,陷入沉思,思索解决百姓温饱之良策。
杨妃见妲己停手,误以为其亦心生退意,遂坐于妲己之旁,温言劝道:“妲己妹妹,纸若难成,不如暂且放下。”
妲己缓缓抬头,目光与杨妃相接,未置一词,复又低头,手指轻触地面,似在勾勒心中所想。
“妲己妹妹!”
杨妃见妲己默然不语,心中暗想她或许已入迷途,便轻手轻脚地扯了扯她的衣袖。
妲己缓缓抬头,目光如幽潭般深邃,望向杨妃,神情平静,未见波澜。
杨妃见状,心中焦急如焚,担忧妲己因打击过重,神智已失。
杨妃伸手欲摇醒妲己,不料一股无形之力将她弹开,她身形不稳,跌坐于地,这一变故引得周围宫女纷纷侧目。
宫女们见状,纷纷放下手中活计,围拢于杨妃身旁,关切之情溢于言表,更有人急忙去请太医前来。
妲己方才从沉思中回过神来,适才身体本能地释放出妖力以自卫,却不料这股力量不慎振伤了杨妃。
妲己急忙上前,关切地查看杨妃的伤势,只见其手臂上擦破了皮,她急忙道歉:“妲己方才沉思间,不慎伤了姐姐,还请姐姐宽恕。”
此时宫中人多眼杂,不便施展妖术为杨妃疗伤,妲己只得等待太医为杨妃包扎完毕,再以妖力为杨妃修复伤口。
杨妃轻笑,柔声安慰道:“无妨,不过是些微擦伤。未曾想妲己妹妹看似柔弱,竟有如此惊人的力量。”
“这……我也不知。”
妲己语塞,无法向杨妃解释,毕竟妖的身份不可轻易透露,只得含糊其辞,试图掩饰。
杨妃心中暗自生疑,莫非宫中真有妖物作祟?
然而寿仙宫中宫女众多,杨妃心中稍感安慰,恐惧之情亦随之减轻。
皇宫中妖物出没之事,已是确凿无疑,近日来在后宫中传得沸沸扬扬,使得人心惶惶,宫女、太监们皆不敢在夜晚单独行走,生怕遭遇不测。
“妲己妹妹,你方才在沉思何事?”杨妃带着一丝疑惑,轻声询问。
妲己闻言,垂首凝视着地面上所绘之物,缓缓开口:“此乃水车,用以提升灌溉之效,增加粮食之产。”
“灌溉!需用水否?”杨妃疑惑道。
今年大商遭遇大旱,若这水车不需用水,方能真正解大商之困。
自从妲己提出“纸”这新鲜事物,杨妃愈发觉得她异于常人,对于妲己口中所言之物,总有超乎寻常之处,因此她才有此一问。
然而,杨妃的疑问令妲己陷入沉思,灌溉固然需要水,但大商此刻正遭受大旱,水源稀缺,此乃当务之急。
如今水源匮乏,众人皆需节约使用,以应对旱情。
如今龙族已归顺天庭,对人族态度冷漠,大商无法驱使龙族行云布雨,以解旱情。
若效仿大唐兴建水利工程,必将大兴土木,此又是一难题。
念及此处,妲己不禁感慨,手下无人可用,若能得炼气士相助,移山填海亦非难事。
妖后之路,实乃任重而道远。
妲己轻叹一声,面露无奈之色,沮丧地言道:“需用水之事,虽急不可待,然可先行制作,待时机成熟再行推广。譬如,可先在沿海之地先行推广。”
例如陈塘关。
待陈塘关之劳动力得以释放,再向帝辛提出水利工程之议,亦为时不晚。
“这纸……还造吗?”杨妃怯生生地询问。
“造,自是要造的。”妲己颔首,语气中透着自信:“不过,无需再耗费太多心力,慢慢研究便是。”
待百姓温饱之难解,此纸便可大显身手。
朝堂改革,解放奴隶,推广文学,为民开智,兴办科举,摧毁贵族制度……
即便那日尚遥不可及,先行造出,亦能在贵族间推广,尤其是那些朝堂之上,手持厚重竹简的老臣们,他们定然会对此爱不释手。
想到此处,妲己的嘴角不禁微微上扬,流露出一抹得意的微笑。
杨妃见妲己又陷入沉思,心中暗自思忖,这妲己的思绪总是飘忽不定,时常独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知在想些什么。
自搬入寿仙宫以来,杨妃对妲己的性情也有了几分了解。
在杨妃眼中,妲己不过是个十六岁的少女,整日沉浸在不切实际的幻想之中,这也难怪,毕竟年纪尚轻,情有可原。
杨妃虽然觉得妲己年纪尚轻,有些不切实际的幻想,但她也不得不承认,妲己的行为举止中透露出一股忧国忧民的情怀,这让她对妲己有了几分认可。
杨妃温柔地环抱着妲己,目光中流露出真挚的关怀,柔声说道:“妲己妹妹,无论你有何打算,我都将坚定地站在你这边,支持你。”
杨妃对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而妲己的才华横溢,出口成章,令杨妃心生敬佩,甚至视其为仰望的对象。
她平日里闲暇无事,便常与妲己一同钻研新奇事物,以此消磨时光,两人更是常常吟诗作对,共同享受文学的乐趣。
不仅如此,大王夜夜留宿寿仙宫,自然少不了宠幸杨妃。
她对当前的生活感到十分满足,心中充满了感激与喜悦。
各方面的满足。
妲己听罢,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感动。
前世,她未曾被人如此抱于怀中,亦未曾有人如此信任于她。
她心中不禁涌起一阵愧疚,毕竟她终究算计了杨妃。
“爱妃,妲己,招贤馆传来消息了!”
妲己正沉浸在感动之中,帝辛却突然兴奋地奔跑而入,口中高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