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契机,袭辽东
赢必坐镇北京,命令赵烈文亲自监督后勤,火药、枪炮、刀枪、粮草、药草、工匠、军医、军队都一一向山海关集结运送。
这是一场国运之战。
双方都在准备集结,只等着一个契机,一个点燃炸药桶导火线的契机出现,这场国运之战就会爆发。
赢必很想亲自前去主导这场战争,毕竟这是一场赌上生死、未来、国运的战争,是一场决定谁是这片土地之主,做主称王的战争。
可是赢必却必须坐镇北京,因为他要点燃这场战争的导火线,亲自主导这个契机,将这个契机转化为优势,赢得这场战争。
所以他的命令已经传达了过去,大计划的后半部分可以运行了。
……
山东,登州。
水兵已经训练完毕,福船已经修复、建造完成,物资已经运送上船,军队已经集结起来,只等带着命令准备出发。
李定国、罗虎、李来亨、艾能奇已经接到赢必的命令,他们挥了挥手,坐上福船,安排军队入船,向着辽东出发。
经过长久的准备,李来亨他们仅仅是大型的福船,登州水师便采买维修了数百艘,中小型的沙船、海沧船也都是向各处船行高价采买,总计要有近千艘。
除此之外,用来侦查的鹰船、冲入敌军船阵的子母舟等小型舟船更多,起码要有两千余条。
这些船只少数先行数里侦查,其余大多数如同众星拱月一般护卫在运兵战船周围巡航。
出征在外,除了周全的进退计划外,最重要的就是粮食补给问题。
辽东现在处于清军控制之下,原来大明的属国朝鲜如今也和鞑子穿上了一条裤子。
从海上运送固然可以,但却不可能轻易交到深入敌后的秦军战兵手中,这次出来李定国他们已经事先商量过了。
山东秦军设有专门的辎重队,出征在外各种人员的配备十分全面。
诚然如此,大军在外,每一日的用度开销都是笔巨款,除了粮饷以外,稍重些的兵械辎重也都由辎重队统一携带,辅兵与战兵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肩上的担子也不能说是轻松。
除了让每名战兵自己携带三日的应急口粮以外,辎重队最多只能带三十日的粮食补给,因为再多带的话,算上军械辎重会严重拖累行军速度。
若是那样,在海上还看不出些什么,东西都装在船上,到了陆地上可就是鞑子的地盘,行军慢了贻误战机不说,更可能造成灭顶之灾。
登州营可以在鞑子后方活动的时间,只有三十天。
……
深秋里的渤海湾,由于小冰河气候的影响,越往东航行气温则是越低,铁甲可以有效防护刀尖枪伤,但却不能阻止寒流。
所以在出征前,辎重营都带了足量的棉衣在穿上,刚进入渤海湾没几天,秦军的兵士们便是感觉愈发的冷起来,说话的哈气也是越来越明显,慢慢都在盔甲外套上保暖用的棉衣。
这些棉衣都是崭新的鸳鸯袄,厚实不说,穿着也不会影响到动作。
一支船队正缓缓前行,这支船队不是渤海湾上常见的海盗与走私商船,却挂着“秦”字大旗,一眼望过去,大大小小的船只起码要有数千艘。
“这是到哪了?”
海上一望无际,这一片李定国几个人都没来过,幸好军中不少军士都曾是辽东人氏,马队的把总沈议索性当起了向导。
这些日子可苦了罗虎,这家伙身为一个陕西人本就不善水性,如今更是晕船,出发之后整天吐个不停,都快把隔夜的吃食吐出来了。
他现在脸色煞白的站在一旁,神色忽然一变,捂着嘴马不停蹄的往后跑,吐过后骂骂咧咧的道:
“娘的,可难受死我了,下次出海千万别叫上我,打死也不来了。”
沈议看了一眼不远处露出一个小边的岛屿,说道:“回将军的话,眼下这是到了竹子岛。”
艾能奇也是朝那边眺望一眼,颇有兴趣的道:
“竹子岛,莫不是长着竹子不成?”
沈议笑了笑,不置可否。
等到船队驶近一看,还真是让艾能奇说着了,这竹子岛上几乎布满了各色各样的青竹。
众人朝那边看过去,却觉得有些奇怪,整座岛居然没见到一个人影。
“艾将军说的差不多,这竹子岛之所以叫竹子岛,是因为这里方圆百里共有三十几座小岛,而这里却是唯一生长竹子的地方,所以南北的人就叫它竹子岛。”
说到这里,沈议忽然叹了口气,继续道:
“天启年的时候,这竹子岛上还有不少百姓居住,现在不知道跑到哪去了,还在不在。”
大家观赏竹子的性质也一下就没了,都是叹口气。
从蓬莱到金州海上的大小岛屿还不少,不过多是些荒无人烟的,竹子岛这种山清水秀的地方,往常起码都要有些百姓、渔民居住,这时候却是寂静的可怕。
很快,船队驶过了皇城岛,距离辽东已经不远了。