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义中的诸葛亮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北伐!
然而,让他在战斗前线出谋划策,排兵布阵,在刘启看来,却大材小用之举。
因为他真正牛逼的能力,是主政!
偌大个荆州,放在诸葛亮的手里,刘启无比的放心。
而诸葛亮也每七日必通书信给刘启,汇报荆州重要事务,做的也是无可挑剔!
荆襄之地,地处中原之南!
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物产资源极其丰富!
诸葛亮实行“公私田制”,普通住户用私田,按照家庭人口分配土地,按时耕种,及时纳税,自不用说。
而一些其他地方来的流民,难民,诸葛亮则培训成农民,不给他们分配土地,但是会从朝廷土地中划分出一块区域,供其耕种或者放牧,当然这些人都有专人监管!
朝廷会按照其劳动时长为其发放薪水和粮食,他们再用这薪水购买房产土地,这样一来,他们填饱肚子不需要等到秋收,迅速的就可以在荆襄的辖域内扎根安居,繁衍生息。
一条举措下来,竟让不少无家可归的民众涌向荆州,让荆州的人口开始有了稳步提升。
人口和粮食问题解决了,接下来便是招揽人才!
举孝廉和察举制在诸葛亮看来,完全是落后得不能再落后的选拔体制了。
他提出了“遴选制”,也就是在所有的百姓选取有能者,再加以培养,为朝廷所用,只是这遴选办法和标准,是否要根据儒家典籍为根本,这一点他有点拿不准!
因为他潜意识里想把奇门数术和制造学等学科加进去,但又担心和当时主流学说格格不入!
毕竟千百年来,华夏之地都以圣言为尊!
视数术制造为奇技淫巧!
刘启回信告诉他四个字!
“放手干吧!”
另外,刘启还给了他一些建议。
“考核除了文史,数术、制造学、还要学习法制,四科同等重要,考核分数达标者,予以录用!”
那问题来了,当今士族,通读典籍者众多,而像诸葛亮这种,文理兼备的大才实在是少之又少,在主流士族眼里,奇门数术这些东西根本没地方学,即便有地方学,也没必要学!
刘启的办法很简单!
办学堂!
在荆襄之地兴建千所学堂!
六岁以上幼童,无论贵贱,皆可免费入学,男女分校,皆有侧重!
再由师长结合各科典籍制成教材,加以传授!
什么?
没有相关典籍作为参考?
你自己写一本不就完了吗?
你孔明成天处理政务没有时间,没关系,我来写!
诸葛亮以为刘启只是开开玩笑!
结果,刘启竟真的在几个月内写出了几本基础学科的教材!
文史数学物理!
由浅入深,通俗易懂,只要识字,都能看得明白!
诸葛亮又震惊了!
他只知道刘启战力、智谋都是当世绝顶,没想到奇门对奇门数术什么的竟有如此深的见解!
那接下来的问题又来了,若要建理想中的学堂,一名师者培养三五名童生,一本书可以互相传看,抄起来也不会太慢,而以理想中学堂的规模,一个师者需要教习二三十甚至五六十的童生,难道要给每个人都抄一本书吗?
这在刘启看来居然也不是问题!
不多时,立刻给诸葛亮发过来了活字印刷的设计图纸!
诸葛亮简直敬佩得都要哭了!
大公子,简直是神人也!
对于刘启来说,这些东西早就印在自己的脑海中了,只要拿出来规整一下,在这个时代就成了足以让人摩拜的天书!
给他们一个入门的方向和基础,未来的事自不用担心。
该给诸葛亮的,已经都给他了,剩下的就让他自己折腾吧!
相信以他的才能,不出两年,荆州就将成为堪比许都洛阳的中原政治经济核心之地。
这段时间,自己也好好享受一下人生!
要说这江南美女质量真心不错,不多不少,一共百名十三到十七岁的少女,虽然比不上大乔孙尚香,也皆是世间的一流美女!
为保险起见,你们有一个算一个,全都攫取情感,忠诚于本王!
当然,我不能将你们全部纳为妾室,但是,作为都作为通房丫头还是不错的!
平时呢,你们负责照顾本王和糜贞、大乔以及孙尚香三位美人的饮食起居,陪着我们跳舞弹琴饮酒作乐,其余的时候嘛排上班次,给本王侍寝!
什么,怕本王疲惫??
不存在的!
本王和历史上那些肾虚短命的帝王可不同!
咱寿命、体能近乎无限!
而做本王的女人,好处却是你们想都不敢想的!
别的帝王赏赐自己的女人,不过脂粉首饰、金银财宝!
本公子直接给你寿命,让你容颜永驻永葆青春!
金钱开销嘛,自不用愁!
有吴侯这个冤大头,主动负担刘启在东吴的全部开销,你说爽不爽??
既然花的不是自己的钱,刘启用不着客气,所住府院三天一小装,五天一大改!
但凡有一处不顺眼,立刻拆了重做!
又建花园水池,亭台楼阁,各种奇花异草移植在府院之中,由侍女专门打理。
就这样,刘启将一间普通的府院硬生生的让他改成了一座豪华宫殿。
吴侯知道这事后,先是大怒,然后忍了。
刘启浑身绫罗绸缎,穿金戴银自不用说!
吃的也是山珍海味,各地珍馐!
连所用餐具都是纯银制品!
而且,他不仅自己如此,就连所有的侍女都是如此!
你能想象,一场宴会,孙权带着两个妻子出席。
刘启带着孙尚香糜贞和几十个侍女一起赴宴。
结果是刘启随便一个侍女都比孙权的妻子长得美丽,穿的华丽!
吴侯见此情景,先是大怒,然后忍了。
可是,这一日清明节,吴侯坐着自己的八抬大轿去洞庭祭祖,百官随行,到洞庭府地,众人皆下轿步行!
虞翻便提出,国内财政消耗太大,国库渐虚,要不要缩减开支,精兵简政,同时限制刘启开销费用。
孙权说道:“万不可限制刘启,孤要让他继续堕落下去!减支的话,便从孤这里开始吧,从今往后,朕不再行轿,改坐马车!”
话音刚落,只见对面一个庞然大物缓缓驶来。
那东西像轿子不是轿子,因为小楼窗台应有尽有。
像房子也不是房子,因为足足一百多个人抬着前行。
经过众人的分析推断,大家得出了一致结论:
这特么是一顶一百二十八抬的大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