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汝宁之战(下)
李定国行至一定距离后,开始架设火炮,敌军营地已在火炮的射程内。
薛彪见势不妙,打算弃营逃跑,率军回城,可是没有了营地的保护,对上秦军,他恐怕是打不过的。
于是他对自己的亲信说:“去将邓关带上来。”
邓关是薛彪手下的把总,专门管理骑兵。
不过他的把总之位是他父亲继承给他的,他父亲十分彪悍,最喜欢冲锋陷阵,结果一次追剿流贼的战役中,不小心中了埋伏,中箭身亡。
于是他就继承了他父亲的位置,但是他和他父亲不一样,为人胆小怕事,整天就知道混日子。
如果是其它时期,对于邓关这种行为,他的手下早就不满了,可是在崇祯在位的时期,很多官兵的兵饷都发不下来,军功也时常被抢,他们早就对朝廷失去信心了,而跟着邓关,至少他还会发兵饷给他们。
在薛彪还是把总时,就与邓关的父亲不对付,那次清剿流贼的战役中,邓关的父亲之所以中埋伏,就是薛彪向流贼头目通风报信。
本来以邓关父亲的军功,他才是成为守备的第一人选,不过战役结束后,朝廷开始清算功劳,而邓关父亲却死了,所以守备之位就被薛彪所得。
薛彪升为守备后,虽然他觉得自己做得神不知鬼不觉,但他还决定要斩草除根,清理掉邓关,可是他发现邓关是个胆小怕事的人,加之他父亲遗留给他的精锐骑兵,薛彪决定留下他。
经过长久的观察,他发现邓关真的是胆小怕事,对自己坑害他父亲之事丝毫不知,在自己将邓关列为亲信时,邓关顿时泪流满面,要拉着他去喝花酒,在薛彪明确的拒绝后,邓关为了显示亲近,就经常拉着薛彪的小舅子宋莱去喝花酒。
然而,在薛彪表示要裹挟百姓冲击秦军时,邓关露出了不符合他性子的表现,他断然拒绝薛彪的要求,因为他是汝宁本地人,他不想坑害老乡,不然他以后该怎么立足,他可不想被戳脊梁骨。
薛彪对邓关很愤怒,想杀了他,可又舍不得他手下的骑兵,于是就将他关押起来。
现在薛彪要跑路了,必须有人去挡住秦军,邓关既然跟他不是一路,那就让他去阻挡好了。
邓关被压了过来,便听见薛彪说:“我要回城,必须要有人去阻拦秦军,你带着你的手下去阻拦吧,若是活着回来,我就既往不咎。记住,你的母亲可还在城里。”
薛彪用邓关的母亲威胁他,他才几百骑兵,根本无法拖住秦军几千的骑兵,最多只能拖延一段时间就被剿灭,但他不得不答应,只能咬着牙道:“好!”
……
见薛彪要跑,罗虎率着骑兵去追,薛彪大营也跑出了一队骑兵,就在罗虎以为要交战的时候,那队骑兵却绕过了他,直奔李定国处而去。
罗虎索性就不管了,继续去追薛彪。
邓关率着骑兵,看起来要冲向李定国,由于担心火炮伤到还在追击的罗虎骑兵,李定国便命人用火铳瞄准邓关,待邓关到达射程内,就发射邓关他们,可是邓关刚抵达射程内,就勒马停行,下马将武器丢弃,趴在地上投降了。
另一边,薛彪根本就不指望邓关阻挡秦军,不管邓关是投降还是逃跑,都会延缓秦军一段时间,他只想趁着这段时间跑回城。
来到城下,他大声喝令守城的宋莱开门,结果城门迟迟不动。
原来邓关早就知道薛彪是他的杀父仇人,可是为了侍奉母亲,他只能忍下来,在薛彪面前演戏,慢慢靠近他,待到时机来了,再行复仇之事。
为了复仇,他拉拢宋莱,因为宋莱是个没有本事的人,他能成为把总,是因为他姐姐的缘故。
可是他姐姐虽然是薛彪的妻子,却也过得不好,因为他姐姐没有替薛彪生出孩子,薛彪对她非打即骂,要不是他纳的小妾也生不出半个子,恐怕早就被薛彪休了。
直到邓关为了拉拢宋莱,经常和他一起逛青楼,薛彪当时要拉拢邓关,他认为宋莱还有用处,才对他姐姐好了一点,因此宋莱对邓关很感激。
宋莱没有本事,他连治军都不会,邓关趁此机会,向他推荐了他父亲的老部将陶五,宋莱欣然接受,于是邓关拉着宋莱去青楼更加勤快了,而宋莱的部队也不知不觉地被陶五收复。
所以不管薛彪怎么喝骂,城中的士兵就是不开门,直到薛彪的脑袋被罗虎斩下,城门才慢慢地打开。
李定国和罗虎入城后,立马进行了军管,并派人去探查士绅,结果查到了他们这些年来所做的恶事,于是派兵将他们抄家,并进行游街,公布他们的恶行,百姓们本就被他们胁迫裹挟,对他们愤恨不已,加之听闻了他们其它的恶行,纷纷用石头砸他们,将他们活活砸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